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资料
虔谦 (热门博主)
  • 博客访问:
归档
正文

漫漫成周路(十八)周虽旧邦 其命维新

(2024-07-30 07:02:14) 下一个

孟津观兵的两年后,万事皆备,武王准备发兵。出发的前夜,武王占卜,不料卦象不利。当时乌云蔽日,天又忽然刮起一阵铺天盖地的狂风。武王一阵冷意,迟疑了,毕竟,商朝是六百年强国,商王乃上天委命,天命可违吗?

见武王踟蹰不前,姜子牙站了出来,说:“所谓‘上天委命’是商王自许的,并不能代表真实的天意。大商虽强悍,但眼下商军主力此时尽在东夷,机不可失,时不再来。王如果此时不发兵,后果难料!请武王务必按既定计划发兵伐商!”

姜子牙的鲜明态度稳住了武王的情绪,促成了他最后出兵的决心。就这样,一场空前的灭商战争,在武王即位后第三年的冬季正式打响。周军以吕尚为帅,从丰京出发,沿黄河南岸东去,朝商朝大本营进发。

 

武王的大军刚刚度过一条小河,便遇到了一对奇人。他们看上去有些衣衫褴褛,步伐疲软,像是长途跋涉了许久的样子。

周军邂逅的这对奇人是兄弟俩,哥哥叫伯夷,弟弟叫叔齐,东方孤竹国王子。他们最初的情况和公亶父三个儿子泰伯、虞仲、季历很像。孤竹君遗嘱里是要立叔齐为王位继承人。孤竹君去世后,叔齐尊天伦及一般规矩,希望让位给长兄伯夷。伯夷守孝道尊重父亲意愿,婉拒弟弟的请求。就这样,兄弟俩各自因为谦让王位而先后逃出了孤竹国。他们在出逃的途中巧遇,听闻西伯昌乃天下仁德之首,便商量着朝周土而来。万没想到,他们竟然在半路撞见了周武王伐纣的大军。

两人举头一看,见一身戎装的周武王身后有一根写着周文王名号的大木牌,便知道是怎么回事了。二人大失所望。伯夷叩马而谏说:“父死不埋葬就动起武来,这能算作孝吗?以臣子身份来讨伐君主这能算作仁吗?”

姬发被这突如其来的斥责激怒了,当即呛回去:“你们是何人,敢在我周人面前睁眼说瞎话?我父文王被商纣囚禁,长兄伯邑考为了救父被商王惨杀。无道商纣竟逼文王咽下自己儿子的肉羹。这是你说的孝和仁吗?商纣之恶罄竹难书,人人得以诛之。现在天怜我大周,降下大命,让周得以号令四方,征伐暴商。我率四方之师,应上天之命,行文王之德。你等让路!”

不料伯夷叔齐非但没有让路,还回呛道:“以暴制暴,皆暴也!”

武王自许率领的是仁德之师,要去替天行道,消灭暴商。不意哪里冒出来的两个痞子,竟然在自己东征途中如此侮辱自己和周师的义举。一怒之下,不自主地去掏随身佩戴的短剑。一旁的卫兵挥舞长戟,就要刺向伯夷和叔齐。军师吕尚见状,出手握住了长戟,说:“他们是东方孤竹国王子,因了谦让权位而出走。这是有义之人,莫要伤害他们,免得失去天下人的心。”边说边示意伯夷叔齐离开。

伯夷叔齐兄弟俩似乎认得姜子牙,有礼貌地行了个礼,准备离去。那叔齐想起来什么,又转过身来对姜子牙说:“公乃名王贤君之后,而周不过蜗居西岐之旧邦。小邦竟然践大邦之途,行残暴之举。奉劝您勿与此等为伍,免得侮辱先祖英名。”

姜子牙抚须而微笑不语,武王身边的姬旦却不忍了,趋步向前,以宏亮的声音说了一句:“周虽旧邦,其命维新!”

伯夷听了一震。叔齐却嗤笑道:“什么命?新?商王暴,周王也没新到哪里去!”

姬旦作礼回敬:“旦祝愿二位寻到一个没有商也没有周的地方!”

伯夷拉了拉弟弟:“听闻此人就是文王四子姬叔旦,为人不凡。咱们无需与他们斗嘴,走我们的路吧!”兄弟俩遂离周军而去。

周公见两人走远了,便策马回伍。姜太公望着远去的伯夷叔齐,不禁唏嘘,闭了一下眼睛,然后招呼武王:“我们赶路吧!”

周军继续朝东急行。从丰京出发后的第26天,大军到达孟津。这时八百诸侯也率兵前来助战,武王见状,之前的闷气顷刻消散。行军25天的周军见有援兵加入,士气为之大振。周军和其他诸侯的军队加起来总数近五万人。

这支近五万人的联军队伍从孟津渡过黄河,行经鲔(wěi)水这个地方时,见迎面有人骑马而来。武王定睛一看,认出来者是商朝大夫胶鬲。这胶鬲原在民间经营盐业,被周文王欣赏,举荐给了商王。胶鬲在商朝任职,与周朝亦有来往。此番西来,是因为纣王闻到了周朝反商的风声,派他来探听虚实。

见到武王带领的这浩浩荡荡的大军,胶鬲就问:“君是要到哪里去?请如实告知于我。”

武王回答:“不骗你,我要到殷去。”胶鬲又问:“哪一天到达?”武王说:“我将在甲子日到达朝歌郊外。你就这样禀报商王吧!”

胶鬲勒马掉头离开了。


上集:漫漫成周路(十七)武王携文 孟津观兵

下集: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