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 (131)
2008 (169)
2009 (193)
2010 (156)
2011 (142)
2012 (166)
2013 (142)
2014 (133)
2015 (94)
2016 (103)
2017 (120)
2018 (96)
2020 (48)
2025 (1)
刊登在《侨报》2016年1月19日 文学时代版 http://ny2.usqiaobao.com/e-paper/category/3456-1-19-2016.html
知道金门离厦门不远,只是没想到那么近!
站在小金门海边的一个小山包上,抬眼望去,厦门的高楼隔海清晰地林立着,楼顶上的避雷针都能看得清清楚楚。低头看看隔开金门和厦门的水域,似乎也没有多宽,心里说凭我那三脚猫的水性,估计若要拼着命,也应该可以游过去!
这样一想,脑海里不由自主就出现了好几个画面,都是一个表情的身着军装的男性,就站在我站着的那个山包上,看着对岸的厦门,想念着他们留在大陆的亲人…..
也许这里面有新婚就被迫离开新娘的新郎倌,如胶似漆的甜蜜还在心头荡漾,可是心爱的人却在海的那一边,不知经历着怎样的磨难?
也许这里面有被当着老娘亲的面被抓去当壮丁的小儿子,连最后一跪别,老母亲都没有看见!一晃几十年,青丝变华发,做儿子的来到这里,对着对岸的灯火长跪不起:母亲,你是否安好?!
也许……
这些可能的故事在我的心里交相地上演,我好像感觉到空气里有一股神秘力量在与我交流,清风吹过,我忍不住打了个冷颤,回转头来,只见一个个仍然保存良好的地堡和战壕,无声地在述说着曾经的历史和沧桑。
带领我们观看这一切的小金门的一名女作家说,当年确实常有人想游过来或者游过去,一边把这种行为叫做弃暗,另一边却叫作投明!其实,可能更多的是因为思念、因为向往、因为人性、因为不了解。而试图这么做的勇士们,(在我眼里,无论往那边游都是勇士,因为他们冒着生命的危险!)有一半都葬身在这海水里,连尸首都消失干净。那时候的水里有各种人为的危险,金门的当地人都听说过“水鬼”的故事,其实什么水鬼,不过是人为的阻拦罢了!
我很小的时候,大概是读小学的一天,南京城里忽然人人奔走相告:蒋介石死了! 那时候的我只知道蒋介石是个大坏蛋,他死了,似乎这个世界就该太平了!可后来似乎这个世界仍然纷争不断!一年多之后,又是一个震撼的消息:伟大领袖毛泽东也与世长辞了!这怎么可能,不是一直说是万岁的吗?我还特地问过老师“万岁是什么意思?”被告之“万岁就是活一万岁!”怎么一百岁不到就死了呢?!感觉世界末日到了!可后来发现这个世界照常转得很正常!而且似乎越来越好!
传蒋介石死讯的时候,我第一次听说金门这个名字。说的人是我们住的院子里的一个大哥哥,他说:“肯定是我们的炮弹打过去,把老将打死了!你们知道吗?我们每天都往金门打炮!”“ 每天!”他强调!大哥哥参过军,好像是在福建沿海一带,他的话,我们这群小把戏(小孩子)那是绝对深信不疑的!
在金门游玩的时候,金门的导游,一个跟我差不多大的中年人,说起他小的时候的经历,他说那个时候,大陆的炮弹有时是隔天打,有时是连着几天轰过来,跟两岸时政有关联。他那时还小,不懂那些事,但是知道炮火能要人命,他亲眼见到跑防空洞慢了一步的亲人被炮弹击中,顿成碎片漫天飞舞的情景,所以,只要一听到警报响,哪怕睡得迷迷糊糊的,也会立刻往防空洞里钻!他的童年就是在那样的担惊受怕中度过的!
在当年的防空洞今天的博物馆里,我看见来自两岸的不同的标语,一边写着“打垮共产党,人民才有活路!”;另一边送过来国际歌,高唱“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一边将毛泽东五马分尸,一边将蒋介石钉在历史的耻辱柱上!
更有趣的是,当金门酒厂招待我们女作家协会的人品尝金门酒和金门美食时,几杯好酒下肚,女作家中有大陆籍的人热血沸腾,站上舞台,放声高歌:我站在海岸上,把祖国的台湾岛遥望,日月潭水在心中荡漾,阿里山顶涛在耳边镇响……
熟知这首歌的我,听到立刻做手势,让舞台上的姐妹停止,她还一脸的困惑,她是想借酒兴表达对台湾同胞的思念之情,岂不知,这首歌,接下来最响亮的一句就是:我们一定要解放台湾!让那太阳的光辉照耀在台湾岛上!这如何唱得起?别人好酒好菜招待你,你却高唱一定要解放他们!
虽说这是一则现实中的笑话,可也或多或少地反映了两岸对彼此的误解和我们这一代从小教育的误导!正如我跟台湾籍的女作家们开玩笑:我们从小就被教育台湾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台湾女作家笑着对我说他们从小就被告之大陆人民穷到吃香蕉皮!所以,大家都想解放对方,大家都以为对方比自己苦不堪言!
而一个小小的金门岛,处在大陆和台湾岛的之间,长年遭受着炮轰和不安全感的时刻袭击,那里的人们是如何做到了几十年坚守在那块土地上?
也许越是艰苦,越需要一种精神支撑!在金门岛上,我最常看见的鲜红的大标语就是那触目惊心的“还我河山”!还有“三民主义统一中国”!“军令如山”!“毋忘在莒”!……
走在金门闹市区的老街道上,看着一个个店铺和满脸纯朴的居民,对比不久前在厦门的曾厝安闲逛时的感觉,那些美食都是相似的,民风却是金门岛的人更加朴实!曾厝安早已不复小渔村的样子,川流不息的游客,演绎着现代商业都市的气息;可在金门的老街区,我依然能看到青石板的路面,木板的店铺门,我依然能看到四四方方的小院落,院子中央那个上百年的老榕树,拖着繁多的树须,静静地守候着这片宁静的土地。
一条海峡,隔开了一块曾经相连的土地!两边的今天,孰是孰非,见仁见智!我只感觉都是我的乡亲,都是我的同胞!
那曾经的心碎和思念,到今天都成了故事和传奇!站在金门岛的小土堆上,望着对岸一片城市的灯火,我衷心祝愿:让战火和分离永远离开那里!不论如何岁月变迁,不论如何时代变幻,我的乡亲们,我的同胞们,都能拥有一片属于自己的天空和土地,在那里养儿育女安享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