献给父亲的回忆

给父亲收集的抗战期间在空军的记忆和有关祖父的中国海军文章
正文

我国冶金技术和铸造工艺新领域的开拓者——荣科

(2006-05-08 13:31:17) 下一个
  荣科,金属冶金学家,他毕生致力于冶金材料和铸造工艺研究。在球墨铸铁工艺创新,大型复杂铝铸件工艺研究,变型高温合金立足国内和以高温合金
精密铸造代替变形合金制造航空发动机热端部件,铸造高温合金的系列研究,突破镁铸件关键技术等方面作出了贡献。尤其是航空发动机气冷空心一级涡轮叶片铸造工艺的研究成功,为我国新型飞机试制成功和投入批量生产起了关键作用。他还为我国国民经济的其他部门,研究解决了许多关键性的技术问题。为我国的工业建设特别是航空工业的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

  荣科,原名荣贵勤,1914年1月19日出生于辽宁省沈阳市,祖籍河北省青县。父亲荣树梧因生活困难,弃家逃生,流浪到锦州,在京奉铁路上当煤工,勉强糊口。荣树梧为了让孩子们将来有个出头之日,把7岁的荣贵勤送进私塾馆受启蒙教育。荣贵勤从小品学兼优,16岁时,考取辽宁省立第三高级中学。

  1931年“九·一八”事变,荣贵勤誓死不当亡国奴,当天午夜流亡入关,辗转到达北平,入流亡的东北中学。此时,改名荣科,“科”者,科学救国之谓也。他抱着科学救国,还我河山的志愿,于1933年考取焦作工学院采矿冶金系。1937年毕业时,正值“七·七”事变,日本侵略军大举进犯华北,不久,荣科工作的中兴煤矿所在地山东枣庄沦陷,荣科愤然离矿,流亡到武汉,显示了一个中国技术人员的尊严和气节。1938年,荣科在长沙入地方行政学校工矿辅导员班受训,不料因与在延安的一同学通信,被当局视为可疑分子而开除学籍。不久,日本侵略军进犯湖南,兵至汨罗,国民党长沙守军奉令“焦土抗战”,火烧长沙,全城倾刻之间变成火海。荣科从睡梦中惊醒,衣履俱焚,只身跳入湘江逃命,幸被运送伤兵的木船救起。但身无分文,举目无亲,只好当拉船的纤夫,拉着满载伤兵的木船出湘江,过洞庭,穿三峡,走古栈道,爬绝壁,一步一步走到重庆。在重庆经老师苏又谔和俞濯之介绍,入兵工署第21兵工厂铸造车间工作,跟美籍华人冶金学专家朱洪健学习铸铁、铸钢技术。不久,调入资源委员会从事锑、汞冶炼,同时还在黔湘会靖地区开发金矿。在此期间,荣科创造了新的炼汞方法,自行设计了铁管式反焰炼汞炉,使汞的纯度由97%提高到99%,回收率由40%提高到98%。在采金矿区,用露天采掘技术使日产量提高一倍,用水选技术采掘石英脉金,日产量也提高近一倍,为黔湘会靖地区金矿开采,开创了新的采掘技术。

  1942年,荣科去贵州大定航空发动机制造厂工作,被聘为金属学专家,任铸造车间主任。当时,大定厂准备仿造美国莱特公司的旋风式9缸活塞式发动机。荣科出于抗日的强烈心愿,一面夜以继日地消化、掌握美国资料,一面抓紧试制铝镁合金铸件和钢铸件,并自行研制了优质铸铁材料,使发动机活塞环使用寿命由1000小时提高到1万小时,得到当局嘉奖。

  1945年,重庆国民政府与美国洽谈购买涡轮喷气发动机制造权,并选拔一批发动机设计和制造工艺专门人才,派往美国实习。但未能达成协议,只好转向与英国洽谈。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英国经济萧条,正寻找贸易伙伴,于是很快达成协议。当年7月,派出王子仁为领队,荣科为副领队的“中国技术代表团”,赴英国罗尔斯·罗伊斯公司实习。荣科实习的专业是冶金材料和铸造工艺,主要实习梅林水冷式活塞发动机制造工艺。中国实习生勤奋好学,在技术上受到主管部门和所在车间的赞赏。4个月后,改为实习喷气发动机制造技术。不久,实习队大部分人员去达比,只留下荣科一人学习铸造。他同工人一起学习达汶、梅林发动机每个铸件的铸造工艺,还在总冶金室的试验室充当试验员。每天下班后,他还要赶到英国皇家工学院进修冶金材料课程。

