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只黄鹂四条腿

大家好,小黄鹂博客开通了。
个人资料
正文

从《论语》的两句解释看儒家的谎言

(2007-06-25 12:33:14) 下一个
《论语》的这两句话都是《里仁》里面的两句:

《论语》卷二 里仁第四

子曰:“苟志于仁矣,无恶也。”

子曰:“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


第一句话的意思很简单,就是说如果一个人想做“仁人”--好人--的话,就不会做坏事了。

“苟”在《说文解字》里面的意思是指一种草,实际上就是狗尾巴草,因为常见就显得特别的不起眼。

但“苟”在这里实际上是语助词, 和《陈涉世家》里面的“苟富贵,无相忘”的“苟”用法相同。 这句话照现代人的说法就是“富贵了,不要忘记我们”, 这个“了”虽然简单,但是砍掉了就不成句子了。如果单说“富贵,无相望”,那恐怕是牙牙学语的时候才这样说的。

如果非得解释“苟”在这句话里的意思,应该解释成“如果”或者“假使”, 因为这属于所谓虚拟语气的句型。灵活的翻译可以在里面加上一个主语,譬如“你小子”之类的。

可是儒家的一些所谓圣人譬如朱熹把它翻译成了“诚”。 就是说“志于仁的心要诚”。“苟”哪里有“诚”的意思?“苟”一般解释成“苟且,随便”, 跟“诚”是完全相反的意思。

可见这翻译显然是一个谎言,宋儒把“苟”翻译成“诚”实际上是受佛家的影响。

孔子的那句话就是一句简单的判断句,“想做好人就不做恶人了”。非得推广,也应该说成“大家都做好人的话,就没有恶人了”。

儒家的朱熹一解释,就把这件事弄成迷信了。意思就变成了这样:“一定要诚心诚意学习我的学说啊,否则你将来就是流氓阿三进监狱的料了”--可见朱熹是多么像个江湖骗子, 孔子所说的卖大力丸的家伙。

然后再看第二句。
第二句是一个显然的条件假设,就是说:“如果一个人想追求大道,却厌恶恶劣的衣服饭菜的话,大家就不要理他”。 这句话的意思非常明显,就是说追求大道的人往往不在乎衣服饭菜。

可是余英时把这句话解释成什么了呢?
他首先把“士”解释成了知识分子,这就是一个谎言。

“士”在《说文解字》里的意思是“事”,就是专门干某种事的,余英时显然同意这个解释,但是他非得绕一个圈子说士就是知识分子,这就是儒家的彻头彻尾的谎言。

在古代,士有很多种,譬如术士,战士,儒士,道士,巫士。。。儒不过是其中之一。

《论语》:“子曰: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如不可求,则从吾所好”

这句话什么意思呢?就是说如果有发财的事情,即使让我赶马车也可以。如果没有发财的事情,我还是做我想做的事--这句话的意思很明显,就是说一个人的兴趣爱好很重要。除了发财以外,人要有一定的兴趣爱好。但这句话也说明人的兴趣爱好不如吃饱肚子更重要。总而言之,这里的“士”就是“事”,就是指赶马车的事,“做赶马车的事”的人,也是一种“士”,就是执鞭之士。 这里的士跟知识分子没有半点关系。

余英时把“士”解释成知识分子,又把“事”解释成“负责或者掌握某种事务”, 言下之意就是说知识分子就应该是国家的管理层,这是谎话加上自恋。

非但如此,余英时还把《论语》的这句话割成了两段。他没有把这句话连起来解释, 只解释第一句话,就是说:“知识分子就是有理想的有追求的人”。 这也是一个谎言,孔子的话显然是说“有志之‘士’”的意思,就是说士也有不志于道的,或者表面上志于道实际上不过是为了鲜衣肥马的。

最后的总结就是,《论语》本来都是很简单的道理,我一直不明白为什么那么多人解释来解释去的原因,现在终于明白了,敢情儒家的人一直在用自恋的方法意淫《论语》啊。
原创文章,严禁剽窃,欢迎转载,注明出处。
[ 打印 ]
阅读 ()评论 (2)
评论
两只黄鹂 回复 悄悄话 hehe, you are right.

This sentense itself was a false statement.

One wants to be a good man, he maybe becomes a bad man.





艾丽思笔记 回复 悄悄话 "最后的总结就是,《论语》本来都是很简单的道理,我一直不明白为什么那么多人解释来解释去的原因,现在终于明白了,敢情儒家的人一直在用自恋的方法意淫《论语》啊。"

这话说的,让我醍醐灌顶了,多谢,现在我明白你以前为什么说,我干吗不自己读论语啊,看的什么注释!

还有,你这里说的"谎言",是论语本来讲的就是谎言呢,还是儒家硬给解释成了谎言?

“苟志于仁矣,无恶也。”,这说法吗,我觉着是一个常见的悖论,就象很多类似的判断一样,只说出了硬币的一面而已.

对了,看你说的"苟"的几个解释,我想到从前认识的一个人叫苟栋,好玩吧,倘若"苟"的意思是特别不起眼,哈,越想越逗.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