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金桂华:朝鲜为何试射大浦洞2型远程导弹(ZT)

(2006-08-22 18:01:55) 下一个
朝鲜半岛,骇浪再起。只是这次爆发的不是“朝核危机”,而是朝鲜“远程导弹危机”。7月5日凌晨3时32分至7时20分及下午4时22分,朝鲜分别发射七枚导弹,其中六枚是中短程导弹,一枚是“大浦洞”2型远程导弹。此次导弹均未飞越日本领空,而是落入日本海。“大浦洞”2型则发射失败,发射后40秒即堕入日本海。 据朝鲜驻澳大利亚大使说,朝还将继续试射导弹。 朝此举使世界为之一惊。 朝试射导弹因何而为? 此次危机,表面上看,乃因朝鲜发射“大浦洞”2型等导弹所引起,其实也非完全如此。去年11月,朝核问题六方会谈的第五轮第一阶段会谈以无果告终。之后,美出于某种考虑,对政策作了调整,主要是:一面把注意力由“朝核”转向“伊核”问题的解决,一面则对朝鲜采取强硬态度,提出对朝鲜实施金融制裁,同时又对朝鲜要求同美单独会谈置之不理。朝鲜此次有意选择美独立日和“发现”号太空梭上天之日发射导弹,显然是对美上述举措的以牙还牙,其意在于:迫美同朝会谈和引起世界关注。在此次导弹发射前夕,朝鲜常驻联合国副大使韩成烈即不加掩饰地说,“我们很清楚美国担心朝鲜的导弹试射。朝鲜的态度是:既然如此,就该通过谈判来解决问题。” 一石激起千层浪 一石激起千层浪。朝鲜试射“大浦洞”2型等导弹引起了有关各方的强烈反响。 首先是美国,美国的反应有特点,它是既强烈又有克制。布什总统立即召集国务卿赖斯和国防部部长拉姆斯菲尔德商议对策。白宫在朝发射导弹三小时后即发表声明。布什7月6日在与中、韩、俄、日领导人通话时表示,美国正在寻求以外交方式解决朝鲜半岛核僵局,而“从外交上解决这个问题的最佳方式是我们坐到一起来。”美国家安全顾问哈德利说,朝此举是“一种挑□行为”,但他同时也指出,“那些导弹并不会给美国带来威胁”。美国务院称,赖斯将立即着手与中、日、韩、俄外长磋商。有消息说,美助理国务卿希尔即将就此事访问亚洲。 日本的反应较强烈。日内阁官房长官安倍晋三迅速举行新闻发布会谴责此事。他说,“朝鲜不顾国际社会抗议,还是试射了导弹。这对日本安全、国际社会稳定以及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防扩散却是遗憾的事。”日本并宣布禁止朝鲜客货轮在日本靠岸。 韩国和澳大利亚也分别作出了强烈反应。 在朝鲜发射数枚导弹一天后,联合国安理会15个成员国大使于7月5日召开紧急会议,讨论朝鲜试射导弹问题。至笔者搁笔时止,据西方媒体报导,正在安理会成员国中流传的一份由日本提出的,得到美英支持的决议草案,建议对朝鲜进行制裁,其中包括禁止任何国家向朝鲜提供可能会被用于发展导弹和大规模杀伤性武器计划的资金、材料和技术。不过,中国和俄罗斯已明确表示抵制任何制裁朝鲜的试图,中俄强调只有通过外交才能阻止平壤核武和导弹发展计划。俄罗斯常驻联合国代表邱尔金指出:“我们应该记住我们的目标是什么,应该对局势有一个清晰的认识。恢复朝核问题六方会谈,并最终以外交方式解决朝核问题,这就是我们的目标。” 朝鲜试射导弹对国际金融市场也产生影响。东京和首尔的股市立即分别下跌2%和1%,日圆和韩圜兑美元的比价也呈疲软之势。 朝核问题由来已久 此次“远程导弹危机”虽不是“朝核危机”,但却源之于“朝核危机”。因此,话还需从“朝核”问题说起。 “朝核”问题,由来已久。朝鲜的核开发有将近半个世纪的历史。1956年2月,朝鲜和苏联签署了《关于联合组建核研究所协定》。应该说,这即是朝鲜核开发的起始。 在朝鲜核开发的过程中,先后爆发了两次“朝核危机”。 