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明史杂谈(1)--鲜为人知的明仁宗朱高炽
(2004-01-12 13:32:35)
下一个
朱高炽是明成祖朱棣的长子,他只活了48岁,不算高寿,而且,他在位仅仅八个月,是有明一代在位时间第二短的皇帝(第一是崇祯的老爹明光宗,只有一个月)。而做为太子却有22年的历史。因此,他的很多事情都被历史湮没了,以致于很少有人把他和他的父亲朱棣、儿子宣宗朱瞻基联系起来,也不会有人想到,如果,天假以年,这个胖子到底是个什么样的皇帝?明史上有名的“仁宣之治”的始作俑者的真正面目就只有等待我们这些后来者去揭开了。
朱高炽一生也没有赢得他父亲朱棣的欢心,说来实在窝囊,他的这个皇位还是借了儿子朱瞻基的光,至少借了一半,因为,据说朱瞻基出生的时候,朱棣当时还是燕王,他梦见父亲朱元璋送给他一个白圭,并且说了一句:“传之子孙,永世其昌!”朱棣深感惊诧,不过,后来,他起兵靖难,夺得皇位,应征了这个梦,所以,他最疼爱这个孙子,后来,他想改立汉王为太子,大臣苦谏,他都听不进去,只有学士解缙说了一句:“好圣孙”,朱棣这才点了点头。而朱高炽能够最终坐上皇帝的宝座,另一半是靠了他的祖父朱元璋的力量。朱高炽虽然不得父亲的欢心,可是朱元璋做为祖父对他非常满意。
洪武年间,朱元璋让秦王、晋王、燕王的嫡子进京,他要考察一番,朱元璋让他们去检阅部队,只有朱高炽回来晚了,朱元璋问他原因,朱高炽说:天气很寒冷,我想等军士们吃完饭
再检阅,所以,回来迟了。朱元璋很高兴,夸奖说:“小子知道恤下了!”
又有一次,朱高炽奉命批答奏章,批好后,呈报给朱元璋,朱元璋发现奏章里有一些错别字和一些小毛病没有改过来,就问朱高炽是不是没有看到,朱高炽回答:孙臣以为小过不足以
上渎天听。朱元璋大喜过望,接着又问他尧舜的时候,老百姓遇到水旱灾害怎么办?朱高炽
说要:“恃圣人有恤
民之政。”朱元璋真是很高兴了,他说:“小子异日不可量也”这是《明宫轶闻》里记载的
,《明史》上则说朱元璋夸奖朱高炽“有君人之识也。”我觉得像朱元璋这个很是以封建正统自居的老东西,当时,太孙皇位已定,不可能说这个燕世子具备做皇帝的见识,因为这话
一旦传开,是有很大麻烦的。不过,不论哪一种说法,朱高炽是深受祖父喜爱的,他随即被册立为燕王世子。
朱棣是最爱标榜他是他爹的好儿子,事事都是按照祖训来行事的,包括那个当时被视作“篡逆”的靖难,他也说是奉天靖难,是朱元璋《皇明祖训》上立的“清君侧”的规矩。所以,
他对这个儿子虽然不很待见,但是,一旦废了,朱元璋的老脸怎么办?
还有一种说法是《明宫词》里说的,说是朱高炽是借了老婆张皇后的光,张皇后是朱棣手下
第一功臣张玉的女儿,张玉死于靖难,被追封河间王,朱棣爱屋及乌,对儿媳妇很好,有一次,朱棣和朱高炽夫妇一起吃饭,为了一点小事,朱棣大骂儿子,儿媳不好说什么,默默退下,去厨房做了几样朱棣爱吃的菜肴端上来,朱棣一见,怒气消散,指着儿媳对朱高炽说:
顾非尔妻,尔早废矣!这个说法,可以做为旁证,还不能征为信史。
再有,朱高炽的母亲徐皇后很喜欢长子,徐皇后是明朝开国功臣徐达的女儿,以贤惠著称,
有人把她比作唐太宗的长孙皇后,这是瞎比,不过,朱棣夫妻感情很深厚,徐皇后死后,朱棣不再立后,朱棣准备封小舅子,为了给朱棣通风报信被建文帝杀害的徐增寿为世袭的定国公,徐皇后不同意,恐怕家族太盛,容易招怨,朱棣虽然没有答应,但是,“心甚贤之”。
徐皇后这一点倒是很有些大家的风范,朱棣起兵,北平只有徐皇后、朱高炽母子留守,所以
,徐皇后一直很喜欢朱高炽,直到临死前,还嘱咐朱棣要善待儿子。
总之,朱高炽的皇位能保住,自己参的股份最少,但是,收获很大。
明初的这起皇位之争是要上溯到靖难之役,那时候,朱棣虽然是燕王,但是,一直准备夺权
,长子朱高炽肥胖寡语、缺少勇力,次子朱高煦最对朱棣的胃口,明成祖朱棣平生最崇拜唐太宗,他认为他和李世民一样都不是长子、又都是马上得天下,所以,朱高煦起兵前后总夸
他爹是当代唐太宗,把朱棣哄得很舒服,后来,密谋起兵,朱棣就和道衍(姚广孝)、朱高煦商定,朱高煦是明初数一数二的猛将,在朱棣死后,他起兵造反,京内许多靖难时候的老将听说都胆战心寒,不敢领兵同之对抗,朱高煦在靖难之役中几次冒死救护朱棣,朱棣当时
很感动,对他说:“世子多病,勉之!”公开许愿,朱高煦在军中威望很高,淇国公丘福等
