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事(78)
(2006-08-10 15:49:14)
下一个
七十八
二00一年的初春,乍暖还寒时候,北国的风依然是那样的凌厉,硬生生地在人的脸上扫荡。带着“难酬蹈海亦英雄”的凌云壮志,润生携妻执子,举家东迁,来到了两千公里之外的海滨城市——滨海。
润生的朋友曾经在榆城做过紫砂经营,后来工厂不景气,便举家东迁,来到滨海。到滨海后他一开始在电视台做编剧,曾策划了《走遍滨海》的电视宣传片,并取得较大成功。拍片的过程中他结识了不少政界和商界的人,这些人好像都很豪爽,给他造成一定的错觉,于是原来的紫砂情节便油然而生,而滨海当时也确实需要一些高档花盆和酒瓶。跟他一起跑龙套的小曲对朋友很崇拜,他是个独子,高中毕业后没考上大学,便跟随父母下海打渔。海上作业很危险,父母舍不得让他受苦,便托人在电视台给他找了份临时工,后来就遇上了润生的朋友,不知不觉便崇拜起来。小曲家当时有几十万元,为了支助朋友办厂,他说服父母把钱全拿了出来。三年后,由于缺乏新产品,工厂举步维艰,工人每天连最基本的饭食也吃不上。好在这些人多是朋友从老家带过来的亲戚,因此大家就那样凑合着度日。为了工厂能够正常运转,小曲又一次次动员父母拿出资金,在润生去之前基本设备已全部购齐,按当时的情况主要是缺少技术。因为润生原来在厂里是技术厂长,朋友做梦都想让他过去。润生觉得那帮人很不错,能在那样的环境下坚持下来,不容易。
鉴于榆城陶瓷厂当时的情况,润生想凭借自己的双手,一定能把厂子搞活,于是就下了决心。
小曲见到润生后很激动,用夹杂着胶东话的普通话同他聊到半夜。那天晚上他们喝了很多酒,酒后大家便豪情万丈,最后各自都表了态:小曲以现有设备投资,朋友以人力资源及厂房入股,润生以技术资源入股,各占30%的股份。为了表示赤忱,润生把家里所有的钱都带了过去。
临行前的晚上,柳城明、蒋路他们为润生饯行。蒋路说润生你现在也老大不小了,上有老下有小,如果失败了怎么办?润生说如果失败了就跳海自杀,“难酬蹈海亦英雄”,不回榆城了。他们于是骂润生没出息,说成败你都要回来,我们会一如既往地欢迎你。——记住,这里是你的根!
还记得那天下着小雨,天气冷凄凄的,润生和秀兰带着孩子经过一天一夜的火车旅程,终于来到了梦中的城市。因为她们马上又可以看见大海了,所以显得异常兴奋,不住地问这问那。小曲给孩子买了许多小吃,孩子一会便同他熟悉起来了。
这是一座美丽的小城,三面环海,中间是山。青山苍翠欲滴,碧水浩淼无穷。繁花似锦,游人如织;海风扑面,令人陶醉。他们在距离崮山镇不远的地方租了一座小院,傍山临海,环境幽静,晨观红日喷薄而出,夜听涛声汹涌彭湃。一时新鲜无比,其乐融融。
初到滨海的日子是春暖花开的三月,可胶东半岛的春风裹着寒冽的口哨声“嗖嗖”而来。第一天在长安时还畅游了兴庆公园,阳光碧水,翠柳环岸,春意盎然。然而东行一千多公里后,春姑娘就陡然变了脸色,不给人一点面子。
朋友弄了最丰盛的晚餐来欢迎他们。一斤多重的海蛎子张着馋嘴,微微地冲着人笑;内陆很少见到的深海鲅鱼在这里已不算什么稀罕;海参、海胆、海蜇、海肠……最特色的当属海荭了,一元钱就买三斤,薄薄的黑壳里面裹着象蛋黄一样的鲜肉,吃的人撑得难受……
酒是四元钱一瓶的“烟台姑娘”(古酿),好喝又不上头,人人能买得起。胶东人喝酒很有讲究:客人坐上席,是为“主朋”,次之为“副朋”;左右两侧为“侧朋”,即主陪的角色。一瓶酒打开后每人倒一杯(喝水的玻璃杯,容积约100ml左右)。由“侧朋”负责敬酒,分三次喝完……也许是压抑太久长,润生那天忘乎所以,酩酊大醉。
第二天趁太阳还没出来的时候他们就去了海边。看到大海,他们高兴得手舞足蹈,忘乎所以。海风硬硬的,吹得人脸生疼。潮水裹着海风迎面扑来,一股浓浓的咸腥味,让人忍不住打喷嚏。远处,一艘白色的大船时隐时现,海平线一处亮白,太阳便一跳一跳地跃出了水面,燃亮了碧绿的海水,红了大半个天空;海鸥追逐着浪花翩翩而舞,时远时近,成群的梭鱼穿水而出,迅疾又跃入水中;扇贝们不经意便被推上了沙滩,懒懒地散了一地,一张一合的嘴唇噙着香边,等待着下一波浪花的回归。秀兰匆忙挽了裤子去捡,没想到被迅速涌上的潮水打了个精湿,他们把孩子放在沙滩上,象一对初恋的情人在海边追逐,踏着浪花,伴随着海鸥的叫声,仿佛又回到了童年的时光。
好久没有这样洒脱过了,他们直玩到开始涨潮,才意犹未尽地回了住处。
朋友带着润生参观了海滨的著名景区,旅游景点游人如织,熙熙攘攘。在一个著名的旅游景点,有许多荒弃的别墅,院子里长满了蒿草。朋友说这些别墅每套只要二十万就可以买到,我们的企业运行两年后就可以给大家在这里置业了。润生也觉得不可思议,但这确是事实。——这些设施陈旧、结构老化的建筑,富人看不上,穷人买不起,在风中已经哀自蹉叹了近十个年头了!
