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孩子取个好名字
十三姨夫
自从在博客里介绍了我为什么叫十三姨夫,我得到了很多网友的热情反馈。由于是仗义执言,又要照顾我的面子,基本上是通过悄悄话的方式。
“十三姨夫是一个上海滩黑社会教父式的人物”。
我知道这说的当然不是潇洒地把白围巾甩在身后的许文强,而是秃头,金鱼眼泡,色迷迷地盯着坛子里小姑娘的黄金荣。
来自北京的一位网友说:“第一眼看见你的名字,我觉得你特像小时候我们胡同儿口卖烤白薯的。”
如果你真爱上什么人,可能不会在乎他是烤白薯的。但是你看见蹲在胡同儿口,头戴毡帽头儿,手缩在袖管里那位,会考虑和他开始一段感情吗?
“初看十三姨夫这个网名,我的第一反应是花花公子的感觉”。
对,还是身穿团花对襟马褂,提着鸟笼子的泡戏院茶馆的那种。
来自诗坛的一位朋友更向我提出了中肯的劝诫:
“你的名字披露了三条重要信息:
混在情窦初开的少男少女们中间在诗坛上发酸帖子,您是不是有点儿为老不尊呀?”
是啊!我这形象,怎么和一个女孩手牵手走过春天,怎么带人家去看月亮叫人家小舔甜?
“如果叫十三姨太可能会得到更多关注”。
……
虽然所有这些关于“十三姨夫”的第一印象与我起名的初衷大相径庭,我还是非常感谢这些给我反馈的网友。毕竟“十三姨夫”只是一个网名;毕竟我的网友们没有最终以“名”取人。不过如果给孩子起名字,可得慎重多了。
名字没起好,孩子会让人家笑话一辈子。我大学时候有个同学叫黄军军,无论他走到哪里总会被人叫做“鬼子”。有个电影演员叫梅婷,名字的意境缥缈:“梅花飘香,婷婷玉立”,不过想来她的父母不是学英文的,起名前也没有读过《围城》。
于是有些文化的父母遍览诗经史记、诸子百家和康熙字典。这样起出来的名字往往用隐微的手法:乍看起来有些不知所云,真要找到小字的注解里的出处,会让人恍然大悟,好大一个名字。
还有很多父母绞尽脑汁精疲力尽之后,干脆把起名字的权利和义务推给起名机构:一批拗口而又类似的名字就这样出现在幼儿园和小学的操场上了。我有个亲戚生了个男孩,一家人关于孩子的名字争执不下,最后从启明轩求了一个名字叫“赵炳章”。这个小小男孩儿仿佛一下子飞跃了少年,青年和中年,直接变成穿着洗得发白的蓝制服,带着套袖,坐在油灯下打着算盘的小老头。
最近看到新闻,说有个广州人给自己孩子起名“欧阳成功奋发图强”。看着这个本末倒置又有些令人心酸的名字,我眼前浮现出这样一幅画面:一个生活在社会边缘的垃圾场无限落魄的男人,被巨大的钢铁机器逼迫到一个角落里并马上要被碾成肉泥之前,用自己最后的力量把一个婴儿举过头顶,怒吼到:“我的儿子要成功!”。这声呐喊充满了对自己悲剧人生的愤怒和悔恨,同时也是对主流社会价值形态的一种无奈和屈服。除了把儿子投入这机器他别无选择。
如果他知道未来趋向虚拟化的社会完全是以点击率来衡量一个人的成功与否,他一定会不惜一切给孩子改名叫“欧阳成功走光露点”。
电影《红色恋人》在我的记忆里深深印下一个镜头:张国荣扮演的革命者被绑赴刑场前,在雨中对怀孕的妻子喊道:“给孩子取个好名字!”。不知道这最后的呐喊是否对你产生一些震撼:你给孩子取了个好名字吗?
有点林冲的味道.
英雄脸带黄金印,一笑身轻白虎堂.
大家起名字时都是费了些心思的吧!我的注册名字给你甚麽感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