高级将领都拥护他,可是,这个老二不讨朱元璋的喜欢,朱元璋活着的时候,就很讨厌他,
总说这个孙子将来要惹事,等到朱棣即位以后,朱高煦要求兑现承诺,朱棣征求大臣、亲信
的意见,大家多数是赞同朱高炽,不赞成高煦,隆平侯张信是朱棣的救命恩人,朱棣叫他“
恩张”,朱棣问他能不能换了太子,张信说这是天理人伦,能随便改吗?气得朱棣一剑砍掉
张信两门牙。朱棣最信任的大臣道衍和尚、兵部尚书金忠、杨士奇、杨荣、金幼孜等都不同意,朱棣勉强答应再看一段再说。解缙还写了一首诗:虎为百兽尊,谁敢触其怒,唯有父子情,一步一回顾。朱棣暂时不谈易储的事情了。
朱高炽本人最大的优点这时就体现出来了,他真是坚忍不拔,朱棣怎么瞧不起他,他也摆出
一副孝子贤孙的模样,永乐二年、永乐八年,永乐十年、永乐十五年,四次大规模的打击朱高炽的活动都没有动摇朱高炽的太子地位,朱高炽的手下如黄淮、杨溥都被朱棣下狱,朱高炽还是恭恭敬敬的,点头哈腰。朱高煦和弟弟赵王朱高燧几次捣鬼被发现后,朱棣要惩罚他们,朱高炽还替他们求情,朱高炽骂了刑部尚书几句,在千里之外征讨蒙古的朱棣立刻来信
大骂朱高炽越权指挥,都御史陈瑛、锦衣卫头子纪纲都不把朱高炽放在眼里,朱高炽就装作
没看见,后来,这两位死的都很惨。大理寺丞耿通上书朱棣给太子辩护,让朱棣给宰了,前面那个作诗保护太子的解缙让朱棣指使纪纲把他活活冻死,朱高炽都没在意。这场游戏玩到最后,连朱棣也烦了,永乐十七年以后,太子总算脱离苦海,朱高炽为人心思缜密,最后,
他的举动连朱棣最亲信的大特务头子胡濙都替他说好话,朱棣终于对他的爱子朱高煦说:“
留守之功胜于征讨”把老二的靖难军功给排到第二位去了。
永乐22年,朱棣病故榆木川,朱高炽立刻即位,这时的朱高炽已经47岁了,朱高炽即位后,
对他老子的做法大加反感,多次暗地里批评朱棣,而且,具体问题上,朱高炽开始大刀阔斧的否定朱棣,停止胡乱花钱的郑和下西洋,罢讨蒙古、交趾罢兵,平定冤狱,整顿司法,朱高炽其人较其父、祖宽厚的一面开始体现,特别值得一提的是,靖难之后,朱棣大杀建文帝
的臣僚,很是惨痛,其 血 腥 手段令人发指!建文的大臣齐泰等人的母亲、妻子、姐妹、女儿都让朱棣给送到教坊司做妓女,任人轮奸!这是古之所无,今之罕有的事情!凡是跟随
建文的人都是几乎满门抄斩,朱棣发明了个杀人的好方法,就是臭名昭著的“瓜蔓抄”!朱高炽上台后,开始关心这些冤狱,给予一定的平反,如果不是他死的早,恐怕早就会一风吹了,不必等到明英宗了,朱高炽对老子的毒辣手段很不满意,他公开评价已经被朱棣屠戮十族的方孝孺为忠臣!他对建文的下场也很感悲伤,因为,他和建文的交情不错,两个人性格
、偏好都相近,朱棣曾经废除建文的年号,朱高炽又给恢复了,朱棣曾经嫌弃朱高炽的肥胖
,不让御膳房给朱高炽吃饱,说是减肥,有人看到太子饿的难受,就给他做饭,让朱棣知道后,把此人剁成肉酱。朱高炽鉴于乃父的残暴,曾经主张把都城迁回南京,只是因为他死的早,才作罢。在短短八个月里,朱高炽的拨乱反正是很受朝野拥戴的,连清朝的统治者乾隆
都说朱高炽如果多活几年的话,明朝不会中衰的那么快!
朱高炽死于洪熙元年五月,此前,他派太子就是朱棣爱如心肝的朱瞻基去南京,有史学家说
如果朱高炽不是死的早的话,太子朱瞻基必然被废,朱高炽讨厌其父,也由此讨厌被其父宠
爱的儿子朱瞻基,他最喜欢的儿子是封为襄王的老五。朱高炽虽然政绩斐然,可是,死的确实窝囊,而且不光彩,他是死于“阴症”,就是行房后误吃冷饮或者被阴风侵袭,朱高炽死于五月,正式春天的季节,这是明史等官修的史书不愿记载的,它来源于明人陆釴的《病逸漫记》,是内廷太监雷某亲口说给他听的,不过,就史实来看,很有可能,朱高炽在朱棣活着的时候,根本不敢亲近女色,明朝的皇帝都是好色之徒,憋了22年,能不发泄吗?而且,
朱高炽对于其父有着一种强烈的逆反心理,按照制度,居丧期间,是不准近女色的,可是朱高炽偏偏不守规矩,这也可以被理解为对其父的一种蔑视吧。当时,一个小臣李时勉就此上奏,话里话外,就流露出这个意思,就是皇帝不能这个时候还这样荒唐,气得朱高炽立刻把
他下狱,临死前还说:“李时勉廷辱我!”
朱高炽被谥做“仁宗”,和前朝的两位仁宗以及后朝的清仁宗相比,他是在宋仁宗之下,在
元仁宗、清仁宗之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