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原创】太平天国史杂谈(1)--北伐风云

(2004-01-11 09:47:03) 下一个
说到太平天国历史上的北伐,先要说说这两个统领北伐军的天国名将--林凤祥、李开芳。 林凤祥和李开芳是最早加入拜上帝会的老兄弟,林是广东揭阳人,李是广西武鸣人,而且,他们是太平天国军队最早的四军帅之一。他们和罗大纲、曾天养并称四大虎将。是西王萧朝贵的心腹猛将,也是杨秀清倚重的开路先锋。从金田起兵到永安封王,林、李一直冲杀在前 ,屡建奇勋。自天国冲出包围后,克武昌、下镇江、平扬州、定南京,林、李两人武功赫赫 ,天国早期名将无出其右者。自1851年到1853年,林凤祥、李开芳累积军功封授靖胡侯、定胡侯,地位仅在洪杨等首义诸王之下,排名第七、第八。 定鼎天京前后,关于如何进取,天国内部曾经有过比较多的争论,名将罗大纲主张不要定都 南京,应该“欲图北京、必先下河南,大驾宜趋河南军乃渡河”,就是一定要定都南京,罗大纲也主张兵分三路,一路出汉中、疾取咸阳,一路出湘楚、以至皖豫,一路出徐杨、席卷 山左。这个主张是很有军事意义的,而且,一旦拿下河南,满清江山也就去了一半。但是, 这和洪秀全、杨秀清的想法截然不同,洪杨的想法就是拿下南京,做为“小天堂”,杨秀清 最初的北伐思想就是“事如不济,黄河以南当为我有”,典型的偏安思想。而且,在重大决策的时候,杨秀清居然听从自己手下的船手(类似于今天的领导司机)的建议,“南京乃帝王之家,”“河南虽是中州之地,实不及江南也”。因此,决定利用清军这时的恐惧太平军 的优势,偏师北伐,一举平定北京。后来的历史事实证明不仅这种孤军深入是完全错误的, 而且,过早的形成以南京这个绝地为战略中心的指挥原则也是大错特错的。最先,杨秀清是 主张让罗大纲担任北伐主帅的,罗大纲是天国数一数二的名将,其人有勇有谋,智略深远。 是个难得的军事人才,可惜死的太早。然而,罗大纲不受命,他认为“悬军深入、犯险而无援,必败也”,这使杨秀清大为不满,乃决定由林、李两将负责北伐,吉文元等人负责接应 。实际上,当时,清军已经被打的丢盔卸甲,根本没有还手之力,只要太平军一渡黄河,必然如同摧枯拉朽一般。因为,绿营、八旗都是望风而逃,湘军、淮军还没有诞生,黄河以北 的防务很是空虚,这从后来北伐军渡河的战役就可以看出来。再有,杨秀清过于看重南京的 天险位置,过于看重自己的军队实力,被胜利冲昏头脑,以为,满清的力量不过如此,只要 分出一支部队,完全可以达到目的,这种错觉,使得他固执己见,派遣北伐军的做法被李秀成列为“天国十误”之首。 1853年5月13日,天国正式派天官副丞相林凤祥、地官正丞相李开芳、春官正丞相吉文元从 浦口率师北伐。总兵力在18000人-20000人左右,但是,这些部队都是金田起义的骨干,可以称得上 是精锐。清军方面得到的消息是太平军一共派出20个军(太平军军制:每军12500人)这是 非常荒诞的,其时太平一共兵力号称50万,怎么会出动40万人左右呢? 北伐军的口号是“师行间道、疾趋燕都”准备以速战速决的方式解决满清,这是很幼稚的。 北伐军沿江西上,一路斩关杀将,经安徽,进入河南,在商丘一战,杀敌3000余,1853年 7月4日,渡过黄河,直攻怀庆,清廷大惊,派胜保等率军60000人堵截,太平军攻城受挫, 转而东进,入山西,穿越太行山,直扑直隶,满清震恐异常,10月,太平军进抵天津西郊, 咸丰大惊失色,表示要学习崇祯殉国。这时,北京逃跑的官民达30000多户,京师为之一空 。太平军历经5个月,转战5个省,行军4000多里,这时队伍已经发展到60000人。然而,战线过长,补给不足,加之北方严寒,北伐军多是南方子弟,部队开始减员,咸丰缓过劲后, 派自己的叔叔惠亲王为奉命大将军总督军务,僧格林沁、胜保率黑龙江马队、蒙古骑兵等 清军精锐赶赴前线,清军实行坚壁清野、以逸待劳,使得太平军屡屡战败,1854年3月上旬 ,北伐军主帅之一吉文元阵亡,天京知道北伐军被围后,派遣陈、曾、许三将率领7000多人 做为援军北上救护,可是,该军到达山东境内被击溃。 此时,北伐军兵分两路,一路去同援军会合,由林凤祥率领,结果,在山东连镇被困,死守 一段时间后,弹尽粮绝,林凤祥被擒。1855年3.15,于北京就义,据说凌迟处死他的时候, 他非常坚贞“刀所及处,犹目光直视之,未尝出一声!”。 李开芳困守高唐,长达九个月,创造世界孤城死守的最高纪录!胜保以大炮等猛攻仍然不见任何成效,清廷震怒,把胜保拿问,加派僧格林沁率领8000多精锐步兵赶到高唐,李开芳见到敌众我寡,决定突围至冯官屯,当时,李开芳仅有800多人了,僧格林沁引水淹屯,李开芳等伪降不果,被擒,1855年6月11日就义。 北伐军在内无救应。外无援助的情况下,在清朝的腹地作战达一年之久,杀敌25000多人,可谓艰苦卓绝。 1862年,太平天国正式追封林凤祥为求王,李开芳为请王。以表彰他们的功勋。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