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 (131)
2008 (169)
2009 (193)
2010 (156)
2011 (142)
2012 (166)
2013 (142)
2014 (133)
2015 (94)
2016 (103)
2017 (120)
2018 (96)
2020 (48)
2025 (1)
听导演说了一则笑话,觉得很好玩,就记了下来。
话说八十年代初,北京电影学院导演班77级的大学生们都是风华正茂的年轻人。
今天名震中外的大导演当年是风度翩翩的北京公子哥,跟着当年上海籍的同班女同学去大上海游玩。
上海的马路上,买花脸雪糕的老太婆正用木块拍打着木制的四方形的箱子吆喝:“雪糕,要伐?”
今天的大导演当年的北京小伙问:老太太在干吗?
上海小师妹回答:“老太太在卖一种只有上海才有的冰激淋。”
皇城根来的小伙子果然派头不凡:“给我三根儿!”说着“啪”地扔了一张十块钱的钞票在老太太买雪糕的木箱子上。
小师妹赶紧拉了拉大师哥的衣袖:“别,你买一根就好!我不吃的。”
大师哥一扬头:我一人吃三根儿!
买雪糕的老太太拿出三根花脸雪糕递过去,北京小伙子大口吃了起来,老太太低下头用上海话咕哝了一句:乡毋宁!
北京帅小伙问小师妹:“她说什么?”
小师妹拉着师哥赶紧跑:“叫你不要买三根的吗!她说你是乡下人呢!”
今天的大导演当年的北京小伙停步,当街激动地大叫:什么?我一下子买她三个冰激淋,我还乡下人?!
(不好意思,大导演太有名了,我就不公开他的名字出他的洋相了!)
引用互动百科:花脸雪糕(又名娃娃头)是外来品,中国最早的花脸雪糕出现在1983年,那是由引进的意大利生产线制作的,当年全国不过几条这样的生产线。以后的几年,各地的冷饮生产厂家都看好这个产品,纷纷引进,花脸雪糕便在全国风靡起来。
链接:http://www.baike.com/wiki/%E8%8A%B1%E8%84%B8%E9%9B%AA%E7%B3%95
-- 本人上海小市民
那您啦是:刚波宁?
可对他们也未落到好处,直到50年代中期以前,在西湖边碰到自以为是的上海人,问路时,如果不礼帽的问"嗨,到那里怎么走,我们同学大都给他指一相反方向的路"!
其实,抗日战时,老上海人都去四川.其后,上海商人不少是宁波客,中低层是苏北的多,49年后来了更多的山东人,改革开放后更多是外地来的各种人了!. 三代都是上海市的人很少了.现在不少自称上海人的人只会说"半吊子"上海话, 可把上海人的"精明"学会了不少. 我接触的上海人有好感的只十分之一二!
不过是南北差异罢了,博君一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