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资料
BeautyinAutumn (热门博主)
  • 博客访问:
归档
正文

海外华人的身份认同...青少年和家长小组讨论

(2013-02-05 06:26:52) 下一个

所谓的身份认同,在海一代(第一代移民)和海二代(ABC:American Born Chinese美国出生长大的中国人)之间有很大的不同。

最早就提出这个问题的可以追溯到当年谭恩美写的《喜福会》。这位上个世界五十年代出生在加州旧金山湾区的第二代华裔,1989年发表了小说《喜福会》,不仅对美国文坛冲击大,而且对整个美国主流社会也是大冲击。她这部自传体的小说在母女关系和中美文化上的描述,引起了文学界和美国社会的全面关注,当中文字所表达的一种身份认同其实也是非常明显的,这不仅仅是语言上的不同,也不仅仅是文化和价值观上的不同,我看到华裔女性在一个白人社会为主的社会里寻找自己身份的一个成长经历。谭恩美最初对她的祖母和母亲是以一种批评和审视的角度去写的,如很多华裔第二代一样,他们痛恨父母领他们去中文学校,痛恨父母逼他们学钢琴,父母旁若无人的大声说话让敏感的第二代引以为耻…… 是若干年后,当谭恩美的父母都已归天,这个当年恨自己长着一张亚洲人的脸的海二代蓦然回归,住在曼汉顿的住宅里招待记者的她,身穿一袭香港师傅做的中式旗袍,端着咖啡,谈着东西方的种种冲突和融合。我在想,几十年的岁月,她并没能完安挣脱她身上永远拥有的中国人的烙印,相反,她可能终于明白她的母亲和外祖母那两代华裔女性所留给她的珍贵之物,也间接地成就了她今天的辉煌,静下心的她可能终于知道她就是那样一个既中又美(或西)的综合人!

谭恩美之外的另一个ABC,我想提到的是刘柏川,刘柏川这个生长在郊区的白人富人堆里,讲英文长大的纯真中国血统的男孩,床头放着父亲写的他看不懂的中文文集,在他父母刻意营造的环境中无种族意识的成长,却随着社会阅历的增进,一点点体会到周遭不可避免的种族差异这位出生在上个世纪六十年代的海二代,父母是来自台湾的外省人,他出生在美国的东部,不仅从小生活在富裕的白人社区里,长大了更是娶了位白种女人为太太,在他写的自传体的书里,他反复强调“ The Accidental Asian ” ,不是海外华人,不是在美华人,更不是美籍华人, 而是亚裔更是偶然(性质)生为亚裔美国人!我觉得其实他最想说的他就是美国人!可是等他有了自己的孩子,他的白人太太却带着他的孩子去上中文学校,他在电视台里接受采访时,不由自主会把自己放在美国亚裔的立场上代表他们回答问题接受挑衅!一圈走下来,他是不是最终发现刻意营造的几十年的美国人的形象,不经意间就会变回到原形!原来他仍然是亚裔的一员,无论他英文说得多溜,思维多么得美国化,地位到达了怎样的高层,那些根深蒂固的原来不是他想不要就消失的干净的!

(相关文章:偶然生为亚裔 The Accidental Asian 上    偶然生为亚裔 The Accidental Asian 下

最后还想提的是不久前风靡整个美国和华人世界的篮球明星Jeremy Lin林书豪,当林旋风刮起,美国人说林是美国人,华裔世界一面倒,无论是中国大陆还是台湾都说林书豪是中国人的骄傲!媒体逮住林书豪问他身分认同的问题,林书豪巧妙地回答:你们都了解我的背景,我的父母、祖父母、我的出生地来自哪,其实不必太专注这个问题。真实的在他心里,他难道从来没关注过这个问题吗?!

除去这些名人的身份困惑和认同,我们这些普通的人呢,普通的海一代和海二代又怎样看这个问题?

在刚过去的周六晚上,我们青少年和父母沟通小组聚会所讨论的话题就是有关华裔的身份认同。几乎百分之一百,海一代也就是我们这一代新移民,认同的是:我就是个中国人!无论我是否已加入了美国籍,无论今天是中产阶层或者还挣扎在下层,或者幸运的话经济上已处于少数的上层人士,我们的身份认同就是三个最简单的字:中国人!

每四年一次的奥运会,是最看到我们自我身份认同的时刻,我们为中国队而欢呼,为中国国歌的奏起而骄傲!虽然我们回到中国,发现我们已不再完全属于那里,那里的同胞也不再对我们同眼相看,我们与曾经养育我们的那块土地的差距在日益拉大,但是,无论怎样,改不掉我们那一颗中国心!说起来好像有点肉麻,像表决心似的。况且如今在中国, 年轻愤青倍受欢迎,我们这样高喊爱国的人似乎反而不合时宜了,可是,真的只有生活在远离祖国的地方,才能真正体验那份中国人的顽固和坚持以其这当中的酸甜苦辣!