  在英国期间,他倍受种族歧视之苦,决心走科学救国、工业救国的道路,努力学好技术,他日学成回国,献身航空工业,使祖国富强起来。于是他抓住一切时间学习,在铝合金铸造试验车间、生产车间曾编制全套铝合金铸件生产工艺及部件的铸造工艺设计,还编制了导向叶片用高温合金材料制备工艺。他还到科沃国际镍公司学习高温合金材料及冶炼工艺。星期天则忙于跑图书馆或书店,有机会读到了《西行漫记》和有关中国解放区的报道,渐渐对中国共产党有了初步的了解。

  1948年初,实习队奉命回国。4月,大定航空发动机厂厂长顾光复以空军司令部的名义电召荣科去大定厂报到。在军令相逼之下,随同顾光复在南京登机飞往贵阳,到厂后在研究课工作。1948年夏,国民党空军司令部急电大定厂,令荣科等4人立即去台湾。此时此刻,荣科以给小女儿治病为由暂未去台,改名荣盈科,转入贵州大学工学院矿冶系任教授。在贵州大学,荣科常参加进步学生的集会和活动,从思想感情上日趋亲近共产党。1949年春,贵州大学学生响应地下党发起的反内战、反饥饿、反迫害运动,教师们也声援学生的正义要求。荣科义愤填膺,提出罢教动议,得到教师们一致同意,这一行动推动了贵阳市大中学校的罢教运动,推动了运动迅猛地发展。因此,荣盈科的名字被贵州省政府列入赤色分子名单。

  1949年冬,中国人民解放军挺进大西南,贵阳国民党守军望风而逃,荣科参加贵州大学师生护校自卫。11月14日贵阳解放,第二军毛军长来到贵州大学,接见了荣科等教师,在大操场上举行了盛况空前的欢迎解放军大会。荣科代表贵大师生致欢迎词,庆祝贵大新生,揭露国民党的罪恶,并亲手升起师生们自己制成的一面五星红旗,欢呼解放。

  1950年春,党中央着手恢复经济,荣科应聘到上海华东纺织管理局,参加杭州经纬纺织机械厂建厂工作。同年7月,他帮助国营第二机械厂解决了被国外封锁的隔纱板制造问题,为上海260万纱锭恢复生产铺平了道路。

  同年10月,朝鲜战争爆发,战火烧到鸭绿江边。此时,杭州经纬纺织机械厂奉命内迁山西榆次。荣科负责年产万吨的机械化纺织机械铸造车间的设计和筹建。开始信心不足,曾向国外求援,但条件过于苛刻,回过头来坚持自力更生,组织华东工业部和本厂的技术人员,按他制定的蓝图自行设计、自行制造,仅用了1年零3个月就完成了我国第一个现代化铸造车间的建设任务。为此,他荣获华北地区工业劳动模范的称号。

  球墨铸铁是一种特殊铸铁,拉力大、硬度高、韧性好、耐热程度高,是代替铸钢、锻钢的重要金属,是制造纺织机械的重要材料。而它的成本只有铸钢的1/3,利用普通铸铁设备即可制造,易于大量生产。当时全国各地制造球墨铸铁都要经过两次处理(即两道手续),荣科于1952年7月26日创造性地采用硅铁铜镁球化剂,以钟罩法一次处理铁水获得良好效果,将我国铸造技术向前推进了一步,为国家作出了贡献。第一,这一先进经验一经普遍推广,即可给国家节省铜材50%左右,使球墨铸铁制造成本较两次处理降低25%;第二,简化了制造中的操作程序,节约了人工,为大力推广球墨铸铁的制造打下了基础。第三,由于铁水温度高,流动性好,大大减少了废品率,提高了质量。这样的球墨铸铁再用淬火方法,即可制成勃林纳448硬度的耐磨针状铸铁,它是汽车工业中及工作母机工业中的代钢的主要材料。1952年9月10日,《山西日报》以“荣科工程师与工人结合,试制球墨铸铁一次处理成功”为题,作了详细报道。接着《人民日报》、《工人日报》、《大公报》都全文转载。为此,荣科荣获山西省特等劳动模范称号,并荣获纺织机械工业部颁发的刻有“发扬光大”四个大红字的银盾纪念奖。