夫妻俩很激动,沉浸在别墅的美梦中不能自拔。秀兰甚至后悔在陶瓷厂投资那套房子了。
工厂离海边大约有300米远,站在厂区的最高处便可以眺海。在工厂与海湾的中间有一片松树林,郁郁葱葱的很是茂密。天气一天天地暖和起来,海水便不再那么冰冷,于是在退潮的时候便可以赶海。潮汐十二小时一个轮回,每六小时涨落,很有规律。润生一家跟随大伙循着退潮最大的时候去海边,平日里很少能看的见的礁石都裸露了出来,远处的一些山石也会露出峥嵘的全部面目,或尖峭陡峭,或奇形怪状,很是好看;趟着海水往里走,随便搬开一块礁石,便会有螺类贝类的东西存在,或浑身是刺的海胆,或美丽可爱的“花蚧”,甚至长相丑陋的海参海肠;“海瓜子”满地皆是,他们捡大一些的带回去!平日里很少见到的肥蟹一动不动地爬在那里装死,但你不能轻易去动,它会张开一双夸张的大钳夹得你血流不止。深水处,美丽的海星还在随着潮水的退缩而一步步下移,红的黄的,煞是耀眼;海蛎子是最易得到的美食,只要用刀片或钥匙瞅准时机猛地一撬,吸在礁石上的外壳便会被撬起,像鸡蛋清一样的蛎子肉咸咸的带着清香,可以生吃,但朋友告诫说不可多食,吃多了易“想家”,或流鼻血(海蛎子为壮阳益肾,大补)。最好捉的是扇贝和“花蚧”,它们或躲在礁石下,或藏在细沙中,一刨就出来。沙蟹遁沙而逃,弄不好便会狠狠地夹你一下;岩缝中,成百上千的小螃蟹藏在里面,密密麻麻地挤在一起,等待潮水的回落;成群的小虾在水中穿梭,五彩斑斓的小鱼悠然自得地游来游去,一惊就散;“海猛子”(专门下海捕捞的渔人)穿了厚厚的橡皮衣,头戴潜水镜,腰绑铅块,一头扎进海里,不一会便可弄上来一些鲍鱼或海参——他们也以此为生,经营的很不错。一时间长长的海岸上全是赶海的人们,手里提着袋子或篮子,或多或少都有收获。不知不觉中,脚下的海水一点点地就涨了起来,刚才还可以站在上面的礁石已被淹没,海鸥追逐着海浪,一步一步地把人们往外赶。
每次都会有很多的收获,各种各样的海鲜多的他们都拿不了,只好就在海边的松林里捡一些松篓生起篝火,用事先准备好的铁板烤着吃。一时大家都兴奋异常,满嘴满脸都是油,脸上的微笑流光溢彩。
不觉已是月明星稀,才觉得有些疲惫,于是枕着松枝看海水明月,听潮声澎湃,别一番滋味在心头也。
秀兰嘴里哼着曲子,大家便起哄让她唱陕北民歌,秀兰羞怯地看着润生,润生微笑着点点头,她便亮开嗓子,轻轻地唱了起来:
太阳出来照山坡,
有一个媳妇受折磨,
早起担水二十担,
晚上纺线三更天。
手提蓝儿上山坡,
上了山坡摘豆角,
公公过来踢两脚,
婆婆过来扭耳朵。
青石板睡来冷被子盖,
冻得妹妹睡不着……
因为已是多年未唱,秀兰的嗓音有些颤抖,酸楚的曲子透着一丝淡淡的忧伤。
孩子在她的怀里睡着了,睡得很香很香。
海滨一年,是他们婚后十几年来最幸福的一段时光!秀兰和大家打成一片,每天都在欢声笑语中度过,一扫多年来的阴霾。
接下来便是一番埋头苦干。润生当厂长,负责企业管理和产品开发。秀兰原来就是一个好修坯工,带了一批学徒,大家兴致很高。润生原想只要把产品做出来就OK了,因为小曲他们干了几年也没做出一件像样的东西。朋友说有了产品便会有订单,工人们热情高涨,加班加点地干。半年后,第一批产品终于出来了,他们兴奋得睡不着觉,彻夜难眠。小曲那天喝了很多酒,然后他就哭了,工人们于是也都流下了眼泪。
是呀,盼星星盼月亮,几年来盼的不就是这一天吗?我们没有理由笑他们,没有理由。小曲端了一杯酒,自己先喝了,然后给润生斟满,眼里漾着泪花,看着他,颤声地说:“高厂长,谢谢你!”说完后便一饮而尽,泪水夺眶而下。润生的眼睛也湿润了,仰起头猛地灌了下去,呛得泪流满面。
那晚,他们来到海边,脱光了衣服跳进大海。润生一口气游了一千多米,然后静静地躺在海面上,看一轮皓月临空当照,心情如同那暗流涌动的海洋,久久难以平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