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只黄鹂四条腿

大家好,小黄鹂博客开通了。
个人资料
正文

袭人的故事

(2007-03-12 10:04:54) 下一个

袭人在《红楼梦》里的情节很多,要是逐点评论,那还不得赶上《红楼梦》的长度?这篇文章专门讨论袭人的缺点。

《红楼梦]》里面有关袭人的故事, 写袭人缺点的情节并不多,只有三个:第一就是和贾宝玉初试了云雨情,第二就是建议把贾宝玉从大观园搬出去。 对于比较喜欢极端的人来说,还有第三个缺点,就是服侍过阶级敌人贾宝玉。

这最后一个缺点是袭人最可恶的地方,尤其是新新红学研究的动向, 贴大字报的大好材料。 用一句最煽情的话说,袭人是站错了立场埋藏在革命队伍中最大的叛徒奸细走资派。

喊完口号以后,我们回到袭人的前两个缺点,从红学的角度来看看大家是怎样篡改袭人的故事的。

                              一、 《石头记》和《红楼梦》版本的区别
要说袭人, 要从《脂砚斋重评石头记》的《石头记》开始。这本《石头记》, 向来被称为程高本《红楼梦》的前身。

让很多人惊奇的是, 让新红学家们顶礼膜拜的脂砚斋先生,对袭人并无一句嫌疑之词,除了褒奖还是褒奖。

这并非脂砚斋个人的意见而是别有原因。《石头记》看多了,自然而然就会为袭人辩护,譬如周汝昌和张爱玲,他们不但为袭人说词,还把 《石头记》和《红楼梦》有关章节的改动做了很好的比较分析。从后来的现实来看,程高本的作者称得上玩弄文字的大师,他成功地把读者引导到了他预订的方向。既然如此,我们不妨看看有关的情节改动吧。

                    二、云雨情的被动到主动
在袭人的情节方面有很大的差别[1]。到了程高本,作者把“遂强袭人同领警幻所训云雨之事。”改成了“遂与袭人同领警幻所训云雨之事。”

“强”和“与”虽然只有一字之改,但无疑非常明显地刻画了作者的不同心理。在《石头记》看来,贾宝玉由于在秦可卿卧室做了一场春梦,知道了男女之间的性爱关系, 一时技痒,再加上“袭人素来温柔可爱”, 于是强迫袭人练习了一回,“幸亏没人撞见”。 这完全属于男性主人公成长的烦恼和喜悦。 在程高本的作者看来,袭人不是被动而是主动,这一字改得立刻让人想入非非啊。到了后来,作者觉得这样还是不明显,又在后面加了几句“扭捏了半天”,“半推半就”。。。也就是说,袭人不但是合谋,甚至还勾动了贾宝玉的心火。

这一改确实颇为符合很多读者的心理。 可惜程高本的作者不是劳伦斯那样的性爱主义者,否则肯定能够以言情小说流行于世了。程高本的作者既然不是性爱主义者, 那么就是为了强调贾宝玉被诱惑的了。世界上有许多老婆情人后来跟别人好上的故事,也有野合私奔的故事,从古至今渊源流长。但即使如此,我们也不能说男人一定在男女关系中处于被动地位吧,那样也太不给男人面子了。程高本这样改云雨情的章节,并非是为了更加恰如其分,只是为了说明他对男女之间关系的独特见解了。不幸的是,和他有同样独特见解的人还很多,市场颇大。现实看来,颇有一些觉得做男人太辛苦了,不如等着女人来把自己诱惑了更加的安全妥当。

                      三 他和他们

这件事情要从袭人劝王夫人把贾宝玉搬出大观园说起。
 
很多人认为,袭人既然和贾宝玉发生了雨云情,就不该劝王夫人把贾宝玉搬出去。这种说法值得商榷。一来么,我觉得贾宝玉搬出大观园本来就不是什么了不起的事情,要不是因为元妃的一句话,贾宝玉本来就不会住进大观园。二来么,我没有发现的两件事情存在什么必然的联系。