  1953年,我国航空工业开始由修理走向制造,航空技术人才非常缺少,尤其是高级专门人才。中共中央、国务院号召航空技术人员归队,荣科又回到航空工业战线,在第二机械工业部航空局工作。1956年参与领导筹建航空材料研究所,继之任技术副所长兼总工程师。同年被评为全国先进工作者,出席全国代表大会,受到毛主席、朱德副主席、刘少奇委员长和周恩来总理等领导人的亲切接见。

  1956年,受国’家科委委派参加中国科学院代表团赴苏联考察。同年被聘为北京航空学院兼职教授,曾在哈尔滨工业大学、西北工业大学等校讲学,后来,也曾被哈尔滨工业大学聘为名誉教授、西北工业大学聘为兼职教授。

  1964年荣科又一次荣获全国先进工作者称号。同年,调入航空研究院任副总工程师。1965年荣科加入中国共产党。由于多年劳累,在“文化大革命”中又遭受迫害,1972年他患了口腔淋巴癌。在周总理的关怀下,由肿瘤专家吴恒兴主治做了颚骨切除手术。在病榻上仍关心我国发动机涡轮盘的试制,他不顾医生和护士的劝阻,在医院主持讨论解决涡轮盘的质量问题。1974年7月病愈出院,又悉力投入了工作。

  1977年被任命为第三机械工业部技术顾问、航空研究院顾问。70年代后期,中苏关系尚未正常化,苏方对我仍实行技术封锁政策,致使我国中型轰炸机轰6的动力装置涡喷8发动机(是仿制苏联的产品)的生产面临无米之炊。一方面,发动机工厂库存的第一、二级大型涡轮盘和压气机盘的苏制毛坯告急;另一方面,国产的锻件毛坯质量得不到保证;轰6面临停飞的危险。1977年航空工业部组织国内大锻件生产调研,已是60开外的荣科身有疾病,肩负重任,作为调研组领队,会同其他工业部门有关单位,克服自己生活上的很大困难,不顾疲劳,深入基层,进行了历时近3个月的广泛调研,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提出了改进、提高发动机大锻件质量的建议书。同时,他还亲自主持制订了行之有效的国产大锻件的试制方案。在当时我国锻压设备吨位不足(仅有1.2万吨自由锻设备)的情况下,通过组织全国大协作,联合攻关,锻出了在苏联用大于我国4倍的模锻设备成形的涡轮盘和压气机盘件,并且冶金质量达到苏制盘件的标准,使用寿命也符合设计要求,解决了发动机生产的燃眉之急。

  同年9月,国务院成立以王震副总理为组长,中央有关部门和陕西省负责干部参加的“斯贝、轰7会战领导小组”,荣科作为该小组成员之一,几次随同王震副总理到工厂视察工作;他作为部级验收小组组长,负责对从英国引进的斯贝发动机所提供的材料毛坯等进行验收,并作为中方的首席代表与英方谈判,使英方对所提供的货物中存在大量的质量问题承认了错误,并同意退换不合格的材料。他在维护我方合法权益、挽回重大的经济损失,避免将由此而引起的严重后果方面起了重要作用,得到了王震副总理的赞许。

  1980年6月,当时任中国铸造协会理事长的荣科与前来中国的日本铸物协会会长、早稻田大学草川隆次教授首次相识,由他们两人共同创建了中国铸造界与日本铸造界的科技交流与友好合作关系。

  1981年,担任进出口委员会顾问时,他曾代表中国出席“世界与中国技术投资联营扩大交流会”,在会上作了高温合金学科的长篇发言,赢得美国同行的称赞。

  60年代,他所取得的“歼8、歼7Ⅱ所用发动机配套的多孔气冷铸造一级涡轮叶片的研制和推广”、“ZG22CrMnMo低合金高强度高韧性铸钢”两项科研成果,分别在1985年和1987年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与国家发明三等奖。

