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原创】读史札记(15)--从王国用的疏草看毛泽东的政治手腕

(2004-01-15 09:24:22) 下一个
李善长被杀之后,郎中王国用上书抗辩,称:“善长与陛下同心,出万死以取天下, 勋臣第一,生封公,死封王,男尚公主,亲戚拜官,人臣之分极矣。藉令欲自图不 轨,尚未可知,而今谓其欲佐胡惟庸者,则大谬不然。人情爱其子,必甚于兄弟之 子,安享万全之富贵者,必不侥幸万一之富贵。善长与惟庸,犹子之亲耳,于陛下 则亲子女也。使善长佐惟庸成,不过勋臣第一而已矣,太师国公封王而已矣,尚主 纳妃而已矣,宁复有加于今日?且善长岂不知天下之不可幸取。当元之季,欲为此 者何限,莫不身为齑粉,覆宗绝祀,能保首领者几何人哉?善长胡乃身见之,而以 衰倦之年身蹈之也。凡为此者,必有深仇激变,大不得已,父子之间或至相挟以求 脱祸。今善长之子祺备陛下骨肉亲,无纤芥嫌,何苦而忽为此。若谓天象告变,大 臣当灾,杀之以应天象,则尤不可。臣恐天下闻之,谓功如善长且如此,四方因之 解体也。今善长已死,言之无益,所愿陛下作戒将来耳。” 这段话分了四层意思:第一,说李善长已经位极人臣,就是辅佐胡惟庸也不过是重复今日的 官爵罢了,从立功角度看不可行。第二,说人之亲疏关系直接影响到人的政治倾向。第三, 说取天下诚不易,二十岁不做的事,七十岁会做吗?讲一个普遍意义的道理。第四,说即使 是要杀人,像李善长这样量级的人物最好还是找一个贴切的题目和罪名。 这篇文章非常有名,以致于残暴者如朱元璋的,居然无话可说。然而,朱元璋的后来者毛泽东显然就比他的前辈高明的多了。在打倒刘少奇一件事上反映的极为明显,以上的四个错误 基本得以避免。 第一个错误,毛泽东是如何避免的呢?刘少奇是要走资产阶级道路,说起来就是颠覆无产阶级政权,这在古代就是谋反,而且,自己做皇帝,毛泽东在六十年代初期,分中央一二线以后就多次称呼刘邓是两个秦始皇,一些文件送到毛泽东手中,毛泽东经常说,我不看了,你们定吧,虽然后来还是以政治局的名义发出,但是,谁都知道这是刘少奇的意思。毛泽东夸奖刘少奇厉害,一句话就把省部长们送下乡了,但是,这句涵义极深的夸奖的背后的心机是什么呢?刘少奇没有仔细的想,等他仔细的想的时候,已经晚了。毛泽东后来多次说刘邓是 背着中央和毛泽东他自己另搞一套,最著名的就是彭真起草的《提纲》一事,毛泽东不看, 康生看了又说自己不同意(他本人曾经口头表示同意)。结果,后来一交锋,刘少奇忍不住 说了少数服从多数的话,毛泽东勃然大怒:谁是少数?谁是多数呢?政治局我没有看,林彪 也不知道,陈云病了,七个常委瞒着三个,你们想干什么呢?谁是多数,政治局说了不算,中央开会决定。八届十一中全会召开,怎么样呢?还是少数服从多数,但是,刘邓成了少数。而此前的抗辩被称为恶毒攻击,所谓人赃俱在。 第二个错误,毛泽东是如何避免的呢?毛泽东先把彭真拿出来说事,北京是独立王国,而彭真历史上一直是刘少奇扶植的党羽,接着六十一人事件出台,可见是物以类聚,彭真、薄一波都不干净,刘少奇能干净的了? 第三个错误,毛泽东是如何避免的呢?二十岁的时候就不反党了吗?刘少奇背叛革命是由来已久的事,叛徒一事出笼,可见历史上刘就是混入党内的阶级异己分子(只不过是还是有些 错漏,那时的我党远没有今天威风,混进来也不知道图意什么?)二十岁就做叛徒,七十岁 揭露出来,看来错误是一以贯之的。如今让他大白于光天化日之下了。成绩还不是主要的? 第四个错误,毛泽东是如何避免的呢?那就是三顶帽子,叛徒、内奸、工贼,这可不是封建迷信的所谓“杀之以应天象”,现在是杀之以顺民心、党心。试问,这三顶帽子哪一个单独拿出来还不都是死罪吗?可是,伟大领袖没有判处刘死刑,刘是死于“内疚”,比之朱元璋真是高明的不知凡几了。
[ 打印 ]
阅读 ()评论 (2)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