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原创】读史札记(6)--毛泽东军事思想的亮点

(2004-01-15 09:05:22) 下一个
毛泽东这个人在军事上是十足的内行,但是,他基本是靠 自学成才,这就让那些黄埔、陆大的高学历为之汗颜。但是,我们以往听到的关于毛泽东如何深通兵法一类的近乎于传说。因为,毛泽东自己在八大预备会议上曾经说过: “我呢,原来只看过《三国》、《水浒》,宁都会议上, 顾作霖等人说我打仗不靠马克思主义,只靠孙子兵法,于是我就找来看了,才知道有许多东西和古人暗合。”可见 ,毛泽东本人的军事天分是很高的,1992年中央台拍摄的 《毛泽东》十二集大型记录片中把毛泽东所看的书说成了 至今也没有统计清楚,这便是有点子蒙人了。他之所以能力超群不在于看书多少,而是对书中的知识的发挥和领悟 ,一部《毛泽东军事文选》就告诉了我们这样的道理。 我以为毛泽东军事思想有这样三大亮点可言:首先是全面 修正流寇理论,变流寇为流动,变流动为机动,变机动为 主动。历史上的农民起义要么是纯粹的流寇思想,要么就是株守一处,被动挨打,而毛泽东在论述游击战和根据地 时形象的指出:游击战是两条腿,根据地是屁股,人要靠 两条腿走路,但是也需要屁股来坐下休息。而且,毛泽东 在选择根据地的时候,避免像洪秀全那样成为众矢之的, 过早的依托城市,不仅在军事上容易被动,此外,也容易 造成部队的进取心的下降。毛泽东连湘、赣等地边境,易 守难攻,回旋余地大,就是一旦放弃也形不成巨大损失。 由于毛泽东灵活的运用了十六字方针,从而使得农村包围城市成为现实。毛泽东对于流动作战的贡献是世界军事宝库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上个世纪的几十年中, 因为依托地形、地势大败全副武装的战役的经典范例不可尽数。 其次,毛泽东严格区分战略、战术的概念,他指出:战略上藐视敌人,战术上重视敌人。即使是卓越的战略方针, 毛泽东也多次强调战术的重要性。比如三大战役中,淮海 一战,本来杜聿明已经奏请蒋介石批准,率领邱李兵团突围,这样一来,至少可以为国名党固守东南半壁保留三十万的精锐部队,当时,粟裕是看的很清楚,但是,限于力量,就算是追击成功,也不可能像后来那样全歼杜聿明所部,但是,关键的时候,蒋介石不忍黄维兵团的覆灭,中止原计划,把杜聿明推向了灭亡。反观锦州战役,毛泽东 不顾林彪的主客观理由,一再死令拿下锦州,正是因为锦州的夺取,才使得关外的国民党军最终走向深渊。战争是 异常残酷的政治较量,他和制度等虽然有一定的关系,但是,最为主要的是统帅的正确意志能否得到贯彻落实。当 政治的角逐需要通过战争来完成的时候,一切与战争无关 的手段都退居其次。这也就是为什么成吉思汗、努尔哈赤 这些落后民族及其落后制度却能征服所谓先进民族、先进 制度的主因所在。战术的失误最终导致战略的扭转,正是 因为毛泽东熟知于此,所以,他在发动历次作战时,对战术的高度重视不亚于前线的指挥员。事实证明,毛泽东也是通过对战术的精益求精才最终具备了消灭国民党的实力 ,而国民党从全面开花到重点进攻,从退守城市到保卫西南出于战术上的混乱和迷茫,最后也自然走向了台湾。 再有,毛泽东指明了战争的决定因素。他强调:兵民是胜利之本。这里既没有强调正义与否,也没有强调制度的优劣。兵者是凶器,民者是利器。有凶而无利者,未见有胜利者也。所以,毛泽东早在古田会议上就提出了给军队直到士兵必须灌输正确的思想,湘军以白银诱惑士兵卖命, 殊不知,思想上的认同远要比真金白银来的真实,来的长久。正是因为毛泽东抓住了战争的实质,才会出现陈毅所说的:“淮海战役的胜利是小车推出来的。”的现象。同样是面对强大无比的美国及其盟友拼凑的所谓联合国军, 中国志愿军以低劣的武器一举击破美国之不可战胜的神话 ,美国开国部队第一骑兵师在中国军人面前低下了他高傲 的头。朝鲜一战,尽管战争的动机和后果都不能说完全令人满意,但是,他的历史和现实意义却是在昭告世界所有 试图挑衅中国的敌人,中国人在小米加步枪的情况下,在 没有自己空军的情况下可以用血肉击败任何侵略者,这就是至今美国人虽然再三的说三道四,但是,一旦考虑到具体的措施时总不免投鼠忌器的症结所在。 今天,我们回顾这位军事家的以往的历史轨迹,正是想通过它来进一步看清楚摆在我们面前的形势,积极的汲取前人宝贵的经验永远是我们重要的课程。
[ 打印 ]
阅读 ()评论 (1)
评论
asguard 回复 悄悄话 "中国志愿军以低劣的武器一举击破美国之不可战胜的神话,美国开国部队第一骑兵师在中国军人面前低下了他高傲的头。..."

奇怪,纵观各文,温相应该曾是官僚?但层级有点诡异....你知道,中国志愿军死了多少人?又有多少中国志愿军藉援朝而聚义台湾?

"第一骑兵师在中国军人面前低下了他高傲的头.....",抢孙立仁将军的功,对前人好意思吗?.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