大家知道袭人向王夫人说这番话是因为贾宝玉被贾政暴打了一顿以后。

大观园的很多人都知道贾宝玉的挨打是有委屈的,但是他们也都认为贾宝玉无法分辨。为什么呢?举个例子说吧,《封神演义》里面的三太子哪咤,他也碰到了类似的问题。

哪咤后来被封为了神,但是生前的那段故事和贾宝玉被打是相似的,甚至更为惨烈。哪咤在外面了闯了祸以后,别人找到了李靖的将军府。李靖当时的态度是什么呢?立刻对哪咤一顿怒斥。哪咤在伤感和愤怒之下,自杀了。他用自杀来说明他报答的父母的养育之恩,从此灵魂只属于自己; 他同时用自杀来开脱了父母,使得父母免掉了被牵连的态度。

王爷因为琪官的事情找到了贾府,贾宝玉能够解释么?难道他还能对王爷说,我和琪官是纯洁的友谊?他难道还能说他没有勾引琪官只是惺惺相惜?

是啊,这样的事情本来就无法解释,本来就是“莫须有”的事情。贾政因为受了王爷的压力,要保住自己管教子女有方的名声和官位,他打儿子还需要理由么?王夫人为了保持自己贤妻慈善的名声,她能向贾政解释宝玉并没有强奸金钏儿么?

我们再看金钏儿的事情。 贾环说是因为贾宝玉强奸未遂跳井自杀的。 这当然不是事情的真相原委。真正说起来,金钏儿的事情并非没有人知道。大观园至少有五个人是了解事情的真相的。除了已经跳井自杀的金钏儿,知道这件事情剩下了四个人:王夫人,贾宝玉,薛宝钗和花袭人。

我们先看看这四个人的态度吧。王夫人“独自坐在屋里垂泪”, 薛宝钗“忙向王夫人处来道安慰--察言观色,早知觉了八分”, 贾宝玉“只是怔呵呵的站着--你放心,我即使为他们死了也是愿意的”。花袭人“点头赞叹,想素日同气之情,不觉流下泪来”。

这四个大活人中,除了花袭人还调查了一下事情的原委真相,没有人愿意解释一下。而花袭人也受到了薛宝钗的点拨,终于放弃了解释。

王夫人后来向丫头了解事情的起因,但是我们不得不遗憾地说, 她不是为了知道真相原委,恰恰是因为想掩盖真相。

王夫人能够不知道金钏儿的事情么?她从来就是“心耳意神”全神贯注地注视着大观园的风吹草动,而且她还是这件事情的当事人。她当然知道贾宝玉被打是因为冤枉,但是她更知道这件事情最好不要让贾政知道。所以她派了人去找了一下丫头,看看这些丫头是否知道事情的原委。

薛宝钗说,“不必惊动老太太、太太众人,倘或吹到老爷耳朵里,虽然彼时不怎么样,将来对景,终是要吃亏的”。
 
袭人在宝钗的点拨之下,突然明白过来,王夫人自己又何尝需要知道事情的真相?她怎么可能不知道谁在说贾宝玉的坏话?袭人也同时经受了一次考验,《红楼梦》34回写道:

人答应着,方要走时,王夫人又叫:“站着,我想起一句话来问你。”袭人忙又回来。王夫人见房内无人,便问道:“我恍惚听见宝玉今儿捱打,是环儿在老爷跟前说了什么话。你可听见这个了?你要听见,告诉我听听,我也不吵出来教人知道是你说的。”袭人道:“我倒没听见这话,为二爷霸占着戏子,人家来和老爷要,为这个打的。”

大家通过这段文字看到,袭人故意隐瞒贾环的事情是因为薛宝钗的提醒。薛宝钗告诉袭人,有些事情还是不直接汇报的好。如果花袭人直接向上汇报了,贾母和贾政调查起来,至少王夫人的贤妻慈善的名声是保不住了。但王夫人在倒霉之前,让袭人更倒霉的本事还是有的。

