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赏析《情妇》
十三姨夫
情妇
郑愁予
在一青石的小城,住著我的情妇
而我什麽也不留给她
只有一畦金线菊,和一个高高的窗口
或许,透一点长空的寂寥进来
或许……而金线菊是善等待的
我想,寂寥与等待,对妇人是好的
所以,我去,总穿一袭蓝衫子
我要她感觉,那是季节,或
候鸟的来临
因我不是常常回家的那种人
我热爱诗歌,因为诗中了了数语可以表达极为复杂的意象。画面,音乐,记忆和情感交融在一起,仿佛埋在书页底的一朵小花幽然在指尖绽放。
读完这首诗,恍然觉得一个用惯了傻瓜相机的人第一次看到单反拍摄的效果。我想,那是一个晴朗的初秋午后:青石板铺就的小路,斑驳灰墙上高高的窗口,长天里怒放的菊花和凭栏远眺的身影。光线在寂静的时间里里一寸一寸穿行。
情妇,在传统话语里是个贬义词,它暗示着不贞、肉欲以及角落里金钱与肉体的交易。而在郑愁予的诗里,情妇似乎只是浪子众多红颜知己中的一个。在他的世界里,他是一个游子,一个过客,她仅仅是一个过去时,可以随意抛却脑后,可以随口讲给别人听;他全程主宰这段感情,并把自己的回归装扮成君王临幸般盛大的节日。而在她的世界里,他一开始就作为一颗忧愁的种子埋在女人心里,她似乎为了等待而生,把自己嵌在一幅风景画里,每天空对寂寞煨着回忆;季节变换,候鸟来临,只怕那蓝衫少年有去无还。
爱情有千万种开头可惜只有一种结果。这首诗让我看到两面镜子映出的彼此和镜子中间那段风和日丽情愫绵绵的光阴。唉,但愿人生若只如初见。
不看好这首既不合辄也不压韵的"诗”。把一段散文分截成几行就可以算作“诗”了?作品中描写的画面相当侨情。显然作者极端自我欣赏。描写了个想来就来,想走就走的风流才子。“情妇”只有在窗前痴心等待的份儿。而他对她毫无怜惜之意。“我想, 寂寥与等待,对妇人是好的". 如果把“情妇”换成“我老婆”还有可能。当然自己的老婆要花钱供养着,“我什麽也不留给她”是不可能的。谁会这么傻? 这位“总穿一袭蓝衫子”的吝啬的男人,怎么想像怎么像(鲁迅笔下的)孔乙己!
这诗倒是“白话”的不需要“意会”了:)是个故事,也是幅画。只是千万种开头的爱情真的就只有一个结果吗?
郑愁予的诗有画面感,有故事性,文字和意象典雅。这首和《错误》一样好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