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侯一岳:“反毛”史学家有什么共性?(ZT)

(2006-09-21 06:48:44) 下一个
此文同金小丁[反毛史学家的共性]一文商榷()

有金小丁网撰文,批判了张戎的《毛,不为人知的故事》中文版;高文谦先生的《晚年周恩来》,陈小雅女士的《中国牛仔-毛泽东的“公案”》和舒云女士的《林彪事件完整调查》四本书。金说:这些书“在海外媒体先后亮相,受到反毛派极力推崇,形成了一个反毛小高潮。”()

这些书,先后“亮相”是真的,但是否都受到“反毛派极力推崇”,“形成了一个反毛小高潮”,则是见仁见智的观点。()

一本书,特别是“史书”,写得有否水平,是否“水不拉鸡”,读者自有公论。观点不论,只要是言之有理、言之有据、自圆其说、逻辑严谨,自有读者捧场。比如高文谦先生的《晚年周恩来》,基本上就是这样。推荐的,也未见都是“反毛派”,我看何频先生和他领导的明镜出版社,就不是。而我本人,应该算反毛派,我并没有极力推荐这些书,相反,我还同张戎弟弟张朴先生进行了一番“辩论”,指出其书中的“不能自圆其说”的地方。这在多维博客有目共睹。()

“形成......高潮”,这种语言很有文革大批判味道。如何就算一个“高潮”?为什么不能就事论事?哪本书有问题,就直接找出问题,干吗要“青菜萝卜一锅煮”?炖一锅混沌浆糊?()

金小丁先生对几本书的批判说:“令人遗憾的是,这些反毛史学家的治学态度实在不敢恭维,书中的漏洞太多。即使是史学圈子之外的人,只要不带偏见,很容易看出他们的牵强附会,缺乏史学家应有的严谨和诚实,甚至自相矛盾,令人忍俊不禁。”()

但对于书中漏洞,金先生却懒于去找或懒于给读者提供。张戎之书,他说已经讨论过了,让读者自己去找其旧文。“其他三位反毛史学家,限于本人精力有限,只能在此各举一个例子,让读者鉴赏一下他们的治学态度。”请问金先生,这三本书每本都是几十万字,你各举一个例子就说明有一个“反毛高潮”?说明了作者的“治学态度”?说明了“很多漏洞”?()

我觉得,任何书,都可以批判。但最好的批判是就事论事,而不是扣大帽子。金文有关高文谦先生的《晚年周恩来》,陈小雅女士的《中国牛仔-毛泽东的“公案”》两书的例子和批判,不复赘。我只提一下金对“舒云女士的《林彪事件完整调查》的批判:()

────────────────────────-“最后看一下为林彪翻案的舒云女士。她“证明”,林案的关键证人李文普撒了谎。她在介绍其主要研究结果的该书前言里写道:()()

“李文普为什么在去山海关机场的中途下车?他说是因为听林彪问伊尔库茨克有多远,这成了林彪叛逃苏联的惟一证据。林彪真的问过伊尔库茨克有多远吗?李文普下车后为什么又自己打自己一枪?李文普不承认自伤,但他自己在公开发表的文章中说子弹擦过前胸到左臂。他从右车门下车,如果背向车门,应该擦后胸到左臂,如果面向车门,应该擦前胸到右臂。仅此一点,就证明李文普是自伤”。(http://www3./gb/MainNews/Forums/BackStage/2006_9_17_9_35_36_650.html)()()

舒女士开了好几个玩笑。首先,“后胸”是什么部位?是否还有“前背”?第二,让我们假设舒女士的“后胸”是指后背。显然,舒女士设想林立果开枪时李文普相对于林站在车行进的前方。那么,李“如果背向车门”,但稍微向右偏转一点,子弹是完全可能“擦过前胸到左臂”的。()()

第三,舒女士没有考虑汽车与李的相对移动。事实上,由于李下车后汽车在行驶,林立果很可能朝后对李射击。在这种情况下,李“如果面向车门”,子弹理所当然会“擦过前胸到左臂”。()()

第四,事实上,李在跳车以后面向哪的可能都有。舒女士可以做个试验,从行驶的汽车里跳出去,看看自己能否一定“背向车门”,或者“面向车门”,还是会面向其他方向,甚至出现连滚带爬的姿态。等舒女士站稳脚跟,找回眼镜,如果还能准确记得自己曾经面向过什么方向,笔者就很佩服了。”────────────────────────()

作为读者,我的问题是,金先生提出的舒女士[林彪书]中的这个例子,和“反毛高潮”到底有什么关系?这是一个基本的史实认定问题,和反毛不反毛,漏洞不漏洞,到底有多大关系?()

总之,看了金先生的大文,我没看出,这四个作家有多少共性,到是看出了金先生()

作为“反反毛”评论家的“个性”。()

http://blog./?p=15887


[ 打印 ]
[ 编辑 ]
[ 删除 ]
阅读 ()评论 (1)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