  1992年,为表彰荣科为我国航空工业作出的突出贡献,航空航天工业部特授予他有突出贡献专家称号。

  他先后还担任英国铸造协会会员,中国航空学会理事、名誉理事,航空工业部科学技术委员会常务委员、特邀顾问,中国铸造学会理事长、顾问,中国金属学会理事,中国铁道学会理事、顾问,冶金学会理事,国防科工委发明评选委员会航空专业评选组成员,天津市工业局顾问,第六机械工业部技术顾问,第八机械工业总局技术顾问等。还是第61届世界铸造会议基金委员会名誉委员。

  荣科是第二、三、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

冶金技术和铸造工艺新领域的开拓者

  50年代初,荣科参加了我国首批仿制ЯK—18飞机的技术攻关,使M—11、AЩ—82等发动机大型复杂铝铸件气缸头实现了国产化;指导BK—1A喷气发动机铝镁合金铸件和高温合金导向叶片的生产试制,获得成功;在生产实践中培训出一支航空特种铸造专业队伍。

  1956年,荣科在第二机械工业部和冶金工业部共同领导下,会同苏联专家和航空材料研究所、钢铁研究院的科研人员去抚顺钢厂,与炼钢工人一起试制我国第一代变形高温合金ЗИ435。其材料样品曾送往苏联鉴定,达到苏联的技术要求,从此揭开了我国高温合金发展史的第一页,为航空发动机用高温合金立足于国内奠定了基础。他是中国高温合金研制和应用的开拓者之一。

  1956—1957年赴苏联考察期间,曾到斯特宾铝钛厂和海军48所学习钛铁分离冶炼技术,用Mg—Cl4还原提取海绵钛制造工艺和钛合金精密铸造技术、AHB300高温合金真空感应冶炼技术等,回国后,为冶金工业部建立海绵钛厂和建立钛合金研究室都起了重要作用。

  接着,沈阳航空发动机制造厂试制PД—9Б轴流式喷气发动机AHB300高温合金是其不可缺少的关键材料,在荣科指导下完善母合金冶炼和精铸工艺,显著提高了叶片合格率,使导向叶片很快试制成功,并投入批量生产。

  1960—1963年研制K3高温合金时,采用非真空冶炼工艺,性能不稳定,总达不到技术要求。荣科决定,改用真空冶炼工艺,就很快突破了技术关键,从而满足了新机研制要求。同时他还提出了以多层壳型代替湿法造型,开创了我国高温合金精密铸造新工艺。

  从此,他指导航空材料研究所与有关单位合作,相继研究成功K3、K5、K,等铸造高温合金。在此基础上,各单位又研制成功多种铸造高温合金,形成我国自己的合金系列,使航空发动机涡轮叶片所用高温合金基本立足于国内,主要性能分别达到国外广泛使用的、有代表性的ЖC—6K、In—100合金水平。他远见卓识,在国内最早提出以铸造高温合金代替变形高温合金制造涡轮叶片和其他某些零部件,得到领导的支持。经过30多年的实践证明这一倡议是正确的。就世界航空工业来说,这在当时也是走在前面的。

  1959年以后,他连年下厂,长期住在511厂解决汽化器、铜浮子的质量问题。在沈阳航空发动机制造厂、沈阳飞机制造厂蹲点,为歼6飞机优质生产做出了不懈的努力。还为苏家屯有色金属加工厂、五机部坦克发动机、四机部大型雷达镁合金铸件定型生产攻克了技术难关。

  1964年,航空研究院决定试制涡轮风扇发动机,由航空材料研究所担任总冶金师,负责生产1台份加工件、3台份毛坯件的任务,均由荣科负责。试制任务迅速展开,前后机匣和燃油附件铝合金铸件的试制,从工艺设计、厂房布置、生产准备到试制定型,只用了3个月时间。通过试制整台发动机,为航空材料研究所创建了航空锻、铸件生产条件,并培养了一批水平较高的冶金技术队伍。

  同年,为实现我国自行设计的高空高速歼8飞机装配双台涡喷7甲发动机的方案,必须首先研制出气冷空心一级涡轮叶片。荣科肩负重任,在他指导下,汇集有关厂、所,特别是沈阳金属研究所、沈阳航空发动机制造厂和航空材料研究所的科研力量,通力合作研制9小孔气冷铸造一级涡轮叶片。这是涡喷7甲发动机成败的关键,也是歼8飞机双发设计方案能否实现的难题所在。首先研究设计气冷空心涡轮叶片试验件,建立冷却效果试验器和叶片热冲击试验器,又一个一个地攻克了选材、精密铸造模具设计,型芯材料断芯故障,脱芯技术,铸件疏松、叶片校正等技术关键,涡轮叶片终于试制成功,为歼8飞机试飞成功,作出了重大贡献。

