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 (131)
2008 (169)
2009 (193)
2010 (156)
2011 (142)
2012 (166)
2013 (142)
2014 (133)
2015 (94)
2016 (103)
2017 (120)
2018 (96)
2020 (48)
2025 (1)
(因出版社要求,我即将出版的养儿育女文集中加一篇儿女现状的文章)
儿子刚过了二十二周岁的生日,今年夏天已经大学毕业了。
如今近一米八的他,是个高高大大充满自信的阳光大男生,他的医学院生涯已经进入最紧张的第一学年,美国的医学院的残酷程度也是我们这些中国背景的父母难以想象的,虽说早就知道不容易,还是没想到不容易到这种程度!
首先,考进医学院的都是全美各大大学的顶尖尖子生,过五关闯六将,好不容易进去了,都是学霸,学霸间的竞争就让普通人看着都是眼花缭乱。其次,第一年每三周要考一次试,每一次都有四五门科目,同时还要学解剖,考到九十几分,也就是个平均分,只要有一门没拿到满分,基本上与前三名就无缘了,虽说你看不到别人的分数,但是你看到自己在一百多名同届医学生中的百分比,你知道自己是处于中游、上游还是下游,让一个从小到大都是尖子的人对自己不再是尖子处之坦然,我想也是需要一定的时间和承受力的,好在,儿子对于自己几次处在中上游都能一笑处之,并不是那么看重这个排名。这让我觉得这个孩子有了韧力,真的成熟了。
儿子的大学四年是美好的,我笑他好像进了艺术学校,因为他四年大学跳了有三年的舞,从街舞跳到现代舞,在大学舞蹈队里他是越跳越开心,还能自己编舞,其实他的本科三年半就能毕业了,我们鼓励他早毕业,省下半年的学杂费,我们可以给他自由支配,可他说要跳舞,不要早毕业,四年级的最后半年他几乎天天在学校练舞,成了大学舞台上的明星人物。
说来我们与他在他的大学时代也不是没有摩擦,最大的摩擦应该是他大一的时候,也许那会儿他刚离开家离开父母,放飞的小鸟一下子自由了,便会去尝试任何新鲜的事情,哪怕那些新鲜的事情是不应该做的,比如喝酒,在美国法律规定未满二十一岁是不可以喝酒的。他虽从小就是个听话的孩子,可还是经不起同伴的影响,大一新生开Party是每周末必定的事情,Party上酒精的是少不了,他不过比一般的大孩子多做了件事:他去问学校的保安,如果Party上喝酒,保安会拿他们怎么样?这美国大学的保安也是够怂恿的,回答:只要他们不在宿舍之外闹事儿,保安眼不见心不烦。有了这话,他就有了喝得醉卧Party的糗事儿了,我们曾经打电话一天一夜找不到他,最后打电话给他的好友,好友说他喝醉了正睡在地板上呢!说来奇怪也不奇怪,那一年我们没少为了他乱喝酒的事儿说三道四,可就是没有什么效果,到了他大三那年,他二十一岁生日那天,他在中国探望外祖父,自己一个人跑到酒吧里要了杯酒自己庆祝从此可以合法地喝酒了,但却从那以后,他基本上不再喝酒了。现在我们在家有时喝红酒,会问他要不要来一杯,他一般都会摇头摆手,说不喜欢喝酒,问他不喜欢喝酒大一时干嘛那么死喝,他笑道也许就是因为不让喝才去喝的。人性吧,总有那么一点“冒险”中才有的快感。
大学四年,他去过中国见习中医,去过台湾参观药厂,去过德国,在那里的医学院里学习,还在美国的军人医院里协助教授研究尼古丁对人身体的影响……他还在大学里继续学中文,一直学到高级中文写作,去中国、香港和台湾,都能做同行美国同学的中英文翻译,他热爱中国文化,以作为一名华裔为自豪,基本上每一年都会抽时间去中国游玩见看望祖父辈。自从大二下半学期他从大学的学生宿舍搬出来,自己住公寓之后,自己学做饭做菜,自己学会管理生活中的一切琐事,每月的物业管理、水电网路费用都能管理的井井有条,如今更是能够照着菜谱做出美味的好手。
