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资料
林贝卡 (热门博主)
  • 博客访问:
正文

读书的艺术

(2011-01-08 08:54:53) 下一个

读书的艺术(节选)
作者:林语堂

  世间没有什么一个人必读之书,因为我们智能上的趣味象一棵树那样地生长着,或象河水那样地流着。只要有适当的树液,树便会生长起来,只要泉中有新鲜的泉水涌出来,水便会流着。当水流碰到一个花岗岩石时,它便由岩石的旁边绕过去;当水流涌到一片低洼的溪谷时,它便在那边曲曲折折地流着一会儿;当水流涌到一个深山的池塘时,它便恬然停驻在那边;当水流冲下急流时,它便赶快向前涌去。这么一来,虽则它没有费什么气力,也没有一定的目标,可是它终究有一天会到达大海。

  世上无人人必读的书,只有在某时某地,某种环境,和生命中的某个时期必读的书。且同一本书,同一读者,一时可读出一时之味道来。 四十学《易》是一种味道,到五十岁看过更多的人世变故的时候再去学《易》,又是一种味道。所以,一切好书重读起来都可以获得益处和新乐趣。由是可知读书有二方面,一是作者,一是读者。对于所得的实益,读者由他自己的见识和经验所贡献的份量,是和作者自己一样多的。宋儒程伊川先生谈到孔子的《论语》时说: “读《论语》,有读了全然无事者;有读了后,其中得一两句喜者;有读了后,知好之者;有读了后,直有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者。”


   我认为一个人发现他爱好的作家,乃是他的知识发展上重要的事情。世间确有一些人的心灵是类似的。有许多学者似乎生活于不同的时代里,相距多年,然而他们思想的方法和他们的情感却那么相似,使人在一本书里读到他们的文字时,好象看见自己的肖像一样。例如有人说苏东坡是庄子或陶渊明转世的,苏东坡说,当他第一次读庄子的文章时,他觉得他自从幼年时代起似乎就一直在想着同样的事情,抱着同样的观念。伊里奥特(George Eliot)说她第一次读到卢梭的作品时,好象受了电流的震击一样。尼采(Nietzsche)对于叔本华(Schopenhauer)也有同样的感觉。

  那么,什么是读书的真艺术呢?简单的答案就是有那种心情的时候便拿起书来读。一个人读书必须出其自然,才能够彻底享受读书的乐趣。他可以拿一本《离骚》或奥玛开俨(Omar Khayyam,波斯诗人)的作品,牵着他的爱人的手到河边去读。如果天上有可爱的白云,那么,让他们读白云而忘掉书本吧,或同时读书本和白云吧。在休憩的时候,吸一筒烟或喝一杯好茶则更妙不过。或许在一个雪夜,坐在炉前,炉上的水壶铿铿作响,身边放一盒淡巴菰,一个人拿了十数本哲学,经济学,诗歌,传记的书,堆在长椅上,然后闲逸地拿起几本来翻一翻,找到一本爱读的书时,便轻轻点起烟来吸着。陈继儒(眉公)描写读书的情调,最为美妙:“古人称书画为丛笺软卷,故读书开卷以闲适为尚。”

林贝卡 2011年 冬 于美国

[ 打印 ]
阅读 ()评论 (5)
评论
林贝卡 回复 悄悄话 回复花甲老翁的评论:

谢谢留言,新周快乐。
花甲老翁 回复 悄悄话 牵著他的爱人的手到河边去读。如果天上有可爱的白云,那麽,让他们读白云而忘掉书本吧,或同时读书本和白云吧

一乐也 , 夫复何求 ?
林贝卡 回复 悄悄话 回复首席聊天师的评论:

谢谢首席小说家留言,周末快乐。
首席聊天师 回复 悄悄话
这些文字读了, 可令人沉思!

谢谢林林的美贴分享! 周末愉快!
林贝卡 回复 悄悄话 Lin Yutang
From Wikipedia, the free encyclopedia

Lin Yutang (October 10, 1895 – March 26, 1976) was a Chinese writer and inventor. His informal but polished style in both Chinese and English made him one of the most influential writers of his generation, and his compilations and translations of classic Chinese texts into English were bestsellers in the West.

My Country and My People (吾國與吾民,吾国与吾民) (1935) and The Importance of Living (生活的藝術,生活的艺术) (1937), were written in English in a charming and witty style, which became bestsellers. Others include Between Tears and Laughter (啼笑皆非) (1943), The Importance of Understanding (1960, a book of translated Chinese literary passages and short pieces), The Chinese Theory of Art (1967), and the novels Moment in Peking (京華煙雲,京华烟云) (1939). His many works represent an attempt to bridge the cultural gap between the East and the West. He was nominated for the Nobel Prize in Literature several times in the 1970s.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