  气冷空心铸造一级涡轮叶片研制成功,不仅震动了我国铸造界,在国际上也是领先的。当时英国罗尔斯·罗伊斯公司的航空发动机只使用了锻造空心叶片,对铸造空心叶片能否在高负荷下工作,还不放心。后来经历了3年才获成功。该公司技术董事胡克博士访华,看到涡喷7甲发动机铸造空心涡轮叶片后,大为惊讶,他对荣科说:“能看到你们的铸造空心叶片,是一大收获!”对此,荣科没有说什么,只是付之一笑。此时此刻,他想起28年前,在罗尔斯·罗伊斯工厂实习时,英国人在报纸上用漫画讽刺中国实习队的情景,他更感到作为一个中国人的自豪。

  1964—1965年,第三机械工业部派出以荣科为首的工作组,参加第六机械工业部407厂的续建工程和承担4000匹马力高速柴油机试制任务。高速柴油机由六个液冷式航空发动机呈星形组成、结构相当复杂、技术难度很大,是仿制苏联的。荣科肩负重任,组织科技人员按航空工业的冶金技术要求,主持制定锻、铸件毛坯的制造工艺路线,从毛坯设计到造型工艺、铝合金熔炼脱氢技术、冶金标准、一直到测试技术向厂科技人员和工人讲授,并亲自参加操作,前后工作共两年。在他的指导下,完成200余项锻、铸毛坯的试制工作(包括前所未见的非常复杂的长达1.5米的液冷气缸头),帮助工厂建立了冶金试验室,培训了一批技术人员,艰苦奋斗,自力更生研制成功高速柴油机。经200小时长期试车、完全符合原始设计标准,为我国海军防御用的快速炮艇的研制成功立了新功。

  他为鞍钢解决了高温合金薄板轧制技术,还热心帮助天津液压件厂研制覆模树脂砂和水基涂料,生产多孔道液压件,质量达到国外同类产品水平。同时,建立了天津压铸基地。

敢于负责勇于创新事业心责任心强

  荣科出身于工人家庭,由于家境贫寒,生活艰辛,自幼养成一种勤劳节俭和好学上进的好品质。他有着一颗赤诚的爱国心和强烈的事业心,而且善于钻研技术,特别注重实践。1956年参与领导试制我国第一个高温合金时,荣科已值中年,家有老小,困难较多,但他毫不犹豫地只身到抚顺钢厂、鞍山钢厂长住,把全部精力集中在工作上。冶炼时他都坚持在现场,经常和炼钢工人一起讨论、研究冶炼工艺。工人们把他当成自己人,亲切地称呼他“老荣”,称赞他是大专家,也是炼钢工。

  敢于负责,勇于创新,这是他的又一可贵的长处。1964年10月,航空研究院院长召开新歼(歼8)会议。会上提出装两台改进的涡喷7发动机的歼8设计方案,关键是要将一级涡轮叶片改为气冷空心的。荣科认为我们已经研制成功铸造实心涡轮叶片,积累了一些精密铸造的经验,有了必要的设备和性能良好的铸造高温合金,更重要的是有了一批水平较高的人才,各有关单位通力合作,是有可能研制出气冷空心铸造一级涡轮叶片的。他又想起前不久聂荣臻副总理看到航空材料研究所研制的铸造叶片后,委托国防科委情报资料处张处长打电话给荣科,传达聂总的期望,张处长说:“聂总看了你们的铸造叶片,很高兴,他希望你们取得更新更大的成绩。”荣科心潮起伏,他想,我国应当有自行设计的高空高速歼击机,绝不能因空心叶片问题拖住了新歼击机的后腿……想到此,荣科感到自己有责任把气冷空心叶片搞出来,他不顾风险,拍案而起,洪亮地说:“愿立下军令状,保证在一年内研制出气冷空心铸造一级涡轮叶片,降低涡喷7发动机耗油率,提高涡轮前温度100℃,实现双发新歼方案,否则甘愿把脑袋挂在二所大门上示众。”在他指导下,叶片果然如期完成。时至今日,荣科当年的勇于创新,不计个人得失的无私奉献精神,在航空界、冶金界仍传为佳话,鼓舞着后人去攀登新高峰。

