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只黄鹂四条腿

大家好,小黄鹂博客开通了。
个人资料
正文

到底什么是政治(3)?

(2008-01-21 11:54:29) 下一个
大家已经看到,“儒表法里”的政治管理方式是“人性恶”的逻辑和历史的统一,但“人性恶”这个说法在词义上是有缺点的。随着历史的演变,“恶”已经走到了“善”的对立面。 在现代来说,说人都是有需求的,绝大多数人都能接受;说人性恶,不少人不愿意接受。 人达到“耳顺”的境界毕竟很不容易, 对年轻人来说,总是某名奇妙有一种特别高尚的需求,或者说,特别自恋。

自恋不是坏事,是人保护自己的本能。 但是人不能意识到人性恶,是一种悲哀。 小人物不能意识到这点,往往会碰得头破血流;大人物不能意识到这点,就可能产生战争,最后受到上天的惩罚。

意识到人性恶,从而建立一种好的政治,这是荀子的理想主义。好和恶不是对立的两个概念,这个问题是荀子“人性恶”的困境。人的需求是有不同层次的, 不同层次需求的人对于好坏的认识是不同的,教育在解决这个问题的时候显得特别的苍白。

古代的那些政治学家,譬如商鞅吴起李斯,他们的结局并不怎么好,问题就在于他们没有对好坏的相对性引起足够的认识。在封建主义国家,权贵的力量往往是不稳定的因素,他们有足够的力量导致局部甚至整个国家的动乱,但是他们又往往是一个王朝得以巩固的原因。 因为这个原因,古代的那些政治学家,他们的政治命运一直就不安全。 譬如《红楼梦》里面的贾雨村, 刚开始因为得罪权贵而被罢免,后来又因为过于巴结权贵而得罪了皇帝,只好出家去了。

封建还是官僚集权,是中国封建社会一直争论的问题,这个问题也可以归结为“儒法斗争”。


吴起商鞅李斯这些人,他们最大的特点就是依靠中低下群众。他们要建立一种制度,使得中低下群众得益,从而起来保护这种制度。 但是他们不研究政的起点, 所以必须依靠一个值得信任的皇帝帮助他们实行这个计划。

商鞅碰到了秦孝公, 当时的秦国颇受山东诸侯国的冷落, 特别有一种受到尊重的需要,因此特别需要人才帮助他实行这个计划, 所以当他听说商鞅的计划以后,大力扶持,终于使得秦国人变得强悍起来,上下一心开拓国土,经过几代的努力,终于并吞了山东六国,实现了统一。但商鞅自己的结局并不好,因为他的法律得罪人很多,秦孝公死后,继任的惠文王对他并不信任,受那些人挑拨而遭诬告,被车裂而死。


吴起呢,他当初投奔的是鲁国人,当初鲁国老受齐国的欺付,需要一个人帮助他们给齐国一点color see see, 吴起于是利用这个呼声实现了他闻达诸侯的要求。 但是吴起胜利以后,他没有办法解决鲁国的封建制度,或者说他没有办法跻身于权贵阶层,受到排挤只好跑到了魏国。 当时的魏国刚从晋国分开来,外面的压力很大,于是广招人才,譬如孔子的学生子夏,庄子非常称道的田子方,还有与他们并列为“河东三贤”的段干木等等, 因为这个招贤的名声在外,很多人就投奔去了,譬如乐羊子李悝吴起西门豹等等,在他们的努力下,魏国终于强大起来。 魏文侯死后,吴起又受到了封建魏国贵族的排挤,只好跑到了楚国,最后死在了楚国愤怒的贵族手下。

李斯跟他们有相似之处,受到了前一代皇帝的信任,受到了继任者的排挤。 不同的是,李斯扶植的秦国是统一的国家,排挤他的并非是封建贵族,而是另一个熟知法律特别能钻法律空子的权臣赵高。


原创文章,严禁剽窃,欢迎转载,注明出处。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