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中国卫生部前高官炮轰医疗弊政 发改委推出医改新方案(ZT)

(2006-09-19 06:15:38) 下一个
卫生部前高官炮轰医疗弊政 官员专享八成医疗费用


综合消息:原中国卫生部副部长殷大奎近日炮轰医疗服务体系的不公平现象:中国政府投入的医疗费用中,80%是为了850万以党政官员为主的群体服务的(中科院调查报告);另据监察部、人事部披露,全国党政部门有两百万名各级官员长期请病假,其中有四十万名官员长期占据了“干部病房”、“干部招待所”、度假村,一年开支约为五百亿元。 ( )





殷大奎是卫生部原副部长,现在的身份是中国医师协会会长。他近日在中国健康产业高峰论坛发表题为《建立公平高效的卫生医疗服务体系》的演讲。上述数据来自这份演讲报告。

四十二年前,殷大奎从同济医科大学毕业当了医生,先后担任过华西医科大学的副校长、四川省卫生厅厅长、卫生部副部长,对中国的卫生医疗服务的问题可谓了如指掌。

他还列出了另外一组数据:中国卫生总费用只覆盖20%人口的卫生服务。

1998年全国卫生服务调查显示,中国87.4%的农民完全是自费医疗,37%的患病农民应就诊而未就诊,65%的患病农民应住院而未住院;至1989年,中国农业合作医疗覆盖率下降到只有4.8%,直到1995年也只恢复到15%。

2000年,世界卫生组织(WHO)进行成员国卫生筹资和分配公平性的排序中,中国位列191个成员国的倒数第四(188位)。

2003年卫生部作第三次国家卫生服务调查,发现患病民众48.9%应就诊而未就诊,29.6%应住院而未住院,44.8%城镇人口和79.1%的农村人口无任何医疗保障,城镇职工参加基本医疗保险的约1.3亿人,享受公费医疗人数为5000万人。2005年,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1.56亿人。

这一系列数据都表明,中国目前的卫生医疗服务体系存在着严重的不公平现象。

殷大奎说,一个国家的卫生公平,是社会公平的最重要内容之一。因此,政府在制定卫生政策时,必须考虑卫生公平问题,“基本医疗服务和公共卫生服务在任何情况下,都属于公共服务产品,都只能由政府来承担”。

与卫生医疗服务体系中的不公平相比,中国卫生医疗服务的效率也令人忧虑。殷大奎同样列出了一组数据:

——1978至2001年,卫生总费用从110.2亿元上升为5150.3亿元,平均年增长12.2%,同期GDP平均增长9.42%;

——医疗机构管理不善,医疗费用快速增长,近八年来医院人均门诊费用增长13%,住院费用增长11%,大大高于人均收入增长的幅度;

——1982至2000年,公立医院占全国56.2%至64.4%的床位,51.1%至63.4%的人员,仅承担27.3%至40.8%的门诊量,38.8%至54%的住院量;

——2002年中国综合医院平均住院日为10.6天(美国不足7天);英国阑尾炎手术住院日从1975年的7.9天降至1985年的5.4天,2001年中国该手术平均住院日仍为7.2天。

此外,中国CT利用率仅为38%,核磁共振利用率仅为43%,在中国一百万至两百万人口的城市拥有20台以上CT是较普遍的,仅此一项浪费就多达五十亿至六十亿元;按国际标准,由于大处方,中国卫生总费用12%至37%被浪费掉了。



发改委主掌医改 料年底或明春推出英国模式新方案


新成立的国务院医改小组将设在国家发改委,由发改委主任马凯和卫生部部长高强任双组长。医改大方案今年底或明年初即可出台。目前,医改小组比较青睐政府承担公共卫生及全民基本医疗的“英国模式”。

医疗卫生体制改革涉及的部门主要有国家发改委、卫生部、劳动和社会保障部、物价局、财政部、民政部、教育部、工商总局等。

国家发改委社会发展司副司长王东生透露,为了改变“九龙治水”状况,经国务院批准,十一个部委组成的医疗体制改革协调小组已经成立。而据《中国青年报》报道,医改小组正在商讨医改大方案,很可能借鉴“英国模式”。

消息人士称,“英国模式”照顾了公平,却牺牲了效率,从而受到许多人的指责。但官方学者认为,英国的医疗体制提高了实际的效率,“因为它真正做到了预防为主”。

有分析认为,在英国的基本医疗体系中,社区医生对每户人家的健康状况了如指掌,加上由政府组织的各种体检,随时可以把许多疾病消灭于萌芽当中。如此,尽管许多大型公立医院的服务不能尽如人意,但真正去大医院看大病的人却减少了许多。因此,从整个社会的角度看,“极大提高了效率”。此外,对于农民,新方案仍将坚持推进农村合作医疗。

而日前在上海举行的一次论坛上,卫生部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官员的演讲也印证了上述消息人士提出的“英国模式”构想。这位官员透露了中国未来医疗卫生体系的“一二三四五”策略:

一个目标:即建立惠及全体国民的卫生体系,保障每个人获得基本卫生服务,提高全国人民的健康水平。

两层服务体系:包括以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为主的初级卫生保健体系,以及解决急危重症(大病治疗)为主的二三级医疗机构体系。

  三重保障制度:

首先是基本医疗服务保障制度,通过政府一般税收筹资、政府直接举办医疗机构、利用适宜的医疗技术和基本药品、免费向全体国民提供,解决公共卫生服务和基本医疗服务公平问题;

其次是社会医疗保险制度,通过立法强制全体劳动者加入,以家庭为单位参保,保费由雇主和雇员分担,政府可资助弱势群体加入,以解决大病风险问题(大病保障以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为基础);

第三为商业医疗保险,创造条件促进商业医疗保险公司发展,公民自愿加入,以满足多层次的医疗保障和医疗服务需求。

  四项实施策略:

第一是加快卫生基本法的立法工作,明确卫生发展的目标、公民的健康权利以及各级政府对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的责任;

第二是保障卫生投入,确定政府法定的卫生投入水平、完善问责机制;

第三是完善公立医疗卫生机构的运行机制,保证公立机构的公益性,保证微观机构的行为与卫生发展总体目标一致;

第四是卫生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建立统一精简高效的管理体制,保证卫生发展与改革的总体目标的实现。

五个关键问题则包括公私合作伙伴关系、支付制度、基本药品、管制、发挥中医药作用。

(记者:万感) ( )
[ 打印 ]
[ 编辑 ]
[ 删除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