  他治学严谨,扶掖后进不遗余力,50年代他指导的众多研究生,如今遍布全国各地,都已成为技术骨干或担任着技术领导职务。

  荣科为人忠厚、耿直、豁达大度,不计恩怨,平易近人。他广交朋友,上至国家领导人,下至门卫、司机都有深厚的友谊。他关心同志,乐于助人,为人解难,肝胆相照。

  荣科对待疾病一直抱以乐观主义的精神。他虽得了口腔癌并动了大手术,但从未因此背上思想包袱,而是以坚强的毅力与疾病作顽强的斗争。即便在术后最痛苦之时,也从未呻吟一声。他酷爱武术、喜欢游泳、爱好运动,这也是他战胜疾病的一大法宝。1974年术后出院不久便拜师学习八卦掌。他虚心好学,勤于苦练,还写了许多笔记。有3年多时间,他总是坚持每周4~5次起大早乘公共汽车赶到天安门广场去习武,不管春、夏、秋、冬,持之以恒。以后他每天总是坚持两小时以上运动,即使去外地出差也从不间断。大家对荣科这种坚强的毅力和顽强的精神表示敬佩。他还是北京市武术协会理事。

  功夫不负有心人。长期地坚持锻炼,练就了他强壮的身体和敏捷的行动,对战胜恶病和献身航空事业提供了重要的基础条件。武术也使他能临危不惧,歹徒面前呈英豪。70年代后期某年仲夏,荣科去杭州开会,一天傍晚去西湖游览,四个不法青年企图拦路抢劫。正当他们下手之际,荣科一显身手将四个歹徒扫倒在地。他们看见这位满头银发的老头如此身手不凡,逃之夭夭了。

  荣科患口腔癌至今已过去20余年,但一直很稳定。这种情况在医学界也是罕见的。因此,在90年代一次世界医学大会上,肿瘤专家吴恒兴将他的病例作为成功的典型交流经验。这除了是医疗的成就外,也是他本人的思想、精神、情操及长期与疾病作顽强斗争的结果。荣科退休后,仍孜孜不倦地为铸造技术的发展、为关键工程的建造和乡镇企业的开发贡献余热。

  (作者:朱伯贤 苏雪英)

简历

  1914年1月19日 生于辽宁省沈阳市。

  1933—1937年 在焦作工学院采矿冶金系学习。

  1938—1942年 长沙地方行政学校受训、重庆二十一兵工厂工作。

  1942—1945年 任贵州大定航空发动机制造厂铸造车间主任并被聘为金属学专家。

  1945—1948年 赴英国罗尔斯·罗伊斯公司实习并在英国皇家工学院学习。

  1948—1950年 任贵州大学工学院矿冶系教授。

  1950—1953年 参加杭州经纬纺织机械厂建厂工作。

  1953—1956年 任第二机械工业部特级工程师。

  1956—1964年 任航空材料研究所技术副所长兼总工程师。

  1964—1966年 任国防部第六研究院副总工程师。

  1966—1977年 任国防科学委员会第十六研究院副院长。

  1977年 任第三机械工业部技术顾问、航空研究院顾问。

  1981年 任进出口委员会顾问。

  1982年 任航空工业部科学技术委员会常务委员。

  1985年 任航空工业部科学技术委员会特邀顾问。

  1995年10月4日 逝世于北京。

主要论著

  1 荣科.精铸工艺及其理论的探讨.上海机械制造,1950

  2 荣科.铝—硅合金的晶粒细化的修改处理.上海机械制造,1950

  3 荣科.球墨铸铁一次处理研究过程.机械学报,953

  4 荣科.球墨铸铁代钢的研制.第三机械工业部四局技术报告,1954

  5 荣科.铝合金脱氢处理.第三机械工业部四局技术报告,1954

  6 荣科等.有色合金的铸造原理.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1956

  7 荣科.关于涡喷7甲发动机空心涡轮叶片研制经过的回忆.航空工业史(第21辑),1987

  8 荣科等.铸钢学.北京:航空工业出版社,1988

  9 荣科.涡轮叶片的研究进展.航空学报,1989

  10 荣科,殷克勤.航空发动机用铸件的高温结构材料发展现状.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1993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