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来稿:中国在南太平洋面临的真正博弈(ZT)

(2006-08-22 18:01:52) 下一个
在地理上,南太平洋上有一个澳洲大陆,还有一个纽西兰岛,另有众多星罗棋布的小岛。自它成为国际体系的一部分以来,这片相对孤立的南方海洋就一直是这个星球上一个颇为特殊的地理区域。 首先,在历史的视角中,这个地区是大英帝国遥远的海外行省。虽然早已经陆续独立成为了一些主权国家,但仍属于英联邦的传统范围,女王陛下仍在这个地区维持着她的权力象徵,英国仍在这个地区施加着宗主国的特殊影响,欧裔移民仍是这个地区主流社会的基本构成。 第二,在区域经济的视角中,这个地区却被视为是亚太经济圈的一部分,而且正在越来越深地卷入亚太经济合作的框架当中。尽管全面地“脱欧入亚”并未成为澳纽等国坚定持续的国策,但至少在经济方面,这个地区早已深度卷入了亚太经济体,成为了其中一个子区域。 第三,在地缘政治的视角中,这个地区又与北美洲、南美洲一起同属所谓的“外新月形区域”,是欧亚大陆这个“世界岛”的外层边缘地带,既不属于全球霸权的制高点,也不属于陆权争霸的生死地,但却因为与美国同属同一地缘政治带,而天然地具有某种潜在的战略意义。 简言之,这个地区在传统上属于欧洲的一部分,在经济上却属于亚洲的一部分,在战略上又属于美洲的一部分。欧亚美三大力量中心都会对它分别产生影响,而它同时也对这三大中心分别具有其重大意义。这就是南太平洋大陆和诸岛在国际关系中的特殊性之所在。 基于这个宏观框架,可以对中国与这个地区之间关系作一简要分析。 首先,中国与南太平洋关系的基本盘是经济合作关系,这是最自然、最成熟、最少争议性和敏感性的一层关系。中国的经济规模、国内市场、发展前景、地区影响等方面都对这个半隔绝的地区有着巨大的吸引力。在当今这个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时代,南太平洋地区必须靠依附于大的经济体来寻求自身的生存和发展,而与中国之间的关系正是确保该地区不被排除在亚洲经济特别是东亚经济之外的根本保障。 经济关系相对来说比较单纯,其中的关键要素无非就是一些数字。2005年,中国的GDP总值约为澳大利亚的12倍,约为纽西兰的84倍;外贸进出口总额约为澳大利亚的6倍,约为纽西兰的30倍;经济增长率约为澳纽两国的3-4倍。当今世界就是经济机会主义时代,经济牌打到哪里都有理。 可以预期,只要不出现大的变局,经济合作这个基本盘将会稳定地发展下去。重要的是,中国与这个地区之间没有大的历史遗留问题,也没有大的政治冲突和安全关切,所以不太会出现中日关系那种“经热政冷”的现象,也不太会出现中俄之间那种“官热民冷”的现象。只要经贸关系处理得当,双边关系也有望达到某种“历史上最好时期”的水平。 但经济关系并不意味着全部,中国在这个地区所面临的真正的博弈将在东西方文明冲突和中美全面对抗这两个大的战略格局之内出现。 一般情况下,在东西方文明冲突或所谓基督教文化圈与儒教文化圈的冲突这个格局内,南太平洋地区(主要是澳纽两国)会以西方价值观的捍卫者、欧洲殖民主义势力代理人的身份出现在亚洲共同体当中,形成对中国乃至其它亚洲国家的制约和遏制态势(正如马来西亚前首相马哈蒂尔先生所描述的)。而在中美全面对抗这个大格局之内,南太平洋地区(也主要是澳纽两国)则会以美国的政治-军事同盟、盎格鲁-萨克逊全球霸权的同伙甚至美英加澳纽这个盎格鲁-萨克逊大帝国的组成部分的身份出现在中国的东南方向,形成战略包围态势。 在表面上,这个阴森森的冲突对抗的局面,有关各方目前都在尽力避免。上个月美国国务卿赖斯女士访问澳大利亚时,曾公开否认关于“遏制中国”的说法,这一次中国总理温家宝访问澳大利亚,也着重强调双方的政治互信以及中国的和平发展。在最理想的情况下,中国的和平发展将得到世界各国普遍的理解甚至支持,中国与南太平洋地区目前的经济合作势头继续向前推进,形成共赢局面;同时,导致上述冲突对抗的各种因素被逐渐化解,暖洋洋的经济贸易合作将阴森森的政治军事对抗无限期地向后推迟。 一位哲人说过,人类的未来永远是意愿的未来和命运的未来之间的混合。的确,有时候意愿会胜过命运,有时候命运会胜过意愿,但无论如何,人类的乐观天性永远都会在最坏的命运中坚持最好的意愿。这也许就是中国人与南太平洋人在今天所共同致力的事业。至少,南太平洋的阳光总是暖洋洋的,令人无缘无故地心生乐观。
[ 打印 ]
[ 编辑 ]
[ 删除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