1980年代时美即怀疑朝秘密研制核武器。80年代中期,在苏联的推动下,朝签署了《核不扩散条约》。1992年1月,朝又与国际原子能机构签署《全面安全保障协定》。之后,国际原子能机构先后对朝核查了六次,未见异常。但美卫星却发现在宁边有两可疑之处,要求予以特别核查,被朝拒绝。1993年3月,朝宣布退出《核不扩散条约》。第一次“朝核危机”爆发。同年6月,朝美遂即举行直接的高级会谈,但陷入僵局。此时美曾一度准备对朝核设施实施“外科手术式”打击,遭到韩国反对。次年6月,美前总统卡特应邀访朝,同金日成会谈,事情出现了转机。同年7月,朝美恢复高级会谈,双方达成《框架协定》:朝冻结核计划,以换取美负责组织国际财团为朝修建两座轻水核电站,而在电站运转之前,美每年向朝提供50万吨重油。这个协定化解了第一次“朝核危机”。 但《框架协定》执行得不好。先是美故意拖延核电站的建设,10年只完成工程的25%。同时,朝鲜也在秘密恢复核计划。朝此举美早已发现,但迟至2002年10月美才派特使赴朝追究朝“违约责任”。会谈第一天,朝否认违约,第二天新换的朝方主谈者承认有此事,反问美方“你们打算如何办”。美方沉默了十余天后才公布此事。接着美等停止向朝提供重油。朝则宣布1994年《框架协定》失败,并声称重启其核设施。于是,第二次“朝核危机”爆发。 为不使《朝核危机》愈演愈烈,在中方的努力推动下,中、美、朝于2003年4月在北京举行了三方会谈,会谈中,朝方非正式地告诉美方朝已拥有核武器。同年8月,中、美、朝、韩、日、俄又在北京举行第一轮的朝核问题六方会谈,由此开始了六方会谈的进程至今。 “朝核”问题将向何方? 当前国际形势有一颇具异趣的现象:两大核问题时紧时松,交替紧张。去年“朝核”问题趋缓,但“伊核”问题紧张,而现在则是“伊核”问题略显松动,但“朝核”问题却剑拔弩张。朝鲜试射“大浦洞”2型后,人们心中的紧迫问题是:“朝核”问题将向何处去?东北亚局势会否失控?笔者不敢断言,但一般认为尚不至于此。朝鲜此举有点象1998年朝试射“大浦洞”1型的故技重演。那次朝鲜是得分的,它成功地促使克林顿政府决定同朝谈判。 这一次又如何呢?布什当然不是克林顿,然而毕竟谁都不愿意看到东北亚局势失控。据美参议院军事委员会主席沃纳透露,布什政府目前暂且不考虑对朝鲜发动先发制人的攻击。美认为,更好的做法是:我们以克制的态度向朝鲜表明:他们应重返谈判桌。同时,朝鲜此次试射“大浦洞”2型导弹暴露出其洲际导弹技术未臻完善到可射到美国,弹头技术也尚未做到适用于装载核弹头,这更令华盛顿鹰派深信毋须跟它所称的这个“邪恶政权”打交道,并视今次是一个争取中国和俄罗斯及国际间向朝鲜实施进一步制裁的机会,使朝鲜更加孤立。朝鲜试射“大浦洞”2型是冒天下大不韪之举,这引起东北亚局势再次趋紧,也是中国不愿意看到的。在朝核问题上,中方一直在为实现朝鲜半岛无核化和半岛的和平与稳定而不懈努力。直至最近,中方仍在围绕朝鲜发射导弹问题多方奔走,以力求缓解紧张局势。中方希望,有关各方保持冷静和克制,多做有利于朝鲜半岛和东北亚和平稳定的事,不要再采取使局势紧张和复杂化的行动。朝鲜试射“大浦洞”2型不是好事,但若因此反而促成各方重返六方会谈谈判桌,那就谢天谢地了。 (作者为原中国外交部发言人、中国驻马来西亚、文莱、泰国特命全权大使、中国人民外交学会副会长、亚太安全合作理事会(Council on Security Cooperation in Asia and Pacific Region-CSCAP)中国委员会副会长。)
[ 打印 ]
[ 编辑 ]
[ 删除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