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胡舒立挑战温家宝是争取民主吗?(zt)

(2006-11-26 16:41:20) 下一个
武帆来稿/近日看到多维网一篇评论,说《财经》杂志胡舒立撰文批评宏观调控,是中国经济精英争取民主使然,房地产领域已成为民主新战场。笔者以为这种论调其实是看错了方向。 ()

出现与中央政府不同的声音,甚至是大胆地批评,就被誉为民主,也着实说明中国社会民主之缺乏,使一些人以为只要敢于批评当局,就是争取民主的表现。只是形式可能是民主的,但目的却可能正好相反。这类声音的市场指向,是为了丰满利益集团的钱包,其所谓民主指向,是为了维护官商勾结的特权,顶多是一种富人的圈子式"民主"。()

有网友一针见血的指出:《财经》杂志社胡舒立批评温家宝"房地产新政"其实根本不奇怪,长期以来,中国经济与文化精英们批评政府的手段,就是拿市场说事,有时也以民主说事。其实房价上涨背后的真正原因,就是房地产囤积抬价,制造市场假像造成的。正是他们利用强大的资金控制市场,来给政府施压。中央政府不打击这种行为,才是咄咄怪事。房地产商抬高房价,《财经》杂志再用这种"市场现象"为房地产商说话,是经济精英与文化精英的相互勾结,制造舆论的一个典型写照。也是精英失去良知,彻底堕落的又一例子。 ()

只是让人愤怒的是,精英的反扑居然如此大胆,他们把持媒体,打着市场和人民的旗号为利益集团鼓噪,百姓无奈,惟一的办法就是不上当。说是不上当,其实也是这当上不起,那么高的房价,除了跟风卖进的炒房一族,指望待价而沽的中间白领,无房的老百姓只能是望房而叹。如果此时中央政府再顺着精英们的意,退出不管,那百姓失去的可能就不止是有房可住的希望了,甚至要面对物价飞涨的困境。而房地产商们,房子没人卖不怕,只要是价格上去,赶在2008年以前,用高涨的房价来抵给银行,就能体面地套现退出,去国外过那逍遥的生活。而媒体精英们,则博得一些现实的丰厚的酬金,那管百姓的死活。 ()

笔者同意这样的看法,即目前反对宏观调控的声音,多是利益集团与地方官员、媒体精英相互交易的结果。在房地产已成地方政府获取级差地租的最重要途径,成为银行转移存款压力最重要的渠道,商人套现最快速的手段的今天,在陈良宇案带来的宏观调控全面展开的局面下,《财经》杂志敢于大放批评之声,不过是某些利益集团不甘心就此罢手的客观反映罢了。他们当然不愿意就此束手,放弃战场,他们当然要最后一博,因为他们很清楚,宏观调控的威力,其实没有表面看起来那么吓人,地方政府、各级部门、金融机构,在房地产这块地上交织了太多的利益,他们还有杯葛整盘的机会。但笔者认为,他们还是看错了大方向。因为更需要民主的,更迫切要求表达的,不是他们,是老百姓。()

对于精英们,他们已经很有民主权利了,哪家报纸电视台不是他们把持的。在房地产这个领域,最缺的是百姓的声音。宏观调控之所以能越来越强有力,就是因为它代表着最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这一点是必须看到的。所以,宏观调控也是试金石,它的成功与否,也最终可以说明在当今之中国,中共有多大的能力和决心能够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


[ 打印 ]
[ 编辑 ]
[ 删除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