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读史札记(50)-从周勃父子的悲剧结局看夺位杀戮
(2004-01-15 10:42:37)
下一个
以周勃父子对汉家再造的功劳,两汉四百年无出其右者!而二人的悲剧下场竟然相对雷同,
最具有讽刺意味的是居然发生在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文景之治期间!作为汉朝乃至中国历史上
以守成著称的仅次于唐太宗的汉文帝对对周勃的猜忌竟上升到谋反的高度,至于汉景帝比他老子走得更远,连周亚夫的命都给要了。原因何在呢?
从历史上看,作为臣子,你如果实力具备了和皇帝或者皇权一争高低的程度时,无论你是否
怀有贰心,你都要被杀掉。这是规律。也因为如此,才一遍又一遍的上演篡位和杀戮的悲喜剧。
周勃在退朝的时候,最初,汉文帝都要目送他走开,一个大臣如果仅仅是受到皇帝的尊敬倒不可怕,但是,一旦尊敬化成敬畏,那么,麻烦就开始了。果然,汉文帝不久就开始找茬了
,最后,把这位推立他上台的太尉直接给送进了监狱。好在文帝并不是昏庸和果于刑杀的帝王,所以,周勃留下了一条老命。而儿子周亚夫并没有从父亲那里汲取教训,反而更加抗上
,不妙的是,这回他没有他父亲的好运气,他碰到了汉景帝,所以,只好自杀了。不过,万幸的是他没有遇到凉薄寡恩的汉武帝,否则,连九族都要给灭掉。其实,就是汉文帝、汉景帝心里也非常清楚,他们是地地道道的忠臣,但是,他们具备了一定的实力,而这实力有可能得到进一步的发酵,那么,不如早一点处理掉,错杀也比不杀强!这是帝王的普遍心理。
而作为忠臣、功臣、权臣的悲剧也正在于此,他们不能明白皇帝的出手为何如此毒辣!忠臣
是没有想过,比如周勃父子;功臣是来不及想,比如李善长之流;权臣则是根本不想,比如
霍光、窦宪、梁冀等。真正思考这个问题并且明白了的就是曹操、王莽、司马懿等人的事业了!
历史上对待功臣不论是忠臣还是佞臣,结果无非两种,一个是恩养,一个是杀戮。而前者一般都要君臣双方高难度的配合才好完成,所以,成功概率很低,迄今为止,也就是光武、唐太宗、宋太祖几个人而已。后者相对简单,只有皇帝的单边操作就可以了。而作为功臣或者
功臣兼忠臣的如果不及时像汤和学习,那么下场就会更加悲惨,因为即使学习了汤和,实际
地位实力在汤和之上的最后也是难逃厄运,但是,不学习只会累及家人。作为权臣者,考虑
的如果不是怎么变成主子,那么就只好等西市那一刀了!所以,霍光没有从汉宣帝的有如芒刺在背的炯炯目光中看到家族的覆灭;窦宪也没有汲汲于谋求皇位;梁冀更是满足于一时的
跋扈;宇文护只是醉心于表面的废立。所以,他们都完了。相反,只有王莽、曹操、司马懿
、杨坚、袁世凯看到了!不可慕虚名而处实祸。曹操这句话算是说到了点子上。毛泽东所讲
的革命到底也正是这个意思。历史和机遇把他们推到了风口浪尖上,不进则退啊!当然,这种道理又往往被心怀叵测的人借用以表达自己的被迫,所以说,这是他们
的必然选择的同时也是历史发展的一种无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