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特稿:从陈进案看中国最有难度的大跃进(ZT)

(2006-08-22 18:01:53) 下一个
多维社记者纪军编译报导/5月12日,中国顶尖计算机科学家陈进因造假丑闻被中国顶尖大学之一的上海交通大学开除,美国商业周刊指出,这起丑闻本身并不算什么,但这个故事本身则反映出整个中国经济局势,它可能就象一个中国经济即将出现更大问题的指示器。 中国海归科学家陈进被开除被剥夺所有荣誉的造假丑闻,自5月12日被中国官方媒体简单报导介绍后,现在已经成为西方各大媒体谈论的一个主要话题。 多维社已在5月15日介绍了纽约时报和英国金融时报的相关报导。5月16日,美国商业周刊和基督教科学箴言报也发表评论文章,对这起丑闻进行了更深入的分析。 与其它媒体介绍陈进造假案不同的是,商业周刊网站的评论文章借用这起丑闻,来谈论中国人正试图利用“走捷径”来“攀登”科技高峰,一步迈进技术工业国家的行列。商业周刊称,这是一场难度最大的“大跃进”。而陈进造假案则是一个最好的例子--一名杰出的科研人员想“奉献”出自己不可能创造出来的成果。 商业周刊在题为《中国最有难度的大跃进》文章中指出,中国不仅正在努力登上发展之梯,而且还想撑杆跳过它。在向工业经济发展过程中,中国已迈出令人印象深刻的第一步,有能力制造和组装几乎所有的一切产品。这已经让中国变成了有史以来在经济上获得巨大成功的故事之一。 然而,现在这个“中等王国”正试图在迈出更大的一步,登上通向一个技术工业的梯子,好能制造出诸如微处理器、核电站和汽车等更复杂的,更加依赖于高技术的工业系统。甚至,中国领导人还想让中国再往前迈进一步,成为一个“创新的社会”,有能力创造自己的新技术。 但是,试图把西方世界100年多年的经济进步压缩到短短20年,可能正在使中国经济承受着压力,因为创新看起来容易,做起来太难。甚至象日本、德国和法国这样的主要工业化国家,在追求先进的科学和技术阶段也都经历了一个困难时期。 太过于“急于求成”的中国已经出现了更多的迹象,如金融压力仍在持续增加。5月初,全球着名会计师事务所安永(Ernst & Young)发表报告,称中国国有银行系统的坏账已经达到9110亿美元,比2002年增加了4800亿美元。这份报告具有特别的权威,因为中国四大国有银行都是安永的客户。此外,需要防范出现如此规模的坏账,也会有助于解释中国为何如此努力地建立其外汇储备系统,现在已达到令人吃惊的8700亿美元。 商业周刊指出,但在中国央行提出抗议后,安永已收回这份报告。华尔街日报说,安永会计师事务所本月初发表报告称,中国金融系统的坏帐高达9000亿美元,这家纽约会计公司因此遭到了中国政府的严厉驳斥。现在,安永收回了此前的言论,称这是“事实性错误”、并“感到难堪”。 中国政府近几年为解决银行坏帐、重塑银行业形象付出了极大的努力。中国人民银行上周未指名驳斥了“境外某会计师事务所发布的研究报告”,称其“严重扭曲”了中国银行业资产质量现状。安永估计的坏帐数字不仅超出了中国的外汇储备,还比中国政府公布的坏帐数字高出了4倍。 安永表示,在评估中的确出现了失误。这份报告的主要作者、安永驻北京合伙人罗德曼(Jack Rodman)表示,“我为在编写报告的过程中没能发现这些错误而深感歉意。”修订后的报告将在未来几天内公布,不过估计在这份报告中,中国银行系统的现状也不会有明显改观。 文章指出,近些年很少有分析师会将中国的银行系统描绘为拥有一半坏帐的黑洞,而这种观点在上世纪90年代十分普遍。不过对于中国政府改善银行系统的承诺,多数分析师并不买帐。一位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经济学家在今年发布的一份研究报告指出,“难以找到确凿证据表明银行根本改变了从前的经营方式,转而遵循商业性目标。” 安永的数字来自几方面的消息:其中中国四大国有银行不良贷款可能达2250亿美元的数字来自瑞士银行的研究报告。瑞银亚太地区首席经济学家.安德森(Jonathan Anderson)表示,这个数字是他在2002至2004年房地产贷款迅速增长的前提下,为确定整个银行系统的风险而“临时”作出的。安德森预计,中国银行系统的坏帐总额目前不足3000亿美元,而且这个数字仍在下降。 商业周刊的文章还说,尽管安永收回了这份报告,但另一份报告却描绘出与安永相类似的图画,只是没象安永报告那样出现令人“目瞪口呆”的数字。麦肯锡(McKinsey Globle Institute)最新报告指出,生产率非常低下的中国国有公司,仍在全部和部分地吸收着可用资产基金,占银行信贷的73%。而这些借贷有很大可能变成坏账和死账,或显示出很少的回报。 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也在其最新报告中指出,中国银行分支机构的借贷标准有许多不足之处--这意味着,更多的不良贷款正在形成之中。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称,现在不清楚目前报告中所提到的数据所反映出信贷风险的程度。 文章最后说,假设安永最早提出的中国国有银行坏账数字根本不真实,中国的经济看起来也越来越过于铺张。变成工业经济的基本成就是非常真实而坚固的,它不会轻易消失。但是中国发展之梯的下一个梯阶,可能要比它看起来的距离还要更远一些。
[ 打印 ]
[ 编辑 ]
[ 删除 ]
阅读 ()评论 (1)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