贾宝玉给林黛玉送了两条旧手帕,说明“二舅受怕”, 也同时说明“为这些人死了都心甘情愿的”, 他也知道事情的原委。但是他也不愿向贾母贾政解释。对他来说,与其让贾政王夫人担惊受怕,不如让他们痛打一阵。难道说,他向贾母贾政解释了,倒反要贾政向他认错不成?当时的贾宝玉是知道“明明德”的,至少他自以为知道,所以他知道孝顺,知道心甘情愿为了父母的担心受怕挨打。

在这种情况下,袭人要王夫人把贾宝玉搬出大观园,无非是为了减少人多嘴杂,减少贾环的嫉妒而已, 减少贾宝玉挨打的可能性而已。

程高本的《红楼梦》却把这件事搞得很复杂,弄得后来非得把袭人说成杀死晴雯黛玉的杀手。

晴雯被王夫人赶走以后, 贾宝玉非常伤心,疑神疑鬼,《石头记》这样写道:“袭人细揣此话,好似宝玉有疑他们之意,竟不好再劝”。 这个他们,是因为贾宝玉前面提到了袭人秋纹麝月, 因为贾宝玉想说明王夫人对晴雯的处理完全是因为偏见,因为晴雯长的“妖精”似的缘故。 从上下文来看, “他们”是为了语法的一致。但是程高本却把“他们”改成了“他”。 所作的当然也是为了“证实”袭人的嫌疑而已。

                                  四、最后的评论
这一字之改,能改出这样的风云, 我觉得大有评论一番的必要。

真正说起来,袭人不过是和贾宝玉云雨了一回,并且劝王夫人把贾宝玉搬出大观园而已, 究竟又有什么样的大错?王夫人把袭人升格为了二两银子的姨娘,大观园的大多数人都知道贾宝玉和花袭人的关系,没有人把它当作一种了不起的大事。 但到了后来的所谓红学家的笔下,袭人成为了大奸大恶的典型,不得不说这是一种非常有趣的现象。

梁实秋先生说,骂人就是有道德的表现。大概这些红学家在专心致志篡改《石头记》的时候,在痛骂袭人的时候,无一不感到了“道德”的快感吧。

《石头记》并没有后四十回的文字,《红楼梦》更是写得得心应手。到了最后,袭人嫁人的最后,作者倒是不吝笔墨写出了袭人犹犹豫豫的心理。大概在他看来, “道德“终于伸出了正义的力量,让我们感到了个人的渺小。

袭人的善良使得她的个人主义对社会没有丝毫的坏作用,“伪道德”的批评反而成为了对她的肯定。

袭人说,“我一个人奴才也就罢了,难道全家都是奴才?”这不但是个人主义, 甚至是一种崇高的英雄主义了。薛宝钗说,“我象杨贵妃罢了,只是我没有杨国忠那样的兄弟”。 这是非常类似的话。 杨贵妃受到了唐明皇的宠爱,她不过是回报一个人的爱情而已。真正让很多人嫉妒气愤的还是她的兄弟杨国忠吧。杨国忠靠着妹妹的得宠而得宠,是颇为跋扈的,也得罪了很多人。

不过想成为杨国忠的人也还是不少吧,譬如鸳鸯的兄弟。 作者对这样的人是很不屑的,一再在小说中对这样的事情进行了冷嘲热讽。  

林黛玉薛宝钗袭人鸳鸯甚至尤三姐晴雯都对这样的事情表示了否定,最明确用各个人英雄主义反对这种不良风气还是袭人。

伪道德者痛骂袭人,又是向社会标榜自己什么呢?为了 说明了自己是纯洁的处女,说明自己从一而终,说明自己反对暴力自杀的勇气?