从大二开始,他就自己在学校健身房里做管理员,自己挣零用钱,还在校外做家教,四年没有问我们要过任何零用钱,我们只管他的学费和生活必需费(食宿)。如今可以说,不论是从经济上还是生活上,他都是一个能够独立自主的大人了。
相对于儿子平顺的大学生涯,女儿的大学之路便有些颠簸。
女儿高中四年一直挣扎在青少年焦虑症和抑郁症中,最后一年因为被一所很好的艺术院校录取,她的精神以及各方面都迅速好转,一度,我们以为她彻底康复了。
在儿女都进了名牌大学之际,很多人夸我们是成功的父母,其实,那会儿我就有点心里不踏实,因为我总觉得女儿的“康复”都是因为大学录取这一好消息的刺激,而她的学习方式并没有根本的改变,那时我就担心她进了大学之后的情况,她自己却说进了大学她不会像在中学那样,不交作业等等。
女儿大学的第一学期,除了当掉一门课,其它几门课勉强都过去了,自己学会了乘飞机回家,看上去很快乐,交了不少的朋友。正当我们为她的大学生涯展开暗喜之际,第二学期不久她就出现了状况,开始是上课迟到,她们大学规定迟到四次,这门课就当掉了。接着又违规学校宿舍,被学校勒令搬出学生宿舍,我们为她在校外找了公寓,但她的情况急转直下,焦虑症又一次发作,她完全不去上课了,要求停学回家。
老实说,那会儿我才觉得我们这父母做的还算及格,因为孩子在最困难的时候想到的是我们和我们的家,在外面遇到了风雨,想到要回家避避,证明父母和这个家对她来说就是一个避风港,孩子长大,父母的家能成为这样一个躲避风雨的港湾,足矣。
十八岁的女儿休学回家后给她自己定下来一个短期目标:找一份工作,存款两千块,考出驾驶执照,找到纹身师的培训班。这当中经历了颠颠跛跛,有过一个晚上被警察开三张罚单的黑暗,有过上法庭请求法官减免罚单的挣扎,有过每周两次去看心理咨询和心理辅导的经历,有过白天黑夜颠倒天天百日睡大觉的迷茫……多少次,看着她自己在那里挣扎却拒绝父母的任何帮助,爱莫能助站在一旁,只能对着心中的上帝祷告,求主怜悯,求主带领……
无论如何,大半年下来,她的目标却基本上都达到了,除了最后一条,纹身师的培训班并没有那么容易,但是她依旧成长了,在一个又一个的工作转换中,最后她不仅得到老板的赞扬,而且还为工作的地方画了一幅巨大的壁画,得到大家对她的艺术造诣的肯定,两千块的存款早超过了,她如今正在积极准备慢慢回到大学的学习中去。
女儿的成长相对儿子的比较辛苦一些,对她对我们做父母的都是,但是,也正因为此,我们与女儿能够多相处生活在一起长一些的时间,这或许也是老天给我们的礼物。如果说一个懂事乖巧的儿子让我们觉得为人父母是一件轻松愉快的美事,陪伴一个敏感易伤艺术家型的女儿,却教会我们更多,有关父母的定义、有关生活的多磨、有关人性的细微,而这所有的一切完善了我们本身,也都是一对儿女给我们最宝贵的人生组成。
正如有为人父母者说的“所谓父母子女一场,不过是相互滋养。我原本以为自己为你付出一切,到最后才发现,成全的,原来是我自己。”
为此,我感谢我的一对儿女,感谢他们完整了我的人生。
我们华人对这类问题关注不够,性格,心理的事也很少有愿意说出来的。儿女们有这样的”问题“对家庭的影响,远远超过一般人的想象。
又看了几篇有关您女儿的文章,感觉她就是个艺术家。有个艺术家儿女的家长真的可能不会省心的。非常难得的是您的豁达心态。希望她,越来越好。 多谢分享。
多谢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