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资料
林贝卡 (热门博主)
  • 博客访问:
正文

记忆

(2011-12-18 18:57:37) 下一个



散文:我的记忆
作者:戴望舒 朗诵:佚名

我的记忆是忠实于我的,忠实得甚于我最好的友人。

它生存在燃着的烟卷上,它生存在绘着百合花的笔杆上,它生存在破旧的粉盒上,它生存在在颓垣的木莓上,它生存在喝了一半的酒瓶上。在撕碎的往日的诗稿上, 在压干的花片上, 在凄暗的灯上,在平静的水上,在一切有灵魂没有灵魂的东西上,它在到处生存着,像我在这世界一样。

它是胆小的,它怕着人们的喧嚣,但在寂廖时,它便对我来作密切的拜访。

它的声音是低微的,但它的话却很长,很长,很长,很琐碎,而且永远不肯休;它的话是古旧的,老是讲着同样的故事,它的音调是和谐的,老是唱着同样的曲子;有时它还模仿着爱娇的少女的声音,它的声音是没有气力的,而且还挟着眼泪,夹着太息。

它的拜访是没有一定的,在任何时间,在任何地点,甚至当我朦胧地想睡了;人们会说它没有礼貌,但是我们是老朋友。

它是琐琐地永远不肯休止的,但是我永远不讨厌它,因为它是忠实于我的。

林贝卡 2011秋 于美国

[ 打印 ]
阅读 ()评论 (4)
评论
林贝卡 回复 悄悄话 回复五弟五哥的评论:

以前我只读过戴望舒的《雨巷》, 昨天读到他撰写的《记忆》,他把记忆描述的如此的微妙,无所不在,朗诵者也非常的精彩,所以我就做成了帖子,收进我的博客里。
五弟五哥 回复 悄悄话 写的真好,朗读也那么有磁性。
林贝卡 回复 悄悄话 戴望舒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戴望舒,中国近代诗人、翻译家。1929年4月,出版了第一本诗集《我的记忆》,这本诗集也是戴望舒早期象征主义诗歌的代表作,其中最为著名的诗篇就是《雨巷》。1932年11月初赴法国留学,先后入读巴黎大学、里昂中法大学。不过在留学期间,他并不喜欢去课堂听课,而是把更多的时间和精力花在了翻译外文著作上。当时他翻译了《苏联文学史话》、《比利时短篇小说集》和《意大利短篇小说集》等,另外还研读了西班牙作家的许多小说集。1936-1938年任教于同济大学。1936年6月,与穆时英的妹妹穆丽娟结婚。1936年10月,戴望舒与卞之琳、孙大雨、梁宗岱、冯至等人创办了《新诗》月刊。戴望舒通法语、西班牙语和俄语等欧洲语言,一直从事欧洲文学的翻译工作,他是首個將西班牙詩人洛尔卡的作品翻成中文的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