我们的下一代怎么看这个问题呢?十四个孩子中,四个孩子认为他们是中国人,三个孩子认为他们是美国人,七位孩子认为他们是中美混合体。孩子们说如果把今天的他们放回到他们爸爸妈妈的中国去,他们不会适应那里,至少在刚开始会很难适应!

孩子们提到和父母那一辈的区别,他们普遍地认为他们的父母即我们海一代太Aggressive,他们与父母们在价值观上和事物的优先权上有很大的分歧,比如父母们总爱强调学习的重要性,孩子们对中国人的学而优则仕表示不完全赞同。海二代觉得中国人太看重金钱和事业,美国人(也是孩子们比较倾向于的)是体现个人价值以及生活的愉快。

孩子们还毫不客气地谈到对父母那一代以及父母的父母存在的一些问题:对下一代要求死板严厉,没有幽默感,吃饭时不注意仪表,咬噘很大声,公众场合大声说话,不懂得合时的衣装,没有时尚感念……哈哈哈,我们海一代都清楚的,孩子们虽不客气,却真的是一针见血。

我也说起中西文化的差异,记得我二十多岁时,我父亲从中国第一次来美看我,我总爱提醒他吃面条不要发出声音,我老爸有一次实在忍无可忍,指着餐厅里的一老美对我说:“你觉得他那个死样好看吗?”那个老美刚啃完鸡腿,正把沾满酱汁的手指逐个放进嘴里嗦着舔着,这在中国人的眼里是非常上不了台面的样子!我想跟孩子们说得是,如果我们能了解不同文化的区别,我们就能以宽容的心去看待不一样的事情和标准,当然,这很多时候需要时间和经历,从二十多岁到今天四十多岁,我用了二十年的时间走过两种文化的鸿沟,孩子们才十多岁,我们当然不能用我们的眼光去要求他们,但至少我们可以在平常的生活里给他们一份解释,让他们了解到中美文化的不同之处,培养他们取长补短,拥有一个宽容和平和的心态。

我们青少年小组谈论这个身份认同的问题,也发现,父母们比孩子们似乎更加在乎这所谓的身份认同。

我也举两个例子:两年多前,我们刚从加州搬来美东,有一天,我们全家四口前往纽约市逛商店,进了商店的大门,店里的服务员问我们:“你们来自何方?”记得当时十四、五岁的儿子,很有些不舒服地回答:“我们来自加州!”虽说那位小姐没有继续问下去,我知道她之所以这么问是因为我们一家亚洲人的脸,可能是好奇可能是找话题说,这对我来说没什么,可对于孩子来说就可能为这张与众不同的脸而尴尬。这件事我印象深刻,但两年后我重提起,儿子说他不记得了,而且即使别人那样问,他回答来自加州也正常,并没有更深一层的意思(我分析的)在里面。

还有一个例子是发生在一周前,女儿期中考试结束的那天,我开车接了她就带她去商业中心放松一下,我们母女俩走进一家时装店,在围巾柜台翻看着各式各样的围巾,营业员小姐过来,也是一句:“你们来自哪里?”我立刻想到旁边的女儿,怕她不舒服就立刻代答:“我来自中国,是中国人!但是我女儿生在这里长在这里,你这样问,她可能就会告诉你她就是来自这里!”女儿清楚地记得刚发生过的事情,但是我提起,她似乎也说那没有什么,她没有觉得太过不舒服。我不禁反省,是我们做父母的太过敏感呢?还是这个所谓的身份问题总要到某一个程度才能真正浮出台面?

记得好几次 ,在不同的场合,美国人会看着我们的亚洲人面孔,问:你们来自哪里?如果我们回答:来自某某州,问的人似乎并不罢休,很多时候还会继续问:你们最初来自哪里?直到你回答来自东方的某个国家,他或她的好奇心才算真正满足了!也许,也能这么理解,我们在中国,听到别人有不同于当地口音的,也会问相似的问题,所以也可以说这很正常。

但正如一名母亲说的:别人眼里你的不同,很多时候并不是瞧不起你,但确实是觉得你跟他们不一样!这种不一样,如果你能坦然接受,那就没有什么。有一天我们都能懂得,我们每个人都跟他人不一样,做我们自己(Be yourself)才是最重要的!