写到这里,我就开始佩服鲁迅。我写文章, 因为愚蠢的事情看多了, 就逐渐地同情起他们来,觉得他们通过骂袭人标榜自己已经是非常可怜的事情了。一个人自然有许多值得人佩服的品质,但有些人只好用自杀的勇气和没有发生云雨情来表明自己的纯洁,无论如何是值得同情的。

当然也有可能我对我们的社会了解得不多,也许在我们当今社会,没有发生云雨情是非常值得标榜的品质吧。

原创文章,严禁剽窃,欢迎转载,注明出处。



[1]袭人伸手与他系裤带时,不觉伸手至大腿处,只觉冰凉一片沾湿。唬的忙退出手来,问是怎么了。宝玉红涨了脸,把他的手一捻。袭人本是个聪明女子,年纪本又比宝玉大两岁,近来也渐通人事,今见宝玉如此光景,心中便觉察一半了,不觉也羞的红涨了脸面,不敢再问。仍旧理好衣裳,遂至贾母处来,胡乱吃毕了晚饭,过这边来。袭人忙趁众奶娘丫鬟不在旁时,另取出一件中衣来与宝玉换上。宝玉含羞央告道:“好姐姐,千万别告诉人。”袭人亦含羞笑问道:“你梦见什么故事了?是那里流出来的那些脏东西?”宝玉道:“一言难尽。”说着便把梦中之事细说与袭人听了,然后说至警幻所授云雨之情,羞的袭人掩面伏身而笑。宝玉亦素喜袭人柔媚娇俏,遂强袭人同领警幻所训云雨之事。

[ 打印 ]
阅读 ()评论 (9)
评论
红地瓜 回复 悄悄话 语言有"环滁皆山也"的风格,好功底!

无论是花姑娘,还是花姨娘,人都是有弹性的,不是无聊的红学家所能评价的,即便是张爱玲,也写不出红楼梦,只好乱评一气,还有脸出了一册子.

贝贝尔 回复 悄悄话 红楼梦没看过几遍。直觉是袭人很世俗,温柔只是对主子,对旁人又有几分真心呢?明哲保身她是很懂的。
关于她和宝玉的事情,哎,明摆着不是--强,凭袭人的心计是巴不得的事情,更何况袭人也没有什么清高素雅可以抵挡诱惑的心志。

两只黄鹂 回复 悄悄话 话虽如此,并非人人如此。

譬如宝玉要把晴雯赶出去,袭人帮她求情。这样的人并不多。

我觉得我看得人也不算少了,很少见到这样厚道的人。
甚至我曾经以为是朋友的人,也没有能够做到这样,大多数人把竞争意识放在前面了。

很多人在人前说得非常铁,听着都让人感动,但是真有什么事了,不是推诿就是背后说坏话。

袭人倒是真让我看到了“君子之交淡如水,小人之交甘如醴”。
虽然我不喜欢君子小人这样的说法,但是我觉得,有些人即使看着即使蜜里调油,依然无法成为患难之交,有些人平时看着不怎么样,却依然让人感动。

譬如薛仁贵的朋友送他两瓶水,薛仁贵依然看重他--他们的友谊已经不再是利益方面的需要了;而很多人即使用美酒金钱也不见得就能打动他。

譬如有些人一时得意,就不再愿意承认以前的朋友,他的友谊就必须用利益打动。

我年轻的时候很喜欢说我的朋友如何如何,后来我母亲让我认识到,朋友两个字,各人有各人的看法。



艾丽思笔记 回复 悄悄话 袭人的不可爱不是因为她不完美.

我对完美没兴趣,完美差不多是个悲剧.

比较赞同你谈到的伪道德痛骂袭人.

善良嘛,你也可以说她很善良,因为找不到她害过人的证据,可是,如果这么看啊,善良是一种太贫乏的东西了,满大街都是.
两只黄鹂 回复 悄悄话 Well, she was not perfect.
Why not say it?

艾丽思笔记 回复 悄悄话 说真的,我一直有点儿奇怪你对袭人的看法:))

袭人是我见过的最普通,最常见的一类人,所以她让我觉得很压抑.

关于善良嘛,唉,其实我有很多话都不敢说出来呢,算了,还是别让别人不高兴了:))
两只黄鹂 回复 悄悄话 你行动真迅速阿, 我才写完。

金重阳 回复 悄悄话 对不起看到了,大作许多袭人伦述!
金重阳 回复 悄悄话 我看了题目,也只见题目,是不是您还要写下去啊?
可否告知?谢谢!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