境随心转

用心记录平淡生活的点点滴滴,与你分享
个人资料
  • 博客访问:
正文

提上来回三天两天同学

(2009-03-28 13:48:11) 下一个

当然记得我们的讨论,生老二后我的记忆力是衰退了不少,但还没严重到这种程度(厚厚)。你让我看的那篇文章里面提到的“买美国货”(buy America)条款,早在我们讨论时已通过了。正如文中所说对于这样一个毫不掩饰的贸易保护主义条款, 立马引起欧洲、加拿大等“同一条战壕的哥们儿”的强烈反应,美国人自己也觉得有点“不好意思”,把条款稍微修改了一下,叫做:“本条款落实法律时,必须符合美国在国际协议下所负义务”。尽管如此, 也显得十分牵强附会。

在知道这个法案被通过的前提下,之所以还敢跟你唱反调, 原因有二: 1.奥巴玛政权上台伊始,就不得不推出庞大的经济刺激计划,动用巨额国帑(其实都是国债)以期创造有效需求和就业机会。但许多纳税人浅薄狭隘而且短视,再加上想趁机讨得选民欢心的政客的运作,buy America”这个怪物就被捆绑在经济刺激法案上问世了。政客们的出发点和目的都不在贸易保护,而是美国国内的政治。2.那么客观上会不会起到贸易保护的效果呢?至少目前还看不到。事实上新法案通过后,又有哪一个美国产业得到了保护呢?是汽车工业,还是钢铁工业?

在一个多月前的帖子中,你提到“通过政府压力迫使对方让步达成出口限额或者所谓自主出口限制可以非常明确地归类于贸易保护政策的一类里面。”这个我不能完全同意。怎么算是明确? 所谓明确的标识就是可以向WTO提诉。其他的就像你说的那样现代的贸易保护主义政策要比以前先进很多 - 不一定能够被人觉察到,即使觉察到了有很多时候也只好打落牙齿往肚子里咽。

当谈到比较优势时,各国都会提倡自由贸易,但是自由贸易应该在信息对称、公平、开放的状态下进行,谁都知道工业化国家和非工业化国家之间信息并不对称, 工业化国家之间也互相戒备,在国际竞争中为了得到本国利益的最大化, 采取一些保护主义手段保护自己相对较弱的一些产业,给自由贸易加上了一些锁链。

当年解决日美贸易摩擦, 完全是基于两国政府间的协商, 因为贸易不平衡很可能导致自由贸易无法顺畅进行。打个比方吧: 相邻的两家一个很富,一个很穷, 富人家的篱笆很漂亮, 穷人家的篱笆破破烂烂, 非常有碍观瞻,而且随时可能倒塌。富人希望穷人把自家的篱笆修一修, 穷人说没钱, 要修可以, 你得资助一点。富人没办法, 只得出钱给穷人修了篱笆。这是两家你情我愿的结果,富人完全可以无视篱笆要倒的危险, 如果你骂穷人无赖,我没有异议; 但是谁也不能上纲上线到说穷人犯法了, 対吧?

当然很可能在两国的谈判中
,一方不得不做出一些让步, 无可否认国力的强弱, 谈判的技巧起了很大的作用。有时侯做出让步的一方也并非出于软弱, 而恰恰是因为有足够优势(好比上面的例子), 从全局和长远出发做出的决策。当年日本做出让步, 有利于自由贸易顺利开展。而日本汽车企业的成功, 正如你所说绝不是美国政府作为交换给予的恩赐。 

话说回来, 现在的情况是美国经济需要刺激,而不是关上大门。这不仅于事无补, 甚至会付出惨重代价。奥巴马在首次国会演讲中提到当前美国经济问题的病根时指出: “非始于房市崩溃,非始于股市重挫”,而是早已见诸三大问题:过度依赖石油、医保制度缺失,以及教育体系未能与时俱进。意识到病根和症结所在,去除病根,才是关键,也只有这样才能找到出路。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