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 (131)
2008 (169)
2009 (193)
2010 (156)
2011 (142)
2012 (166)
2013 (142)
2014 (133)
2015 (94)
2016 (103)
2017 (120)
2018 (96)
2020 (48)
2025 (1)
雲蹤心語
第三点
这个刚过去的夏天,我到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参加国际短故事会议,与海外女作协的几位女作家们一起走进旅美作家李翊云的课堂,听她分享文学创意写作的体会。
李翊云近年在英文小说创作中获得许多奖项,在美欧文坛声誉鹊起。她提到一个“第三点”的文学理论,即当你进行创作构思时,小说里或者任何创意写作中,都不应该是两点一线的简单。比如说你刻画一对恋人,笔下不能仅仅是一对恋人这两个人物,那样不仅显得单薄,而且很boring(枯燥),应该有一个第三点或者说第三个人物。
记得三年前我在北京与一位导演一起写一部电视剧的剧本,导演也让我借鉴韩国电视剧的表现手法:但凡韩国的电视剧,里面的男女主人公身边都有一个闺密的角色。这样我们小说、影视作品无法表达的人物的心理描写和心理活动,就可以透过这个闺密的嘴巴说出来。李翊云说的文学理论似乎与导演说的影视剧人物的创造有着相似的原则。有道理吗?似乎有,却又不尽然。
我提问:在李安的电影《少年PI的奇幻漂流》中,一两个钟的影片,自始至终只有两个主要角色:少年PI和那隻老虎,并没有所谓的第三点或者第三者。观众觉得枯燥了吗?谁能说这部影片不是一部成功的影视作品?而电影的原著不是一部成功的创意小说作品吗?
李翊云说她没法儿回答。也许任何理论都有其一般的规律性,也就存在着某种特殊性。尤其是出类拔萃的艺术作品,往往不是遵循某一种理论,所以才显得独具匠心,特别难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