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镜报:胡温政权“表现介于傲慢和畏惧之间”(ZT)
(2006-08-22 18:01:53)
下一个
德国之声报道/中国在非洲的经济扩张遭致西方强烈批评。"每日镜报"写道:
“北京的这一政策破坏了西方为使援助与受援国的民主进步和国家预算透明更为紧密结合而做出的努力。这样,由北京帮助建设炼油厂和输油管道的苏丹完全可以指望在联合国安理会获得中国的支持。由于中国的反对,安理会至今无法谴责喀土穆在达尔富尔地区进行的驱逐性战争和津巴布韦持续侵犯人权的问题。
“此外,几乎非洲所有的冲突中,中国的武器都派上了用场。今年四月,叛乱分子企图占领乍得首都时,许多人都配备有从苏丹获取的中国武器。去年,津巴布韦从中国购买了价值一亿多美元的六架战斗机。作为报偿,据说哈拉雷政权向中国提供白金和镍等地下矿产。
“德国政治学家德尼斯-梯尔认为,中国在非洲日益增大的影响‘大多是负面的’。他说,北京不向那里的当权派要求更多的透明度和民主,反而在主权原则的掩盖下支持违背人权的腐败做法。非洲分析家穆贝基说,中国对非洲既是机遇,也隐藏着巨大的危险。他担心,中国人利用自己的机遇,而非洲群众将再次成为观众。”
新苏黎世报归纳了中国为了经济利益在非洲执行的政策:不干涉内政,不批评侵犯人权,不呼吁建立法制国家,不提出有关民主原则的问题。这样,北京成了受非洲独裁政权欢迎的贸易伙伴:
“利用非洲在世界贸易中的落伍状态,中国有系统地扩大自己在这个大陆的影响。中国高级领导人的出访就足以证明这一点。对埃及、加蓬、喀麦隆和南非等国的访问已属于常规。在中国看来,非洲作为原料和能源的供应地并可以成为中国廉价消费品和简易机械的重要消费市场,是十分理想的互补。数以百计的中国企业已在非洲的矿山、基础设施项目直到通讯领域立足。如果说上世纪七十年代末之前,北京在黑非洲的发展援助主要是意识形态的原因,那么今天则出自国民经济快速增长的经济动机。
“中国经济发展和政治停滞之间的明显对立在北京的原料外交中得到了反应。这样的原料外交在远离政治立场的领域进行。使人捉摸不透的胡锦涛领导下的中国新领导班子上台之前,曾经获得了许多桂冠,但现在这套班子在内政和外交上都几乎完全没有显示出自己的政治特征。它的表现介于傲慢和畏惧之间。尽管经济快速上升,但中国仍然不能给人以政治上有主见的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