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 (298)
2008 (107)
2009 (65)
2011 (115)
2012 (90)
2013 (103)
2014 (94)
2015 (130)
2016 (69)
2017 (71)
2018 (44)
2021 (66)
珍贵资料:中国的五套人民币票样全集,你见过吗?
第一套人民币(12枚)
1948年,随着人民解放战争的顺利进行,分散的各解放区迅速连成一片,为适应形势的发展,亟需一种统一的货币替代原来种类庞杂、折算不便的各解放区货币。为此,1948年12月1日,在河北省石家庄市成立中国人民银行,同日开始发行统一的人民币。至1951年底,人民币成为中国唯一合法货币,在除台湾、西藏以外的全国范围流通。
为了改变第一套人民币面额过大等不足,提高印制质量,进一步健全我国货币制度,中国人民银行自1955年3月1日起发行第二套人民币,收回第一套人民币。第二套人民币和第一套人民币折合比率为:1元等于1万元。
第二套人民币(16枚)第二套人民币成为国第一套完整、精致的货币,对健全我国货币制度,促进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发挥了重要作用。
第三套人民币(13枚)
为了促进工农业生产发展和商品流通,方便群众使用,中国人民银行于1962年4月20日开始发行第三套人民币。第三套人民币和第二套人民币比价为1:1,并在市场上混合流通。
.
第一套人民币第3版100元背面 颐和园 - 万寿山
第一套人民币第5版100元背面 北海公园
第二套人民币2元背面 延安宝塔山
第二套人民币3元背面 井冈山龙源口石桥
第四套人民币1元背面 八达岭长城
第四套人民币2元背面 天涯海角
第四套人民币5元背面 长江三峡 - 巫峡
第四套人民币10元背面 珠穆朗玛峰
第四套人民币50元背面 黄河壶口瀑布
第四套人民币100元背面 井冈山
第五套人民币1元背面 杭州西湖三潭印月
第五套人民币5元背面 泰山观日峰
第五套人民币10元背面 长江三峡 - 夔门
第五套人民币20元背面 桂林山水
第五套人民币50元背面 布达拉宫
以上为晓誉收集
知道人民币上的“中国人民银行”是谁写的吗?
我国从1948年12月1日开始发行第一套人民币起,至今已经发行了五套人民币。但人民币上的“中国人民银行”行名和表示面额的汉字是谁写的呢?我国第一套人民币共发行从1元至50000元12种面额,60个票种。这些票面上的“中国人民银行”行名和面额汉字,全部是由当时任华北人民政府主席兼华北财经办事处主任的董必武同志所书写。
第二套人民币及以后人民币上的汉字出自何人之手,由于档案没有详细记载,一直是个谜。这个谜底直至30多年后的1983年才被揭开。原来,第二套人民币上的汉字是由当时在中国人民银行任金融研究员的马文蔚先生书写的。
第三套人民币票面上的面额汉字改用了印刷宋体字,但“中国人民银行”行名六个字仍然沿用。在设计第四套人民币时,又重新把面额文字由印刷宋体字改成了马文蔚的手迹,同时把行名和面额汉字中的繁体字改成了简体字,异体字改成了正体字,旧体字改成了新体字,但仍用马文蔚的书体。目前流通的第五套新人民币票面上面额汉字改用了印刷宋体字,但“中国人民银行”行名六个字仍然沿用马文蔚的书体。
中国人民银行总行确认马文蔚为书写者
1983年3月1日,某报载文说人民币上的汉字不是马文蔚写的。马先生知道后,就给中国人民银行总行写了封信,要求落实此事。总行收到此信仅半个月,就派出金融研究所的陈溶同志和高级工艺美术师张作栋来到阳曲县,带着总行的“绝密一号”档案,作调查和技术鉴定,确认档案中所留几套墨迹笔体与马先生的书法完全相同,尽管这些墨迹未曾署名,但还是能认定它是出自马先生之手的。1984年9月,中国人民银行总行特发公函指出:“马文蔚同志是一位对银行建设有贡献的旧知识分子,1950年受南汉宸行长委托,为人民币题写了‘中国人民银行‘等字。”
简体字非马文蔚所书