[ 打印 ]
阅读 ()评论 (16)
评论
唵啊吽 回复 悄悄话 回复julienmum的评论:
I like the word of Chinadian!
nbee 回复 悄悄话 直到基因被稀释干净的那一天前,即使你自己不在乎,很大度,啥都想的开不多心,很多情况下还是不够的。在日本人被送到集中营的时候,他仅仅自己宣称自己是地道美国人就够了么?
博主的做法很值得赞赏。有的时候,确实不用多想,但有的时候对你的冒犯,如果依然像这里某些留言所说,你自己还秉持不多想的心理,中国人不中国人根本不重要,那只能说你毫无自尊了。
Sic~semper~tyrannis 回复 悄悄话 当年的《河殇》里有这样的一些话。

变法之艰难,或许就难在我们总是担心中国人还是中国人吗?我们似乎并不知道,在以往西方的二三百年里,不论是文艺复兴,宗教改革,还是启蒙运动,西欧人至少从未担心过,在改革之后是否会变成不是意大利人了,不是德意志人,不是法兰西人了。唯独在中国,这是最大的忌讳。这或许正是那黄色文明的沉重之处和浅薄之处。 

是不是中国人真那么重要吗?ABC这是一个很荒谬的概念。生长在美国,为什么还是中国人?似乎只有中国人用这个词。Chinese American (华裔美国人)更接近事实一些。
金笔 回复 悄悄话 更正一下你的概念,按正规的算法,ABC才是第一代,我们不是第一代。
julienmum 回复 悄悄话 我家孩子说他是Chinadian。
horsehorsetigertiger 回复 悄悄话 Just remember, this land is your land and this land is my land.
Leothecat 回复 悄悄话 回复红茶绿茶菊花茶的评论:
我的ABC孩子𣎴到十岁就去过中国五六次,每次回来都说中国如何的比美国好。我不得不提醒他不要在同学面前这样讲。 不过小孩子们一般不会讲假话,
十面埋伏 回复 悄悄话 你们带孩子去中国城走一趟,看看那些弯腰曲背,大声喧哗,吐痰,推搡拥挤的人群,再看看遍地脏水,烟蒂。闻闻鸡鸭店冒出的臊气,再问问孩子愿不愿做个骄傲的中国人?
炅龙 回复 悄悄话 移民离开他/她的祖国那一刻,带来了祖国那一刻的文化价值观,永远冻存了。移居地的文化对一个成年人来说是不可能完全接受的。可祖国的文化是进化的,当你回故乡时就会儿童相见不相知,笑问客从何处来了。
欢颜展卷林中闲坐 回复 悄悄话 中国人要在美国有犹太人的地位,还有路要走。
犹太人会互相帮助,中国人则分成很多小团体。即使是争取共同利益,如反对 Affirmation Action 的对亚裔入学的歧视,也不能有效组织起来。

我认为西方教会组织的一个好处,就是训练团体与人暂时搁置分歧,在有共识的议题上合作。
ca981 回复 悄悄话 说得好!

红茶绿茶菊花茶 回复 悄悄话 我儿子今年11岁,他的游戏的PASSWORD是Chinaman。如果人们问他是哪里人,他的回答是,在中国的时候是中国人,在美国的时候是美国人。在他7岁的时候是个分水岭,之前他认为自己是美国人,在09年的春节我们带他回北京过年之后,他就开始认为自己是中国人了。因为在那之后,他的理解:中国人很有钱,因为过年谁都给他钱,他从来没有过这么多钱;中国很棒,这次回国刚好是奥运之后的第一个新年,北京还很有奥运的气氛,我们带他去参观了奥运场馆,照了相;中国好吃的好玩的东西很多,美国有的中国都有,美国没用的,中国有。最重要是回到美国之后,他给班里的同学做了一个PRESENTATION,把这次中国的旅行用照片给孩子们讲解,把这帮美国孩子羡慕得,都嚷嚷要去中国。因此我儿子在面子上得到了最大的满足,很以自己和中国的关系为骄傲,整天吹中国如何如何好,还在学校教小朋友中文。自此之后,他就对中国有了认同感,毫不犹豫的说自己是中国人。
唵啊吽 回复 悄悄话 由于《排华法案》的历史原因和冷战美苏对立的缘故,美国人一直没有认同华裔是美国人。从那些“你从那里来”的问题来看就有这种潜意识:“这片土地是我们的,接纳你们是我们的宽容”。所谓“宽容”,就是我讨厌你,不过我高贵有礼貌。后来,在“融入主流”的教说下,西化的华裔也开始要“宽容”新华裔了。要他们和中国联系起来他们很不自在,潜意识就是“寄人篱下”做不让西人讨厌。这就进入了恶性循环:融入主流就得去中国印记,去中国印记就得讨厌所有与中国相关的东西。结果本来是西方人不想歧视都不行了,华裔自己就歧视中国文化吗。

