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和读者 (随笔)
(2007-01-26 12:27:06)
下一个
好友艾丽思在她的 “诗与胡说之三”里写道: " 我的意思,不是说作品需要读者,或者多少读者,我的前提,就是---没有读者。
没有读者,或者说只有极少的读者,那些作品还有它们的价值吗?我个人认为是有的,也许比我们能想象得到的更多。"
QQ 读了有感如下:
文学作品的价值和信仰不同. 信仰是个人的; 作品价值是必须放关系里去显示的, 不是作者自己能够意淫出来的.
信仰, 拿我自己的信仰来讲, 我坚信有个神的存在. 这个存在是绝对的, 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我相信神爱我, 就算人世间没有一个人爱我, 神也爱我, 还有神爱我. 这个爱, 独立于人世的关系之外. 有人管这叫意淫, 随便怎么说吧.
当然, 虽然说文学作品的价值是要放在和读者/观众的互动里去衡量, 并不是说读者越多价值就越大. 这里马上就想起中国古代 “高山流水” 的典故:
伯牙善鼓琴, 钟子期善听. 伯牙鼓琴, 志在登高山. 钟子期曰: “善哉峨峨兮若泰山!” 志在流水, 钟子期曰: “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所念, 钟子期必得之. (列子.汤问 第五)
后来司马迁在 “报任安书”里引用这个典故说: “谚曰: ‘谁为为之? 孰令听之?’” 盖钟子期死, 伯牙终身不复鼓琴. 何则? 士为知己者用, 女为说 (悦) 己者容.”
伯牙有钟子期这个知音, 便胜过人间无数. 你看, 相比之下, 爱情和信仰, 倒是更近似一些.
同意。读者不在多,欣赏才是真!不过欣赏的读者越多还是越有意义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