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的二月二号, 是土拨鼠日Groundhog Day. 这天, 大家都云集到Pennsylvania附近的一个小镇, 激动的等着这只可爱的小动物, 从洞里钻出来, 告诉大家, 我们是有个早春, 还是还要熬过另六个星期之久的寒冬.
这个历史由来已久, 据说是德国的风俗. 当时大家觉得, 动物在这一天, 有特别的灵敏的感知, 如果用动物世界
不过是, 土拨鼠不知道, 它探头探脑出来探寻天气好坏的时候, 我们笨拙的人类, 也围在它周围, 心急火撩的要知道, 春天什么时候来.
不管多少次春夏秋冬的交替, 春天在我眼里, 永远是那样明媚的挑逗. 小时候, 最喜欢的是咏柳. “碧玉妆成一树高, 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 二月春风似剪刀. “ 我无可救药的被课本上那几条简单之极的绿色垂柳所吸引. 当年伴随着寒假结束, 新学期的开始, 新书散发着油墨的香, 急急的翻开, 里面的文章, 也是春意盎然, 比如, 放风筝, 和梅雨潭. 风筝是橘红色的, 那个橘字, 我还在听写的时候, 写不出来, 很不情愿的没有连续拿到满分. 梅雨潭的绿, 那晶莹而多芒水花, 那温润的碧玉. 这些, 伴着我, 坐在满是阳光的教室里面, 新的学期, 新的课本, 新的希望.
那时, 有的是希望, 那时, 是人生的春天. 单纯, 活泼, 明媚而又无比的简单. 而这人生的春天, 却是守不住的, 也如同那杨花, 点点随风飘散, 倏的钻了进去,再也寻它不着. 而成年的生活, 到越来越象那部电影, 土拨鼠日.
那个电影大意是这样的: 在传统的土拨鼠日这一天,主人公陷入了一个偷天陷阱(这部片子的另一个译名),每当他第二天醒来,都是相同的一天:土拨鼠日。这永恒的一天中,永远都是相同的人与事。必然有一个人要在路上相遇,必然有一个人要被汽车撞死。他郁闷之极, 他选择跳楼, 选择去监狱, 不管他怎样折腾, 第二天, 还是同样的闹钟叫醒他, 告诉他今天还是土拨鼠日. 无奈的生活, 就是这样一天一天没有希望和新意. 主人公最后忽然明白,原来没有明天也就意味着一切行为都没有后果。没有明天也就意味着对于未来的全知全能。没有明天就意味着你是上帝。最后, 主人公开始救人, 开始学钢琴, 终于, 他最后赢得了他爱慕女子的心, 那天, 他们一起入睡, 第二天醒来, 外面飘着雪花, 明天到了.
当我们坐在会议室里, 重复和老板商量问题时候, 说话的语调和用词都一成不变的一样, M也是一样的挠着头发, 我们会同时有种感觉, 我们到了那个永远爬不出去的土拨鼠日. 只可惜, 重复是重复, 我们依旧不能预知以后发生的事件, 或是可以算准运钞车何时到达, 趁看守打盹的时候, 把钱拿到手. 于是, 我们无奈的一天又一天, 局部的陷入一成不变,
电影告诉我们, 其实打破无奈的循环僵局, 还是在于自己, 在于你的选择, 在于你对每一刻的使用. 这样,可以在循环重复中, 成长. 可以看见有一天, 自己可以弹得美妙钢琴, 逐渐成熟而有魅力.
冬天过去, 是春天. 然后周而复始. 人生的生理的春天, 也许是再也不会回来了. 而如果, 我们定义, 那春天, 是心灵的苏醒, “天衣无缝, 浑然大气, 是先天的天地精华与后天的着意磨砺融会贯通”, 那种苏醒, 是一种明心见性的领悟. 这样, 或许可以给循环往复的生活, 一个很好的期盼.
大家围着洞, 看这个可爱的土拨鼠, 不过是想知道, 春天什么时候来. 尽管, 它看自己的影子的预测的准确律, 才有39%, 比仍硬币的概率还小. 大家每年还是听Mr Phil告诉我们春天的消息.
明亮明亮,怎么能把个司空见惯的春天写出这样的深度和新意呢!!这篇非常有哲理,闪烁着智慧的小火花儿。俺也要好好想想,等待自然和自己的苏醒。:)
看你这样的文字,不管土拔鼠有没有看到影子,俺是已经看到了春天的脚步。:)
对,小学课本里我也喜欢《梅雨潭》和《春》,多少年过去都不知道是朱自清的作品。那个“放风筝”里,形容天是“瓦蓝瓦蓝的”,多少年过去我形容晴天都只会说:天是瓦蓝瓦蓝的。
敢情德国人也讲究“二月二,龙抬头”。吃春饼,吃春饼。
今天是中元农历的立春,和土拔鼠日的意义相同。不过立春的节日已经度过了3000年的生日。
今天我专门到一家“西安小吃店”买了一个“大饼挟牛肉”和一份“时菜炒饼丝”,也算过立春。
立春,对中原人和北方人来说,是一定要吃烙饼的。
一年之际在于春。这让我想起郭小川的“春天来了”:春天来了,快把那春天打扮得更美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