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寒山:盘点胡锦涛4月外访成果──巩固中美关系,开拓能源市场(ZT)

(2006-08-22 18:01:53) 下一个
香港《经济导报》第18期(5月8日出版)/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4月18~30日对美国、沙特阿拉伯、摩洛哥、尼日利亚、肯尼亚五国的国事访问,举世关注,胡与美国领导人的峰会及对有着丰富的石油资源的中东和非洲四国的访问成果,也当然成为国际关系中引人关注的热门话题。 协调中美之间的大国关系 “中美两国是朋友还是敌人?”“中国能否成为负责任的利益攸关者?”在全球关注的目光下,胡锦涛的美国之行成为中美探索新型“大国关系”的一个重要契机。 此次访问是胡锦涛就任中国国家主席后首次访美,而他在20日与美国总统布什的会晤,是过去一年来两人的第五次会面,也是自2002年双方首度会面后的第十次。两国元首如此频繁地直接交流,充分表明在当前不断变化的国际形势下,中美关系日益重要,到了需要调整、提升的关键时期。 中美经贸合作快速发展,给两国人民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利益。尽管双方在经贸问题上存在一些分歧和摩擦,但互利共赢始终是中美经贸关系的主流。 在胡锦涛行前,国务院副总理吴仪率领的中国经贸代表团与美方总共达成162.1亿美元的采购协定,包括52亿美元购买80架波音737飞机、17亿美元购买美国正版电脑软体等,这是中国有史以来最大的一次单笔采购。这一采购行动证实了中国政府在政策上的承诺─中国无意追求中美贸易的长期逆差,也在表明中国在积极寻找中美经济关系均衡发展的措施和机制。 正如有分析家指出的那样,这次胡锦涛主席访问美国,虽然只是两国元首互访制度背景下的一次重要安排,但是却为中美关系发展的各种利益关系清晰“把脉”,过去很多时候只是说中美之间共同利益广泛,而这一次彻底让大家看清了利益广泛之所在,这也为中美建设性合作关系发展指明方向,让人看到中美关系发展还有更大空间。 胡锦涛主席访问美国的行程安排也颇为耐人寻味。除了华盛顿外,抵达美国先造访波音和微软,行程中还安排了会见美国思想库,这在过去是从未有过的。这表明中国对美国社会的认识更加成熟同时也是中国对美外交思路调整的一种体现。 与中东非洲共商能源合作 结束对美国的访问后,胡锦涛的第一站是沙特阿拉伯。沙特是世界上最大的石油输出国,石油储量世界第一。今年1月中旬,沙特阿拉伯国王阿卜杜拉刚刚对中国进行了访问。中沙加强在能源、基础设施建设、资讯通信领域的合作,尤其是准备在海南岛建立石油储备基地项目引人注目,中国国家元首此访,在能源合作方面会带来更多成效。 而胡锦涛对摩洛哥的访问,也会进一步推动双边能源关系的发展。摩洛哥的石油储量约在120~150亿桶之间,中国和摩洛哥在能源领域具有广阔的合作空间。双方签署了一系列政府间和企业间的双边合作文件,内容涉及旅游、科技、文化、医疗等具体领域的交流与合作。 胡锦涛出访的最后两站尼日利亚和肯尼亚,也都拥有丰富的能源资源。其中,尼日利亚是非洲最大的产油国。胡锦涛的到访,必将更进一步推动两国关系向更加深化的方面发展。而肯尼亚自1963年与中国建交以来,两国友好合作关系发展顺利,双方希望在经贸、能源、基础设施建设等领域的合作取得更多成果。 中东、非洲已经成为中国的外交重点 今年1月12日,中国政府首次发表《中国对非洲政策文件》,明确提出与非洲共建政治上平等互信、 经济上合作“共赢”、文化上交流互鉴的新型战略夥伴关系。胡锦涛的出访是今年中非外交的首场重头戏,中非首脑会议和中非合作论坛第三次部长级会议也将于今年在中国举行。 在中国实施部份免关税等加强从非洲进口政策的促进下,中非双边贸易额逐年增长,2004年达294亿美元,2005年近400亿美元。同时,2005年中国的石油进口中来自非洲的比例达到30%以上,非洲超过俄罗斯和中亚国家,成为继中东之后中国的第二大石油进口市场,其中最大的进口来源国是苏丹,其次是尼日利亚。今年1~2月,安哥拉则首次超过沙特成为中国第一大进口来源国。 石油只是中非关系的驱动力之一。中国与摩洛哥去年的双边贸易额达到15亿美元,主要是中国对其出口,但有摩洛哥方面的专家认为,可以通过对中国的海产品出口平衡贸易关系,而且摩洛哥也可成为中国对非洲和欧洲贸易的商业平台。 此次中摩两国签订了贸易、旅游、文化、科研、铁路和文化合作协定,一份协定是中国帮助摩洛哥培训纺织工,发展这一项占该国出口三分之一的产业。 胡锦涛到访的第三站尼日利亚,是非洲人口最多的国家,在非洲有重大的政治影响力,而且还是非洲最大产油国和世界第六大石油出口国,也是欧佩克成员国之一。 在胡锦涛访问的最后一站肯尼亚,该国政府和南部非洲的辛巴威政府一样,提出了“向东看”的政策,加强和亚太国家尤其是中国的合作。2005年中肯双边贸易额达到4.75亿美元。中国广泛介入肯尼亚的电力行业,而且肯尼亚也是非洲的产油国之一。 从和谐中国到和谐世界 虽然中国倡导和谐世界、和平发展的理念,但是怀疑中国、恐惧中国甚至遏制中国的思潮仍旧暗流汹涌。4月23日,胡锦涛在离开美国到访沙特阿拉伯之时由“和谐世界”理念进一步提出了建设“和谐中东”的期许,他在沙特阿拉伯王国协商会议发表了题为《促进中东和平建设和谐世界》的演说。这似乎显示,中国政府在内政中推行“和谐社会”理念的同时,也在外交领域主张“和谐世界”理念。 显然,中方对一些国际问题的态度,在“和而不同”的大背景下有了新的认识,采取的手段也更多地选择“合作”而不是“指责”。中国开始用这些新的理念来处理具体国际事务,表明中国既坚持自己的原则和利益,但也愿意接受国际普遍的规则并尊重各方的利益,在“和而不同”的框架下形成互利共赢的格局。在“中国威胁论”难以彻底消弭的环境之下,中国提倡和谐世界也决不是没有原则的一团和气,建设和谐世界是建立在实现中华民族复兴的前提之下的,是中国立场的一种国际表达方式。用中国国务院宗教事务局局长叶小文的话来说,就是“和气也不是没有脾气,和气的人也是有脾气的。”一方面中国要尽全力去化解“中国威胁论”的影响,另一方面,中国要加快发展,提高国家竞争力。
[ 打印 ]
[ 编辑 ]
[ 删除 ]
阅读 ()评论 (1)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