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夜读书心筆

写日记的另一层妙用,就是一天辛苦下来,夜深人静,借境调心,景与心会。有了这种时时静悟的简静心态, 才有了对生活的敬重。
个人资料
不忘中囯 (热门博主)
  • 博客访问:
正文

易道民风之四十九:欧游散记

(2008-10-21 01:30:54) 下一个
欧游散记

by 大凡

从欧洲回来的时候,心里久久无法平复。也许是极为沮丧的缘故,现实的泛泛不如回忆的风景更令人追怀。知道最美好的聚会已经结束,青春的梦想已经在上一个游历中铸就,而今只是抚今追昔。

罗马的晨曦,那波里的蓝色汪洋,都好似童年的全面复归,梦永远比现实美丽,尤其是在少年时。当我听着《我的太阳》重归心中的苏莲托的时候,好像游子回到了家乡。这不就是我生活过的海边小镇么?童年记忆中,家里不是很贫穷么?买猪肉都凭票吗?我还穿打补丁的衣服吗?不!回忆告诉我,时光是否美好,绝不是因为贫富,而在于梦想。那时的阳光多么灿烂,那时的街道多么干净,那时的大海充满着年轻的气息,而那时的我有多么朝气蓬勃呀!

欧洲成为反思与回味的重地。我的祖国已经日新月异,而在这里,才能看到几十年甚至上百年一成不变的博物馆、长廊,甚至一条长凳。

在重上萨尔兹堡的刹那,我才知道自己是多么的孤独,多么希望有人分享自己的快乐。眼前梦幻般的美景丝毫没有变化,我激动,却怅然若失,美好的青春已经留在了萨尔兹堡的午后。

卢塞恩的湖边,我在密林中穿行,终于找到瓦格纳的故居。面朝湖对岸气象万千的山峦和光影的奇幻组合,看到了作曲家演出《诸神的黄昏》中的舞台。踏入屋子的大厅,我让管理员播放了最喜欢听的《纽伦堡的名歌手》的序曲,心里顿时充溢着神圣的阳光,力量究竟来自于上帝的激发还是自我的觉醒?尼采就是在离开这间屋子后与瓦格纳彻底决裂,思想史上最重要的一幕竟然在我的身边展现:我仿佛看到了瓦格纳与尼采在钢琴边激烈的争论------上帝究竟是不是死了!

到日内瓦转车的时候,无意间在小巷的深处看到了卢梭的故居,居然有中文版的幻灯讲解。这位启蒙大师将天赋人权的理念植入人类的心灵,激发了历史上最伟大觉醒和最残酷的革命。我该如何思考?为什么英国的革命没有法国这般彻底,却诞生了更为强大的资本主义力量?理想主义的残暴与现实主义的妥协哪个更能推动进步?我在后来的法国之行中慢慢加深了理解。

到了巴黎凡尔塞宫,震惊的奢华与美丽,一路以来从古罗马时代、基督教时代、文艺复兴一直到近代法国宫廷艺术的发展脉络,令我感到中国艺术的封闭与自大。其实只从艺术方面来讲,我们的艺术绝不是世界文化的主流,只是重要的组成部分。没有交流与碰撞,艺术之花不会常新;不注重对人性的关注,艺术之树不会茁壮。曾几次去圆明园流连,除了历史的研究价值之外,所谓中西合璧文化瑰宝我是坚决不认同的,它在艺术上是个十足的赝品。妄图恢复圆明园盛况的想法就是在败钱。郎世宁在文化交流上是一个功臣,但在建筑设计和实施上,可能连1000名都排不上。遗址上的那些雕刻,也许是欧洲最末流的雕刻匠和建筑师在中国教出的徒弟的习作。三千年前的古罗马广场上的任何柱子,都不知精美多少倍。也许是中国的特色,凡是中国最有名的皇家园林和宫殿,你都不能确切的知晓设计者是谁。而在罗马、在佛罗伦萨、在巴黎,任何精美的建筑和艺术品,都有设计师的详细记载。当你淹没在米开朗琪罗、布拉曼特、贝尔尼尼等巨匠设计的浩渺的圣彼得大教堂、圣彼得广场的时候,不得不赞叹:大师就是大师,这才是全世界古典艺术的巅峰之作。

这里我不由得想起大部分中国知识分子的见识问题。我们长期在国内深受宣传的熏陶,不知道外面的世界是什么样子,在家门口滋生出若干豪气冲天的力量,但一到国外就有点不知所措,不是继续的盲目自大,就是自卑的否定一切。培养世界级的眼光,就要有世界的经历,对自己的定位要客观。在游历中,不止一次的与华裔的餐馆老板、商店店主交流,问到中国崛起的问题,大家都哑然失笑:华人的地位在欧洲是很低的,你国内的富裕仅仅是这几年的游客增多,看不到文化的认同,看不到优质产品的输出,看不到国民素质有什么本质的提高,看不到大使馆里的工作有什么改进,也看不到移民有减缓的迹象。在那波里到罗马的火车上,同车厢的意大利人很不客气地说:你们怎么能把有毒的东西喂给孩子吃?辩论是苍白的、不诚实的,事实放在那里,我们不能说那是我们中的败类,我们是好人云云,我们就是别人看到的代表,我们整个民族要反思。

我们的国家有了巨大的进步,但是在一栋房子都有上百年历史的欧洲,这30年却是一瞬。提升中国的软实力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不仅仅是要让别人更多地了解你,而是自己要真正地去努力改造自身,从小事做起。

2002年在巴黎的时候,我曾经豪情万丈的畅想,再过几年,巴黎的街头将会出现中国的品牌。6年过去了,我在巴黎的街头什么都没有看见,甚至在整个欧洲,中国的元素除了中餐馆和中国制造的服装鞋帽,我几乎什么都没有看见。但我看到了丰田汽车的很多修理站,街上跑着很多设计新颖的现代汽车,看到了几乎每个游客都拿着索尼、佳能的摄像机和照相机,地铁中很多年轻人都听着苹果的播放器,在机场的大厅,到处都是三星的显示屏。在国内被告知中国银联和维萨一样好用,可是在国外消费的时候,没有一家肯接受中国银联。带着这种心情,经过十个小时的飞行,终于回到了伟大祖国,在机场崭新的快速列车上,看到了海尔的广告:行销100多个国家——世界的海尔。我哑然失笑:中国崛起之路,既慢且长。我们不仅仅要创造一个迅速富裕的国家,更要锻造一个现代化的制度和现代化的民族。

时间关系,只能草草收笔。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