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 (123)
2008 (108)
2009 (123)
2010 (88)
2011 (127)
2012 (167)
2013 (94)
2014 (145)
2015 (232)
2016 (119)
2017 (81)
2018 (78)
2019 (73)
2025 (21)
《侨报》副刊,2010年1月26日
一连去了两次牙科诊所,两次都碰到妈妈带着肤色不同的孩子们一起来看牙医的情况。
我的牙医是从菲律宾来的,诊所里的顾客亚裔不少。有一次我和一位来自中国的母亲一起在外面侯诊。我们聊了没两句,就见一位漂亮的黑皮肤少女从里头出来,两个人就你一言我一语地聊了起来。看她们谈话的随意和亲密劲,肯定是一家子;可是她们肤色的迥异又让我不能肯定。
“是你的女儿?”我问,实在是有些好奇。
“是的。”她回答。
“你女儿几岁?”这回我是关心了。
“十二了。”
“哇,她长得好高啊!”我夸赞道,心想孩子的爸爸一定是位个子很高的非洲美男子。
“是,她都比我高了。”中国妈妈说着就站了起来,“你看,我穿着高跟鞋呢,她还是高过我。”妈妈的语气充满了自豪。
正说着,女孩的弟弟出来了。他好象哭过,牙科医生也跟了出来。
“不好意思,”牙医说,“拔牙,有一点痛。”
“没关系,勇敢的孩子。”妈妈一下子就把儿子揽在怀里,不停地抚摸着他的头发。
那是我第一次看到一位黄皮肤的妈妈领着黑皮肤的孩子们。我心里琢磨着:这姐弟倆,是妈妈亲生的吗?还是后来重组的家庭?怎么重组的,领养的,还是 ……?
那之后不久,我在诊所碰见了另两个男孩,一个四岁,纯白肤色;另一个六岁,棕色皮肤。
我跟他们打招呼,问他们是不是兄弟。
“是,我和他一样,我和你不一样。”四岁的白人孩子回答说。
“是吗,你和我怎么不一样了?”我的好奇心被孩子勾了起来。
“我们是孩子,你是大人;我和他住一起,和你不住一起。”
我心里发惊,小小的孩子就能里外分得这么清。
两个男孩的妈妈出来了,看样子,也是中国人。她一定是离过婚的吧,否则为什么会有肤色不同的孩子。
我相信离婚对绝大多数的人来说是情非得已,不是什么好玩的事。不过眼下我没太注意离婚的事,我联想起上一次那位有着两个黑皮肤孩子的母亲。不管这些肤色不同的孩子们是妈妈亲生的还是通过某种方式家庭重组的,他们之间亲密无间的关系让我感动,让我感到人情对文化、地域和肤色的超越。
中国人的地域及民族的观念是很强的。我有一位朋友曾跟我说,她不要和外国人结婚,因为生活习惯、文化观念和历史背景等等都相差甚远。不过中国人也是很向往世界大同的民族,有着相当开放的心胸。墨子主张博爱和非攻,孔子说“四海之内皆兄弟”,孟子有推己及人的大爱观,到了孙中山更有世界大同主义理想。眼下在世界各地,中外通婚(男娶女嫁都有)的情况已是屡见不鲜。
国家民族间的和谐通融有诸多表现,不知族裔间的通婚是民族和谐的开始还是结果,或许都是。上帝造人,就算是把七七四十九种肤色的人都造全了,假如这些人从来不沟通交流,不互助相爱,甚至还互相排斥征战,那么这“色”仍旧是不圆满的。我不敢说现在世界已经“色圆”了,但是至少希望在前方。
欢迎阅读:
虔野文学伊刊2010年第二期(2010-01-10 21:37:50) 虔野星文二期寄语及稿约(2010-01-10 21:35:3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