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原创】读史札记(66)--努尔哈赤赐死大妃阿巴亥之谜

(2004-02-22 08:54:30) 下一个
阿巴亥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妃子,她的地位形同后来的皇后。比如后来多尔衮执政时就被追封为皇后。而且,她本人也不安分。她和代善擅自交通,例子是努尔哈赤的小妃代因扎揭发的,她给代善和皇太极都送去了烹制的熊掌,代善吃了,皇太极没吃,还告发了这件事。阿巴亥当时寄语代善希望照顾好她的三个儿子。 努尔哈赤死时,阿巴亥也才38岁,正是壮年,如果说她名下的三个儿子尽管爵位不低但都年龄较小不能有所为的话,那么,她和 代善的勾连就比较可疑了,代善是当时在八旗中势力仅次于努尔哈赤的,如果不是他及其儿子有力的支持了皇太极,皇太极是不可能即位的。努尔哈赤死前没有留下遗诏,大妃不死的话就是诸王的母后,无形中于八固山之上又是一个核心,而多尔衮、阿济格三兄弟虽则年龄小可是权力不小,阿济格在天命十年就和莽古儿泰一起领军征讨察哈尔了,多铎很小就领有全旗,如果再加上代善家族的两红旗,那么势力将不作第二人想。真有一个风吹草动的话,谁也奈何不了。 因而,努尔哈赤顾忌身后之不可测,乃命大妃殉葬。 1.不能说皇太极和大妃一直以来有宿怨。只能说大妃在拉拢皇太极问题上的失败和皇太极这个人的谨慎和机敏。 2.大妃和代善的关系最多只能说是暧昧,而不是真正意义上的苟和,包括小妃阿济根和代因扎揭发的也只有吃熊掌这一件事,如果以暧昧的罪名来杀一个位高权重的大贝勒显然是不可能的。褚英被杀是因为犯了众怒,而代善的敦厚和褚英的咄咄逼人不同。 (具体可见我的《清朝皇族内部斗争史》一文) 3.努尔哈赤生前留有八固山共同执政的想法和愿望。天命七年(1622年)三月,努尔哈赤发布了八大贝勒共治国政的“汗谕”,这是努尔哈赤为死后所设计政治体制。强调“同心谋国”,共议国是,在政治上汗王与八和硕贝勒处于平等的地位,国家大事的决策,军事义务的承担,掠获品的分配,司法权的行使,都要经过八家共议才能决定。经济上的一切利益,要坚持“八分”分配的原则。对汗王的拥立或废黜,也要通过八旗共议才能决定。规定以后推举的共主称国主,不称汗,八旗贝勒称王。也就是说皇太极虽然是努尔哈赤生前唯一没有被责备的四大贝勒,但是,没有任何迹象表明努尔哈赤要传位给他,也就是天位不定,那么,也就没有理由来杀掉代善了。一般老皇帝杀掉威胁储君的大臣或者亲王才是正论。而在满清初期根本就不存在储君一说。 4.大妃和代善的在努尔哈赤死后的活动才是老罕王最为忧虑的。 代善为人敦厚诚谨,没有政治野心(这也是努尔哈赤不杀他的原因),然而这么一个几乎没有什么政治主张但又权力很大势力很重的人一旦被某些别有用心的人拉拢之后那么他所起的危害作用就显然比较大了。而以代善和大妃唯一的一次接触看来代善这人的意志力显然也不是什么很强的主儿。将来老罕王一旦不讳,局面很可能异常复杂,以大妃的身份和代善的势力想破坏八固山联合执政的局面是很容易的。 5.现存的史料在清朝入关之后做过大面积的修改,修改的目的就在于表明皇太极即位的合法性,然而像朝鲜的记录以及部分满清老的史料中都明确说明了一点就是努尔哈赤对身后的安排是倾向于共治而非独裁。也就是说皇太极的即立纯属于几大家族共同拥立的结果,否则也很难解释三尊佛的现象了。 6.至于多尔衮时期,情况又有所不同。 如果是诸王决定杀掉阿巴亥的话,那么这个动议一定是以下这几位当时权力最大的贝勒提议的: 代善、阿敏、莽古儿泰、皇太极、杜度、岳托、阿巴泰、 多尔衮三兄弟。 以上诸王也就是努尔哈赤生前指定的八固山格局。而多尔衮兄弟当时虽然不是年长,可也不是年幼无知。在满清诸王中十四五岁开始征伐的不在少数,阿济格十四岁就开始追随乃兄征讨察哈尔了。可见他们在当时是拥有一定的发言权的,况且努尔哈赤生前对三兄弟的照顾最多,他们领有的牛录数量在阿巴泰这样的兄长之上。如果诸王动议逼迫阿巴亥殉葬的话,三兄弟的态度应该是怎么样呢?就算是当时被迫同意的话。那么,在多尔衮后来执掌满清大权时,他是不是有理由报复呢? 而以上诸王除了阿敏和莽古儿泰早死之外,其他的兄弟和 多尔衮的关系显然不错。代善的儿子满达海备位执政之一 ,杜度的兄弟尼堪也是理政三王之一,阿巴泰和他的儿子 博洛同为亲王,而入关之距离大妃之死不过二十年时间, 多尔衮想算旧帐显然很容易,而且,部分当事人也在,然而多尔衮除了追尊生母谥号之外,再无其他举动。 以上的种种迹象表明大妃阿巴亥之死只能是努尔哈赤的遗命,而非诸王居中用事。
[ 打印 ]
阅读 ()评论 (1)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