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 (1235)
2006 (492)
2007 (191)
2008 (735)
2009 (1102)
2010 (315)
2011 (256)
2012 (203)
文章来源:
国际金融论坛 |
利率自由化的风险研究 |
2004年09月27日 11:19 |
利率自由化是是指金融监管当局取消对金融机构设置的利率限制,让利率水平由市场的资金供求关系来决定。实行利率自由化希望增加利率和其他资产价格的灵活性,减少和重新分配利率控制带来的准租金、优化信贷配置,增加整个金融服务业的竞争性。利率自由化后,商业银行有了更多的利率自主权。商业银行可以通过利率差别来区别风险不同的贷款人,高风险贷款得到高利息的补偿,但是对于实行金融自由化的发展中国家而言,利率自由化后金融市场的风险加大。 首先,准租金和信贷配给的取消,增加金融市场的风险。在金融自由化之前,政府通过信贷配给,把市场上信贷的价格控制在市场出清价格之下,使获得信贷的借款者获得准租金。由于市场对信贷的需求存在信息不对称,因此,政府只有通过信贷配给来达到市场的所谓平衡。然而实行利率自由化,取消利率上限,允许利率上浮,减少信贷配给和准租金,实际上是对国内信贷的一次重新分配。利率自由化后受压抑的名义利率会升高,有时候会非常高。那些在过去体制下获得信贷的人现在也不得不付更高的借款利率而失去准租金。特别是那些严重依赖利率准租金的借款者此时会面临破产的风险。 利率自由化后利率的变化和信贷配给的取消对金融市场借款人和贷款人都产生了影响。尽管那些长期借款者因为在金融自由化前与银行签订的借款合同利率是固定的,而较少受到利率自由化的影响,但是,他们在短期借款的市场利率上不得不接受浮动利率,因此,也会遭受利率自由化的影响。另外,贷款人也会面临同样的情况:如果他们以短期贷款来为长期固定的利率贷款提供资金,他们原有的利润预期会被全部挤压掉。 准租金和信贷配给的取消,对部分金融中介机构也有影响。因为金融中介机构过去受益于存款利率的限制,获得准租金,现在他们也有可能不堪利率升高的重负。利率自由化后,银行可以使用不同利率来对待风险不同的贷款人。但是,那些看起来的预期利润常常因为一笔贷款的损失而化为乌有。利率自由化后,政府也不得不以新的利率给国内的借款人还款和注资,这无疑会加重政府的预算赤字。取消利率限制,使政府失去了因利率控制来获得准租金的一种财源,这无疑会增加宏观经济的脆弱和不稳定性。利率自由化给政府施加了市场纪律约束,必须按市场利率来借款。因此,取消国内信贷控制会使发展中国家的国内预算恶化。 其次,利率变化的不确定性。利率自由化后,利率升高且多变。在某种程度上,这种利率的多变恰恰是过去受压抑市场出清利率的释放,也反映出决定利率变量的多变性,以及人们预期的不稳定性;特别是当国内利率与汇率联系在一起时,利率这种变动不居的特征更明显。 利率自由化后,利率变化的不确定性首先使金融市场的参与者无法准确预测利率的变化,利率风险加大。20世纪80年代以前,大多数银行经营失败,都是由于对利率的预测发生了错误。其次,利率的变动不居,加大了金融市场合约的执行难度。尽管利率自由后的借款和借款合同可由过去的固定利率改为浮动利率,但是利率的频繁变化,对借款人和贷款人都会产生风险,借款人无法预测其贷款成本,而贷款人也无法估算自己的利息收入。这无疑从总体上增加了市场的交易成本,增加了金融市场的风险。 利率自由化后,随着大多数发展中国家实行浮动汇率,汇率也会不断变化,而汇率的变化又会反过来影响国内利率水平的变化。利率、汇率等变化幅度的增大,加剧了金融市场的不稳定性。流动性的增强,资产变换会更加容易,利率汇率等波动的敏感程度便大大提高了。而长期在管制状态环境下生存的金融结构往往不能适应这种变化。 第三,信贷膨胀。利率自由化后,政府取消了信贷控制,金融机构的信贷自主权扩大,加上政府取消了各商业银行的高额储备金,银行储蓄大量增加,国外资本也大量流入。各金融机构为了抢占利率自由化后的市场份额,不可避免地出现信贷膨胀。在东亚五国:印度尼西亚、韩国、马来西亚、泰国和菲律宾的银行和非银行金融机构,大量货款给私人部门导致信贷膨胀。印度尼西亚在1989-92年间,泰国在1993-1996年间,每年的信贷增长都在25%以上。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菲律宾和泰国在实行金融自由化后资本大量内流时期,国内信贷增长率是每年GDP增长率的1.5倍以上。如此迅速的信贷膨胀,就急需银行的大量人力和技术去评估借款人和项目的风险。很明显,银行一时难以做到,其信用风险无疑增大。由于信贷膨胀,银行和非银行金融机构对于经济的冲击极为脆弱。金融机构贷款给那些还债能力易受到经济冲击的部门和企业,从而使自身抵抗经济动荡的能力减弱,如果这些部门和企业还款出现困难,从而会恶化金融机构自身的货币和期限搭配风险,不良资产比例会增加。 银行和非银行金融机构把大量是资金贷给的部门和企业是房地产业和债券行业,从而使银行业的风险暴露在房地产业和证券业。20世纪90年代,印度尼西亚、泰国、马来西亚的房地产贷款占银行总资产的16%以上。众所周知,房地产业和证券业极易受到宏观经济波动的影响,其对经济的敏感程度最高。一旦经济出现不稳定迹象,房地产业和证券业首先受到影响。因此,这些信贷风险极大。 第四,利率急剧升高。由于市场出清利率,长期被人为压低,一旦实行利率自由化后,一国的利率水平通常都会提高。实行利率自由后,在可以完整获得名义利率平均资料的国家和地区,出现利率上涨和出现利率下降的国家比率为3:1;在可以完整获得实际利率资料的18个国家中,只有波兰在推行该项政策后实际利率剧烈下降,其余17个国家和地区都有不同程度上涨。 利率的急剧升高,给经济带来了一系列负面影响。在利率不变的情况下,各类企业一般都能顺利偿债;一旦利率上升,企业的利息支出增大,只有效益好的企业能按时还款,而大部分企业将面临困境。随着实际利率的升高,偏好风险的借款人将更多地成为银行的客户,产生“逆向选择”效应,而原来厌恶风险的抵补性企业借款人也倾向于改变自己项目的性质,使之具有高的风险和收入水平,这就产生了“风险激励效应”。由于信息不对称,由于利率提高,不但使信贷市场产生“逆向选择”,而且,由于转变的利率刺激了企业将资金用于高风险的活动,导致道德风险问题。较高的利率意味着企业拖欠贷款的可能性增大,银行的收益将会受到损失。 总之,利率自由化后,利率的急剧升高,促成银行为追求高利润而不惜承担高风险。如果金融自由化后的环境里,金融监管制度不完善,而本国的法律秩序比较差,公职人员道德素质差的情况下,利率自由化会加重银行的脆弱性,严重的情况下会爆发金融危机。因此,我们有必要加强对利率自由化进程中的风险防范和研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