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特稿:中国特色的“路愤”(ZT)

(2006-08-22 18:01:53) 下一个
多维社记者陈湘编译报道/对许多中国人来说,拥有了一部自己的汽车,仍然还是一种十分新鲜的感觉,但是也容易变成噩梦,因为车祸的频率太高。在一些人眼中,在中国驾车,经常是一次接近死亡的经历,至少《新闻周刊》驻北京记者刘美远(Melinda)就有这种感觉。在最新一期《新闻周刊》中,刘美远以亲身经历报道了在中国考车、驾车中的种种“中国特色”。 何以不愿在中国开车 《新闻周刊》记者刘美远(Melinda)报道说,我最终还是决定参加考试,拿一张中国的驾照。比起过去,如今北京的街道太拥挤混乱不堪、而且污染严重,驾车人得小心谨慎、精神紧张。而且找不到地方泊车。因为所有这些原因,多年来,我一直不愿意在北京考驾照。 然而我过去是很喜欢在中国开车的。1980年,当我拿到第一份工作到北京时,有私家车的中国人还寥寥无几。街道不仅宽广,车也很少,对我们这些有车的人来说,无疑是在呼唤我们。而且,随时随地都可以找到泊车位,甚至天安门广场也不例外。那时,外国居民可以进口汽车,但是,不允许随意开太远。从北京到天津,如今只需要大约1小时的行程,是我们可以驾驶的最远的距离。 80年代中期,只要路途报酬丰厚,许多中国司机都愿意长途驾车送一位外国人。一年夏季,我在巴基斯坦开始了我漫长的旅程。首先,我搭吉普车从白沙瓦到中国边境的塞外集市喀什。从那里,我沿路搭顺风车,穿过死亡大沙漠塔克拉玛干,到达乌鲁木齐,然后,雇一部中国出租车,前往西藏首府拉萨。一路苦不堪言,出租车司机还在海拔17,000英尺的青藏高原患上高原症状,这真正是一次难忘的经历。 当我于1998年,第二次来北京工作时,我的旧的中国驾照早已过期。我今年决定拿一张新的,因为,我的行程上又有另一次长途旅行,这次是去参加遥远西部的四川省的赛马节。 考车笔试问题透露车祸频繁 不久前,我与其他十几名外国人一起在北京的一个驾照考试中心参加了比试。测试总共有100题,必须要答对至少90题才算及格,所有的问题都出自《交通安全规则-考试参考手册》,一本91页的小册子。哈!规定说驾车时,司机不允许穿拖鞋、抽烟、进食、打电话、或者无视路况与乘客聊天。但是,我知道一名在同时间做以上所有事情的司机,而且,当时他还是高速在内蒙古的一条大雾弥漫的高速公路上行驶。 其中,最让人记忆犹新的,是那条有关肠子的问题。确切的说,这是一条多项选择题。该问题问,当你路过一起交通事故,发现遇难者腹部受伤,小肠露出体外时,应该怎么做。选择分别是 a)放回去,b)什么也不做,或者c)不放回去,用碗或者瓶子盖住伤口,然后用带子绑住碗或者瓶子。 该手册中,正确的答案是c。对我来说,这可不容易,因为我通常不会随手在车上准备一个适合接人体器官的碗或者瓶子。但是,中国司机经常有在车上放有果酱瓶或者保温杯来盛白开水或者热茶的习惯。我猜想,车祸时,他们可能可以用得上。 事实上,这类问题透露出了中国车祸频繁的问题。 在中国,车祸的频率要比他们应该发生的频率高很多。不要误会:我不是在抱怨中国的驾照考试,或者考试人越来越难拿驾照的事实。在中国驾车,经常是一次接近死亡的经历,或者更糟糕。就在上周,法新社一名驻北京部门的新助理就在五一节期间死于一次交通事故中。 根据公共安全部的正式统计,过去5年里,中国每年交通事故的死亡人数经常循环在10万人左右。这数字还只是一个保守的估计。去年,近9.9万人死亡,47万人在汽车事故中受伤。对许多中国人来说,自己拥有一部车仍然还是一种感觉十分新鲜的体验,他们有时以超常的心态来看待他们的这个新玩艺。虽然近年来,中国的汽车产量激增,前不久,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甚至宣称,中国已经超过日本,成为美国之后的世界第二大汽车市场,但是,根据世界健康组织(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的统计,中国的13亿人口只拥有全世界汽车总量的2%,然而,车祸事故死亡的人数,却占了全球的15%。 外国记者经常担心在一些特殊的情况下受伤,例如,被伊拉克绑架者处死,或者在一次武装冲突中中弹,但是,我们多半更容易在一次普通的交通事故中受伤。多年来,在无数国家报道战争和暴动时,我卷入交通事故的次数(在海地、科威特、伊拉克和中国)远远要比中弹的次数(在菲律宾)多。中弹那次也仅是擦伤,马上就由庆祝菲律宾前总统马科斯(Ferdinand Marcos)即将倒台的菲律宾医生治好。 腐败也导致车祸 在中国驾车特别危险的原因有许多。其中之一就是腐败的官员在受贿后,把驾照颁给不合格的司机。另外的包括车况糟糕的汽车、标帜不明的修路工程、缺乏经验的司机、或者长途驾车、无法抗拒睡眠的司机。 去年年底,一名卡车司机在山西乡间道路上超速行驶,撞上一组正在慢跑的学生。而惊人的是,18人立刻死亡,包括一名教师,另有3名受害者死在医院里。刘世南(Liu Shinan音译)在《中国日报》报道此悲剧时哀叹说:“在这国家里,卡车司机最无法无天了。他们驾驶的卡车可以变成致命的武器。”他举例说,许多中国司机,就连一些经验丰富的司机,都不容易在澳大利亚、英国或者美国拿到驾照,因为,他们缺乏交通道德的常识。 为了保证这点,官方的交通规定手册专门有一章名为《文明驾驶和专业道德》的篇章。听起来,驾车像是一项连孔夫子都会赞同的优雅活动。其中一道问题问:司机是否应该a)故意低估对方, b)互相抢道, c)互相学习和帮助,吸取他人的优点,改掉自己的缺点,保持安全驾车。我也不知道最后的训诫c.到底是什么意思,但是,我猜想,它应该是正确的答案-实际上也确实如此。你怎么能不喜欢多项选择题呢? 但是,现实和规定是有差距的,在中国,媒体有关戏剧化的驾车经历的报道可不少。一名政府干部因为路人把他的多功能车不小心刮伤了,就开车追上那人,并把人撞伤。一名精神患者在路上被人撞倒,司机逃走,结果,长达5天的时间,没有一位路人出来帮助倒在地上的受害者,结果,人被活活冻死。一个专门是以每小时150公里(93英里)在高速公路行驶的中国青年帮派,在北京二环公路上,以13分钟绕着北京走了一圈。 现在,我拿到了新驾照-是的,我通过了那考试-我做好上路的准备了。但是,比如说,当我在二环公路上碰见危险司机时,我应该怎么做。规定提出这点建议:“当一名司机发现另一名司机车技不佳或者胡乱驾驶时”,第一名司机应该及时通知第二名司机,告诉他的错误,以避免事故。我肯定会这么做的,前提是我要追得上他。
[ 打印 ]
[ 编辑 ]
[ 删除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