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这个New York Times 周日的杂志,里面有一篇文章,是讲乐观的人和悲观的人。
题目是,你是你想成为的人。(You are what you expected. )
总得来说,一般人都会对有些事情持乐观态度,有些事情持悲观态度。但有意思的是,大家都或多或少,对自己的判断,要相对乐观一些。大家都会更高的估计自己成功的希望和对生活的控制。比如,80%的人,都觉得自己开车很不错。我们大家好像就活在那个Lake Woebegon里的人一样,所有的孩子都是比平均水平要高。
不过,这样的乐观态度,只局限于个人的判断。从对社会的文明,到地球到宇宙,一般悲观主义一直占领着阵地。就象作家在“The Idea of Decline in Western History”, 好日子总是在过去。这个解释是说,因为人老了以后,我们渐渐意识到我们权力的消失,我们记忆越来越多的是过去旧的回忆花环。很自然,我们会得出悲观的结论。
不过,科学家除外,他们是乐观的。去年年底,Edge.org做了个问卷调查,问科学家们“你对什么乐观,和为什么”,虽然有很多争论,但最后结果还是乐观者居多。数学家认为我们早晚会把数学公式都弄对。心理学家说,我们一定最后可以找到防治悲观的药(尽管他们对这个药能不能被恰当的应用持有悲观态度)。而且,在预测未来事件时候,科学家们对最终战争可以结束,全球变暖和能源问题都持有乐观态度。这些乐观者的根据是,从历史上看,所有人类担心的问题,其实都会解决。
不说这些观点是否可以影响我们对全局乐观和悲观的影响,单就个人来讲,乐观者活得长。尽管,我们可能把事实估计的过于理想,可要不是这样,我们连早上起床都没有了好的理由。而且,乐观的人,对于生活中遇到的挫折也比较容易克服过去。乐观的人,自身有一种可以让他们自己觉得满足的感觉。这对长期的健康非常有好处。
同时也不能就说悲观一无事处。丹麦,和其他西方国家比,那里的人们,就显示出对生活的满意程度比较高。原因之一,就是因为他们悲观,所有对生活有很低的要求,而当结果比想象的要好,他们就非常容易满足。
美国人,现在,也慢慢的降低了对生活的期望。1970年时候,当年入学的大学生的理想,是要过一个很有意义的一生。而2005年的大学新生,他们的期望就只是可以活的富裕和舒适了。
对于接着寻找生命的意义的那些少数人来讲,Karl Kraus是这样总结的,他很好的把乐观和悲观融合在一起,“Things are hopeless but not serious”。(事情是没什么希望的,可是不重要。)
其实乐观我觉得很多人是work out出来的,不是天生自然就乐啊乐的,除非命特好的那种.
我觉着自己是个悲观的人,别人,好多别人,说我挺乐观,我悲观地想,大伙儿怎么这么不理解俺啊。 :(
我其实是超级乐观的,别人把我卖了我还在帮人数钱,还得和别人讲价,问能不能多卖一些.你都不知道我盲目乐观到什么程度. 结果打击一来,损失惨重.不过我没记性,过两天就又接着乐观了.写写这个文章,也提醒自己,生活好坏参半, Things are hopeless,but not serious. :)
不要盲目乐观,不要过份悲观就好。
You are what you expected,说得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