正文

【原创】读史札记(83)-毛泽东权谋之高饶事件及其延伸(上)

(2004-04-01 10:48:16) 下一个
高饶事件是一个比较能说明毛泽东权谋术的经典范例,而这起事件虽然发生在建国初期,然而暴露出的矛盾和问题一直延续到多年之后的文革和庐山,它留下的经验教训的总结也是党史研究者异常重视的部分。 高岗和饶漱石本来并不是一个系统上来的,他们因为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分别受到毛泽东的看重,特别是“五马进京”之后,由于工作和毛泽东的统一部署的原因使得他们越走越近,以致于成为所谓的“联盟”。毛泽东进入陕北之后,并没有完全取得中央的最大的控制力,在洛川会议前后表现的尤为明显,所以,其时高岗、康生等人的投靠便显得弥足珍贵,这自然也是他们后来得势的来由之一。毛泽东在陕北积极培养高岗的地方势力,而在中央 依靠逐步紧跟的刘少奇、任弼时、康生、陈云、彭真等人终于在延安整风之后取得了最后的决定权,确立了毛泽东作为我党第一代领导集体不可争议的核心。所以,在一九四五年的七届一中全会上,以上诸人都得以当选由十三人组成了中央政治局委员,其中高岗、彭真、康生几个人在五届之前的党内还是知者甚少的远离核心圈的“小人物”(康生比其他二人名气还算大些,因为和王明的关系)。 抗日战争结束后,毛泽东先后派遣彭真、高岗、陈云、张闻天、李富春、林彪等多人去东北完成战略大转移,张闻天的派出是远窜,而高岗则是亲任,东北后期,高岗任东北人民解放军第一副司令员兼副政治委员,1949年前后,高岗任中共中央东北局书记、东北人民政府主席、东北军区司令员兼政治委员。全权负责东北地区的工作,成为显赫一时的“东北王”,身边的所谓五虎上将者如张明远、张秀山、马洪、郭峰、赵德尊等人也是特为风光。高岗当时还有一个优势,那就是声气最广,诸侯中,他和彭德怀一直共事,在东野他和林彪的配合又是最好的,而中南局刚刚掌权的陶铸原本就是高岗的间接属下。毛泽东看中高岗并且把他推到前台来也自然不是随便考虑的了。 毛泽东在任弼时死后,依照惯例递增陈云为中央书记处书记(实为常委),在毛泽东看来,陈云明显“软”一些,所以,毛泽东有意把高岗提上来排在彭真的前面,稍后也有进一步上升到陈云之前,补上任弼时的缺分。高岗尽管坐拥东北,但是,他在党内的资历比较浅,不要说和周恩来、朱德相比,就是和彭真、陈云、李先念等人相比也有不如的地方,说起来不过是程子华、徐海东一流的人物而已,所以,这也是被毛泽东看好的原因之一。惟其资历尚浅,必须借助于毛泽东这颗大树的照应。特别是对待刘少奇在一九四九年五月间的天津讲话的态度上,毛泽东和高岗产生了思想上的共鸣,毛泽东自始至终不认为资产阶级是可以和平接收的,而且在晋绥土改的问题上毛泽东对刘少奇遗憾未消,高岗从中策应,二人自然一拍即合。 五马进京于他人都是调任,而于高岗和小平则是重用。高岗进京之后出任中央人民政府计划委员会主席并兼东北行政委员会主席。这里的计划委员会是仿照苏联的模式建立的直接隶属于中央人民政府主席之下的一个极为关键的部门,它和当时的政务院是平级单位,也就是说高岗以中央人民政府副主席的身份开始分化一部分本来属于周恩来的权力了,这是标志着高大用的开端。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