1956年,国务院公布了第一批汉字简化表,但是人们熟知的人民币上的票面汉字“中国人民银行”6个字的“国”和“银”从繁体字改为简化字,却是在1980年,第4套人民币准备发行的时候。当时总行决定把“中国人民银行”的繁体“国”改为简化的“国”、“ 银”简化为“银”,曾给居住在阳曲县的马文蔚来过一函,并再次约请马文蔚先生重写简体的“国”和“银”。可是,马文蔚老先生已是80高龄,又有哮喘病,握笔已不稳,所以,马老先生未能再写这两个简体汉字。最后任务就落在了北京印钞厂的专家身上。他们经过细心临摹马文蔚先生的笔体,终于临仿出了简体的“国”和“银”。需要说明的是,其中“国”字的“口”与“银”字的“艮”字还是马老的原迹,而“玉”,和“金”,则是印钞厂的同志们加工书写的了,可是他们的笔迹字体与马文蔚先生的原迹神韵竟是那般一样,这也可以说是当代书法史上的一个奇迹吧。
第4套人民币不仅把“国”和“银”从繁体字改为简体字,而且把表示主币面值的“角 ”,也改为了简体字,原来流通的1角2角的“角”,中间一竖不出头,也使用了新字形的“角”,中间一竖出头。人民币2元的“ 贰 ”字中间的两横在上,也改为了规范的简体字。
马文蔚其人:
马文蔚,1904年出生在山西省阳曲县黄寨村巷道的一个殷实人家。1920年,马文蔚考上了省立国师,被编入23班,徐向前比他早一年 进入国师,而程子华、薄一波又比他晚一年。1935年,马文蔚经傅作义介绍,在财政部部长孔祥熙名下担任中央造币厂审查委员会文书副主任,开始涉足金融界。1942年,马文蔚担任中央信托局人事司甄核科主任。可是,生性坦直的他只干了半年,就被孔祥熙免了职。
丢了官的马文蔚一直赋闲在北平,直到北平和平解放。一天在大街上巧遇了北京军管会政委薄一波,薄一波问及马文蔚现在的情况,马文蔚无奈一笑说,无事可做。于是,薄一波给马文蔚写了一张便条,让他去找南汉宸。其时中国人民银行刚刚组建,亟需各方面的人才。几天后,马文蔚去拜访行长南汉宸,当南汉宸看着眼前这个人就是在重庆顶撞孔祥熙的“老西儿”时,不禁哈哈一笑,然后说,明天你就来上班吧。1949年6月,马文蔚在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研究所任研究员。
为了适应国民经济恢复时期的需要,中央决定货币改革,发行第二套人民币。第二套人民币成为我国首套完整精致的货币。
对于票面上的“中国人民银行”几个字是继续沿用董必武写的楷书,还是另请他人来写,南行长难以定夺。他和印刷局局长王文焕一起来到周恩来总理的办公室,想听一听周总理的意见,周总理对他俩说,钞票代表着一个国家的形象,马虎不得。于是,一手好字的南汉宸想到了马文蔚。
1950年的一天,马文蔚来到了南汉宸行长的办公室。南行长拿出一杆笔让马文蔚鉴赏。马文蔚说,这是一支宫廷御笔。南行长说,好眼力,写几个字看看。马文蔚迟疑了一下说,这笔不如我那支笔好写。南行长就说,那就回去拿,今天我要跟你比一比,咱俩的字谁进步得快。
马文蔚到自己的办公室拿出了自己平时练字的毛笔回到南汉宸办公室,只见南行长正在把天蓝色的虎皮宣纸剪成四方小块,对马文蔚说,我说写甚你就写甚。马文蔚笑笑,没说什么,他感到南汉宸行长今天有点特别,不过马文蔚也没多想。两个人就拉开架势写了起来。
南汉宸说道,先写一个“中”。马文蔚就在天蓝色的虎皮宣纸上写一个“中”。再写一个“国”,就写一个“国”。之后,“人”“民”“银”“行”“元”“角”“分”等十九个字逐一写出。写完了,南汉宸说,你的字越来越具个性了,不过还没把自己的水平发挥出来,然后说,不行不行,还得写一遍。两个人又很轻松地把那几个汉字逐一写一遍,并再一次选择,又把不满意的字重写了一遍。
最后,南汉宸说,文蔚,选几个自己认为写得好的字吧。马文蔚谦虚地说,瞎写着玩,选什么呀。见马文蔚一副释然的样子,南汉宸也没再说什么。因为保密原因,南行长“略施小计”,让马文蔚书写了日后让人们倍加赞赏的人民币票面上的全部汉字。马文蔚想不到自己在南行长办公室写的几个字会上了人民币的票面。现在我们已经无法想象当年马文蔚先生第一次看到自己的毛笔字印刷在新版人民币上的心情。但他当时也许明白了南行长醉翁之意不在酒的用意。所以,马文蔚自觉地为国家保守了这个秘密。30多年从未与人说起,甚至自己的女儿和妻子都不知道。
1957年,马文蔚被打成右派,1958年被遣回老家阳曲县劳动教养,1978年被平反。
1988年3月25日,马文蔚在阳曲县去世,享年84岁。其时,第四套人民币也已发行11个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