华裔身份认同,首先要自己到自身是骄傲的美国人,没有华裔就没有跨大陆铁路,没有跨大陆铁路就没有美国工业革命,美国就可能会像巴西和秘鲁一样被落基山脉隔为两个国家,没有跨大陆铁路连接两大洋,美国就没有地缘优势取代大英帝国。王清福人权运动比马丁路德金早,比甘地早。可以说,华裔对现代美国工业、商业和民主社会建设贡献巨大,华裔和欧洲殖民、土著印度安人和黑人奴隶一起,组成开创美国的建国四族裔。华裔要有这种主人翁态度,有这片土地的主人翁态度,尊重自己,尊重自己的文化,尊重尊重自己族裔同胞,才能不受其他族裔歧视。自己不尊重自己,做华裔做得抬不起头,让别人不歧视都难。谁能请一个自己作贱自己的人同桌吃饭呢?

以人均来说,华裔是美国隔族裔中贡献最多索取最少的族裔。至今如此。铁路华工拿白人一半的工资做白人无法完成的工作。博士博士后拿这里普通工人的工资解决常人无法解决的学术研究科技难题。今天华裔投资移民,拿财富稀释白人的债务。信息技术开创阶段,没有人有工作经验可谈的时候,是大批华裔做开荒牛。

华裔应该是骄傲的美国人,以具有中国文化传统而骄傲。由于中国文化,华裔心地善良、吃苦耐劳、聪明能干、是美国建国骄傲的族裔。

我们的子女在学校写作文,教师节写孔子,因为教师节是孔子生日。戒毒日写林则徐,因为国际戒毒日就是虎门销烟的纪念日。马丁路德金日写王清福,王清福是美国人权运动最早的前驱。感恩节写铁路华工,要对铁路华工心存感激。写华裔为美国建国四族裔中骄傲的族裔,这应该成为大众流行文化的一部分,应该从每个华裔子女作文中骄傲的反映出来,这样可以培养我们族裔的自尊自爱,从孩子做起,坚持两代人,就有可能铸就一个自尊自爱的华裔,一个不受歧视,为其他族裔平等看待的族裔。要人尊重,首先自己得尊重自己。
ahniu 回复 悄悄话 Great words. Thank you.
To be an american, race is not an issue at all. As long as I uphold these words, I am a true America.
We hold these truths to be self-evident, that all men are created equal, that they are endowed by their Creator with certain unalienable Rights, that among these are Life, Liberty and the pursuit of Happiness.--
My kids are American with Chinese heritage. I am a Chinese American.
寒枝 回复 悄悄话 很多时候,美国人问我们是从哪里来的,有着非常单纯的动机:
1。 他/她刚刚学会了一句中文,想要炫耀一下,但是需要先确定你是中国人:)
2。他/她刚好有一个好朋友是中国人,
3。他/她刚刚去中国/日本/韩国旅游回来,想要跟人聊一聊。
其实我们对这个问题大可用平常心来对待。我一般都会非常高兴地回答我是中国大陆来的,还有我来自城市的名称和在中国的地理位置。
沉鱼 回复 悄悄话 如果说一定有必要把这个问题搞得这么复杂的话,那可能是美国的帝国主义教育太深厚了,非要强调美国,美国人。

对于我这个从出生开始就不停在换地方生活,待过2个国家5个城市的人来说。这种类似于城里人乡下人,上海人外地人,中国人法国人美国人的所谓身份认同的东西已经看得很淡了。我就是个地球人,我就是我。

我孩子生长的环境也很混杂,哪里的人都有,意大利人,俄罗斯人,葡萄牙人,当然有本地的法国人。都说法语,也彼此教对方自己的语言。我女儿在幼儿园里中文课开得好得很,小朋友说不好,她还会安慰人家:没事,你是讲法语的,不会正常。人问她从哪里来的,她也会回答:我从巴黎来,生在巴黎,长在巴黎。我一直都跟她说:你既不是中国人,也不是法国人,你跟这两种人都不一样,你是长在法国的中国人。两种文化你都有,你跟这两种人都有相同的地方,也有不同的地方。

反正巴黎外国人多的是,正常得很。至于他们以后,我现在都不操这心,我看他们着人口分布趋势,法国人已经只占一半了,再往下走,谁是少数族裔都不一定了。就像我以前房东老太太说的:"你操这心干啥,40年,世界变化会很大,现在就已经不是我们当初时候的样子了,再过40年,谁知道变成什么样子,说不定大家都世界公民了,谁还管你从哪儿来,要到哪里去。"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