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生笔记

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
正文

洪晃:读书不能有目的

(2006-06-03 21:15:29) 下一个
我现在“罢看DVD一个月”,不看电影只看书,已经两个星期了。

  正在“发狠地”看两本书,一本叫做《爱争论的印度人》,它的作者是第一个获得诺

贝尔奖的亚洲人、经济学家阿马蒂亚·森。这本书和《历史的暴动》一样,都是对某个国家的历史文化进行“跨文化的解读”。阿马蒂亚·森本人是印度人,同时他又在哈佛生活,所以他明白这种“跨文化”的含义。

  另一本叫做《历史的暴动》,作者是一个澳大利亚人,一个精通中文的翻译家。他在书中告诉人们,中国人的包袱实际上是自己的历史,自己的太多的历史。他对中国的理解角度非常不一样,通过“历史的暴动”和“暴动的历史”诠释了中国5000年的历史和历代君王的统治。以往外国人写的中国都不靠谱,他们走入了一个误区,总是从政治的角度看中国,形成很大的错位。而这本书是从历史、文化的角度看中国,因为作者读过很多中文原版的书籍,他对中国的了解和理解就非常深刻。他在书中认为,中国太重视历史,而这个历史是“官方的历史”,其他的历史记录必须和“官方的历史”一致,这在西方是没有的。我们对历史通常只是“继承”、“发扬”,我们对历史的“反思”却是不够的。

  我还看了一本“特别特别小资”的书:《卡夫卡的汤》。这本书汇集了很多名著中提到的食物,比如卡夫卡一本作品中出现的“日本酱汤”、《百年孤独》作者加西亚·马尔克斯书中提到的“红酒烩鸡肉”、威廉姆·钱德勒的“烤羊肉”……书里就讲这些食物是怎么烹饪的,让人流口水。我本来打算把这些内容放进我的杂志里,但是我的编辑不搭理我。

  中国作家里面我特别喜欢沈宏非,他的书特别幽默,而且有道理。他从来不哭着喊着、死乞白赖地把自己当文人,但是他看问题倍儿尖锐,我说他“聪明绝顶,一肚子坏水”。只要别人有一点点迟钝,就会被他“有道理地刻薄”。他的刻薄不是为了贬低别人,而是为了批评、提升而刻薄。

  看看现在的“畅销书排行榜”,排在前面的都是“Howto”类的书籍,现代人看书的目的性太强了。读书不能有目的,学习才是有目的的。学习是为了提高技巧,而读书是为了提高素质。

[ 打印 ]
阅读 ()评论 (1)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