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俞力工:两岸之间的“切香肠”策略(ZT)

(2006-08-22 18:01:53) 下一个
来稿/六年前,北京当局曾对台湾提出了三个“动武条件”,即在台湾“实施独立”,“外国侵占”,以及“台北当局无限期拒绝解决统一问题”情况下,北京将采取军事行动。   彼时,笔者即提出质疑,是否有如此具体“谈条件”的必要?就一般情况,采取军事行动与否,主动权应掌握在自己手中,不会预先设定被动地位。此外,攻击也要趁人不备,预先通告时机也似乎犯了兵家大忌。鉴于此,笔者曾以“实施独立”状况为例,设想一旦陈水扁悴死,台湾依据“宪法”规定,必将由副总统吕秀莲继位。事态发展果真如此,则这位精神状态极有问题的女士,哪天甚有可能出人意表地作出“宣布台湾独立”的惊人之举。此时,即便台湾绝大多数老百姓对此极端行动毫不认同,北京当局是否会囿于“用兵”承诺,为了一个“疯女人”的举措,把国家前途、台湾的众多性命孤注一掷?   如今,阿扁尽管死皮赖脸地恋栈不去,但其政治生命已基本死亡。于是乎,“吕秀莲接任总统职位”的假设就完全可能成真。万一民进党在吕秀莲治下地位继续滑落,则与其坐视2008年丢失政权,忽地宣布独立、借以诱导中美冲突并非不能想象。届时北京当局进退失据,处境必定尴尬无比。政策如做人,凡事留有余地,方能从容应对各种意外状况。   一年来,北京方面频频接触泛蓝上层人物,在国内多少可取得“众望所归”的宣传效果,但是,显然忽略的是,这批往大陆走得勤快的人物,在李登辉执政期间,俱是“两个中国”的旗鼓手。对比之下,反倒是目前备受猜忌的马英九,几乎是当时唯一敢于公开表明自己是个堂堂正正的中国人的泛蓝派政治人物。   如果台湾的现有条件不变,2008年马英九又能够顺利通过选举、领导国民党再次执政。此时,上述的钓鱼台座上宾恐怕多数不会遵循北京的棋谱,推行国家统一;更加可能的发展是,在承认“九二共识”的基础上,转而要求两岸当局仿效“德国模式”,先行互相承认为独立国家,而后再伺机统一。换言之,2008年选战结束后不论由何党派执政,只要美国影响仍旧存在,“两国论”势将永远阴魂不散。届时,大失所望的国内同胞,或会怒斥“国家当局一厢情愿”,“泛蓝政客表里不一”。其实,处理台湾弹丸之地也必须顾及大端,如果光顾着一时的镁光效果,结局必定自讨没趣。   何为大端?直率地说,不外是拿出大气派,确保物权法,把早期任意充公的房产、地产直接归还或折为股份交还人民。如此一来,即能促进社会安定与发展,又能让台湾人民对共产党的统治目的消除疑虑。对台湾政策方面,也似有必要更改以往的“切香肠”做法,一点一滴地开放对岸的物资流通;而采取大刀阔斧、一视同仁的办法,给予中国人之间的平等待遇。如果此岸不大幅革新,则对岸政府与人民必然以“切香肠”的态度与速度,小心翼翼地投石问路。政治领域里,一个屡见不鲜的现象是,权与利,往往取于一夜之间;权与利的下放,则点点滴滴。两岸领导俱为中国人,“施于人”的手段不幸也别无二致。 2006/5/30
[ 打印 ]
[ 编辑 ]
[ 删除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