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美媒:美国对中国为何如此温柔?(ZT)

(2006-09-22 19:33:24) 下一个
尽管贸易逆差在加大,从盗版电影到美国汽车零件出口的众多问题饱受争议,美国经济要人访问中国时更愿意采取合作策略,而不是对抗。中国经济的崛起,两国的相互依赖,以及经济外交的注重实效的办法,推动了柔和的基调。
( )




据美国《基督教科学箴言报》报道,对美国新任财政部长保尔森来说,这也反映了一个风险评估,而这个评估会令许多美国人感到意外。中国经济步幅很大,在某些方面来说是一种脆弱的经济。贸易专家表示,这不仅对北京的领导人来说是危险的,对世界经济也是危险的。

中国已经承诺走向市场经济。它大量的电子产品和其他商品令人吃惊,引起其他国家的竞争生产商的不安。

但这不意味着中国的路必然平顺。保尔森概括了中国面临的挑战。我们面临的最大风险不是中国将赶上美国,而是中国没能继续进行维持增长和解决该国面临的非常严重的问题所必须的改革。

保尔森和他的前任约翰·斯诺(John Snow)在美中经济关系目标上有许多共同的看法。他们都把更灵活的中国货币排在重要位置─此举可以支援挣扎中的美国制造商的出口。

保尔森不是简单要求中国官方改变。他希望和中国官方定期合作,建立他在作为投资银行家时就搭建的关系。保尔森和一位中国官员在9月20日宣布家里新高度的对话,处理两国间长期的问题。同时,他没有满足那些希望在人民币美元汇率之类的问题上迅速取得胜利的期望。

这个时期布什政府不断受到批评,要求它在中国不作出回应的情况下采取惩罚性措施。而以上那些劫反应了美国对中国的温柔方式。如果美国逼得太紧会爆发贸易战?然而,许多经济学者警告说贸易战会对两国和世界经济造成伤害。他们的论点包括:

  1.美国和中国目前是全球增长的双引擎,相互间的依赖在增加。支援渐进的改革和健康的中国经济比赢得让步更重要。

  2.中国越来越大的影响让它的领袖可能会继续根据他们自己的利益的理解作出决定,而不是根据外界压力。

  3.即使人民币剧烈升值,也不清楚它对美国巨大的贸易赤字有多大影响。美国可能只是加大从其他国家的进口,或为中国进口的东西付更多的钱。

  此外,人民币的巨变可能令中国不稳定。

中国还有约1.4亿人失业或未充分就业。而另一方面,老年人口得不到社会保障。这已经扭曲了经济,推动中国国内储蓄率高涨。这就阻碍了该国从出口带动的经济转向国内消费拉动的经济。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成员也提醒中国和美国努力解决世界经济的失衡。多许多人来说,这意味着人民币与美元之间的汇率变化。也意味着要美国储蓄更多(借贷少一些),而中国消费更多一些。

资深中国经济问题专家尼古拉斯·拉迪(Nicholas Lardy)和其他人认为中国没有脆弱到破碎的地步,但它面临着更艰巨的转变。拉迪表示,中国会在他们认为符合自己的利益时作出改革,而保尔森可以帮助他们知道该如果作决定。

* ( )
[ 打印 ]
[ 编辑 ]
[ 删除 ]
阅读 ()评论 (2)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