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又批评儒家文化啦,卫道士们不要伤心生气。
事有凑巧,昨天我刚好想到了“事实”这个词。 大家都知道“实事求是”这个成语,据说出自汉书。 这个成语本来没有寓意,就是字面的意思,刚好四个字也就成为了所谓的成语。
也就是说,实事求是这四个字的意思就是说从具体的事物中寻求是非(或真假)。
到了这里,我们可以看出,实事求是这个成语并不强调事实。
后来毛泽东把这个成语的解释稍微修改了一下,把最后一个“是”解释成了“规律”,实事求是这个成语就成了“从具体的事情中寻求规律”, 这样的解释引入了西方科学的思想,不再是简单的“是非”判断。
但不幸的是,毛泽东的解释并不等于众人的理解。 绝大多数人对这个成语的理解依然是字面的理解,就是从具体事情中判断是非。
这个不求规律的是非判断就是争论之泉。
我现在明白中国为什么好争论了,因为无论儒佛都不强调“真”和“事实”。也许有人说了,你为什么非得把问题都归为儒家?我只能回答说“因为这是事实, 不是不得已,不是我个人的爱好!”
在佛家思想里面,“色即是空”,他们很难回答简单问题,最后的佛理只能靠个人经历积累去体会。有了个人经历,就有了对事实的了解,也才能理解佛理。
在儒家思想里面,他们同样不讲究事实,他们用信誉--社会舆论代替事实,这也是为什么儒家总是喜欢八卦的原因。美国的娱乐文化,新闻和流言分开,新闻就是比较权威证实,流言就是小道消息,很有可能是讹传, 在这样的体系下,他们的新闻效率很高。而中国却把八卦和新闻混合,效率很低,争论很多。
佛家接近草根,不讲事实,儒家作为主流文化, 居然也不讲事实,中国人不好争论是不可能的。
谣言的传播和流传,是儒家影响政治稳定的一种手段。如果皇帝对他们有利,他们就扼杀谣言;如果皇帝不讨他们喜欢,他们就制造谣言。
儒家文化能够影响政治,但是他们牺牲了对事实的追求。譬如谁说到的信陵君的结局,最主要的原因是谣言,而不是事实。 信陵君手下门客众多,在诸侯之间具有很高的威信,甚至比魏安厘王的威望还高,这些都是事实, 但这个事实并不能导致信陵君有野心的事实。后面一个不过是儒家文化的道德是非判断。根据儒家文化的道德,信陵君威望太高,这是不忠不义。
信陵君自己的门客造了他的谣,是他的不幸,也是他政治手腕的巨大缺点。 但是信陵君受到儒家道德的束缚,为了证明自己的忠义牺牲功名的追求,也可以说是求仁的仁了。这就是儒家最后的安慰,具体的做法就是把他死后封为“信”。
我后来看了一点书,才知道事实一词在古代诸子之中也不是没有提到,韩非子在说难中就提到了“事实”这个词。
但韩非子因为说难而遭到“死难”, “事实”在中国文化中的影响可想而知。
没有事实,谈什么诚实,所以儒家的信只好是“三人成虎”的所谓信誉了。
原创文章,严禁剽窃,欢迎转载,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