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 (131)
2008 (169)
2009 (193)
2010 (156)
2011 (142)
2012 (166)
2013 (142)
2014 (133)
2015 (94)
2016 (103)
2017 (120)
2018 (96)
2020 (48)
周末,我和先生决定早一点去星巴克,我们自己先在那里吃了早点,九点整,玻璃推门处走过来一位美国中年男人,满面笑容径直地朝我走过来,伸出手,我们握手寒暄坐下,先生问他想喝点什么吃点什么,他说他自己去买,我们坚持要为他买杯咖啡,这样他也就点了一杯普通的咖啡。我们三人坐下,史提夫很健谈,他知道我们想了解他,所以,他可能尽量把他和他的家庭讲给我们听。
我们知道他已退休,和前妻的问题主要还是围绕着孩子,他的前妻和他结婚前有过一次婚姻,那次婚姻留给她一个儿子,但是前妻教育孩子的方式,史提夫非常不赞成,是那种放手不管,我们所谓的羊妈!这个儿子不是史提夫的亲生,故而史提夫也不好过于干涉,儿子高中毕业,不去上大学,在家吃老妈用老妈的,还喝酒吸毒,最后好像进了社区大学,史提夫不愿这大男孩给自己小女儿有任何不良的影响,他自己是名警察,大概眼睛里揉不进沙子,看不得前妻一再容忍长大的男孩的恶习,与妻子因此诸多争执最后与妻子离婚,他选择在邻居的小镇买了栋不大的别墅,带着两条狗居住在那里,本来说好前妻周一到周五管女儿,他周末把女儿接过来同住,可是前妻对女儿仍然沿用了对儿子的放羊政策,史提夫忍不住,最后决定把女儿完全接过来,自己照管。前妻估计已被一个麻烦的大儿子弄得晕头转向,就乐得把女儿交给了前夫,自己轻松一点。
史提夫这样对我们说:孩子不学好,父母的责任推卸不掉。我们点头,说起我们中国人的“子不教,父之过。”这是同一个道理。不可否认,这个社会和环境对孩子的影响很大,但是在孩子成长阶段中,父母的引导和影响是孩子一生中个性、处世方式等的重要一环。
谈起我们小镇的有些富裕人家对子女的娇惯,他更是从一名小镇的警员角度说起这些年他看到的令人痛心的情况,他说每年高中毕业典礼时,他们警员会被派到中学维持次序,总能看到好几辆崭新的名牌车停在那里,他有看到过有一辆新车后面还拖着一个崭新的快艇,上面都扎着彩带,这是那些富人父母送给他们高中毕业子女的礼物!他对这种对孩子过分的在物质上的奖赏深表遗憾,我们也有同感!一旦父母依赖金钱和物质的奖赏去试图让孩子开心,物质的价值越大,贪婪越大,而喜悦越短,更多的要求会接踵而来。所以,一个孩子好的家教,与家庭的物质条件并没有正比的关系,很多有钱人比如医生律师的家庭的孩子会出问题,因为家里的大人太过忙碌,没有时间去管教他们的孩子,只能用金钱去填补对孩子缺乏管教的愧疚。我也是从来对所谓的羊妈称谓不表赞赏。教养子女是我们作父母的责任!不问不管孩子还沾粘自喜封自己为羊妈羊爸,是为自己不当的行为找的借口。史提夫觉得他的前妻也是以这种方式教育她的大儿子的,所以,今天的史提夫对女儿要求十分严格。
他对刚刚进入高中一年级的女儿说,你必须保持成绩在A和B以上,一旦拿到C,就是女儿转学去私立高中的时候,这个年龄的孩子没有愿意转学的,朋友对他们很重要,史提夫深明孩子的心理!他的奖罚制度分明,如果女儿的成绩单上,有一门A,他奖励她二十美元,并鼓励女儿存进银行,他说积少成多,这些钱再过两年等女儿有了驾照,就可以成为她第一部汽车的基金!结果是他女儿第一学期拿了全A的好成绩。
我和先生都感叹,老被女儿说我们是典型的亚裔父母,就会拿成绩说事儿,这两年都不敢再提要求她成绩怎样,可听史提夫这么一说,我们觉得和他相比,我们真的差远了,他比我们严格多了。和史提夫开玩笑,如果我女儿到他家去,希望他能把管教他女儿的规矩跟我女儿说一说,也让她知道家庭严格的管教,不仅是华裔家庭存在,美国家庭也有!史提夫说我们的女儿很幽默,常会说些笑话逗得人哈哈大笑,我们说女儿在外面人人都夸是小天使,只有在家才是小魔女!他理解地笑了,说这些女孩子都这样,平常他管他女儿做家庭作业,女儿会给他白眼球,但是他会装作没看见,该怎样还是怎样,他女儿每周五天下了课参加垒球队的训练,傍晚他接了女儿回家,吃了饭就管她做作业,女儿必须在他的视线范围内,不能磨洋工和开小差,做完功课想玩什么都可以。
估计是史提夫管教甚严,她女儿加上跟爸爸一起住没有玩伴,(像我小时候一样,特别喜欢与小朋友一起),所以三番五次邀请我女儿去她家过夜,我们因为不了解史提夫一直没松口,不过曾经邀请他女儿到我们家睡过夜,维克多利亚一来,就和我女儿粘在一起,两个小女生躲进了女儿的画室中,玩电脑、唱歌、聊天,跟我们没有多少接触,要我们提醒两人才知道该睡觉了不早了,早晨起来,女孩子很礼貌,跟所有的人打招呼,吃了早饭,史提夫来接女儿,对我们说谢谢邀请他女儿过夜。
这次我们因为要带儿子去面试,女儿坚持一定要去维克多利亚的家,先生和史提夫已经见过好几次面了,我和史提夫算是第一次照面,,咖啡馆的一席谈之后,我们算是比较放心了,但是,这篇文章的上集贴出来之后很多读者跟贴,大家的七嘴八舌让我又有些七上八下的。先生看我被读者的评论影响,劝我说这个世界上总存在不同的人不同的看法,我们有时也只能选择相信自己的直觉。
出外的那几天,我们与女儿联系不断,得知史提夫管她做功课,带俩个女孩子去吃匹莎,还带着她们俩去看垒球比赛。大部分时间是俩个女孩子在一起,窝在房间里玩她们感兴趣的东西。也许我的短信太频繁,女儿有些烦,说:“妈妈,我很忙的,你没事做吗?我和维克多利亚玩得很开心!”
回到家先生第一件事就是去接女儿,见到史提夫,他说:“你们的女儿是个好孩子,行为规矩,是个小开心果,我们一起渡过了美好的三天时光!”
这就是我们和史提夫周末的咖啡约的前前后后。
哈哈哈,真是哭笑不得!
Sounds like your daughter had a good time:)
中国人有“子不教,父之过”,可是有些父母觉得父母总是对的,给
孩子交了基本的学费就不得了了,对孩子不管不顾没有关心爱护,没有交流沟通,在他们的词典里从来没有“爱”这个字。就指望年老后有孩子赚钱养他们孝敬他们,非常有目的功利心的所谓“付出”,可笑可恨!学校里的知识有老师教,但是为人处事方面确实要父母引导的,没有父母的引导孩子需要走很多弯路,如果幸运孩子碰巧读到了有用的书籍或别的人生导师那还好些,但如果没有那可能要多走很多弯路。
要是父母都像你们那样就好了,你们和史提夫都做的很好,值得称赞。我将来为人母,要向你们多多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