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 (131)
2008 (169)
2009 (193)
2010 (156)
2011 (142)
2012 (166)
2013 (142)
2014 (133)
2015 (94)
2016 (103)
2017 (120)
2018 (96)
2020 (48)
2025 (1)
接下来的三天里,我们分别在Millburn、Chatham 和Livingston三座小城里看了近四十栋房屋,平均每天每城看房十二、三栋。
第一天我们在Millburn城中转,这个城市是我们的第一选择,城市的中心就那么两条街,非常类似我们现在居住的靠近史坦福大学的加州小城,高尚住宅区、新潮时尚的城市空气,加上被树林覆盖的自然保护区,还有当然是一流的学区和便捷的交通……我们在十一二栋的房子中筛选下来,有那么两三栋还算说得过去,其他的不是我不满意就是他不喜欢或者我们俩都看着不顺眼。
下午三点左右,一圈房子“轰炸”结束。经纪下班,我们开车去纽约城中闲逛。没想到周末进城竟是那么艰难,我们在荷兰隧道口前足足排了一个小时的队,才慢悠悠的进了隧道,到了曼哈顿,我们第一站通常是小意大利,谁知找停车位又是近一个钟头,等终于坐在那家被称为意大利甜奶卷大王的咖啡厅里,我看看表,已经是晚饭时间。意大利咖啡和甜点赶走了我低落的情绪,走出去本来想再去大都会博物馆和第五大道逛一逛的,可是开车的人气不过排了两个钟头的车队,就喝杯咖啡吃块奶卷,拉着我非要找家好吃的餐厅继续他的美食之旅,最后,等吃过晚饭夜幕低垂,夜风也开始肆虐,我被那股冷风一吹,什么大都会都顾不上了,钻进汽车就要求打道回酒店。回酒店的路上,我已经开始正视这种我不太适应的天气,潮湿还好,江南的气候也是水分很多,但是寒冷却让我怕怕。这还是初春,想象一下四五个月的冰天雪天,我心里开始对举家搬迁之事敲起了退堂鼓。
第二天继续看房,这次去的是一个叫“Chatham”的小城镇。这个小城被评为新州最适合居住地,那里的房子和院子都要比Millburn 大,最主要是那里浓厚的乡村气氛,那种让人觉得干净、安宁的氛围。我们看重一栋二十多年的殖民地住宅屋,不仅宽大而且让人感觉温暖,住在里面的老先生曾是美国部队的将领,因为儿子(也是当今美国部队的将领)和华裔媳妇在俄勒冈州刚刚离婚,老先生在媳妇的求救电话之后,决定移至俄勒冈州帮助他的孙儿孙女, 所以想卖掉这所他二十多年前建造的家宅。那个房子坐落在一个小山岗上,厨房看出去就是一片树林山景,我想象坐在有扇窗户可以看到山坡的花卉和树木的书房里,读书写字一定成为最享受的事情。周围的邻居据老先生说四个都是医生家庭,我们沿着山路漫步,感觉真是非常之好,四间睡房加一间书房,偌大的客厅不仅放一架三角钢琴绰绰有余,温暖的家庭间巨大的玻璃窗一窗优美的山景,还不算地下室三千多尺的居住面积和一亩多的带山坡的土地,价格是住在加州的人不敢相信的八十万!
那天和经纪分手之后,我们两人又回到这所住宅前,前前后后左左右右地仔细瞧,什么都好,只有一点:我担心那山坡地到了冬季,冰雪覆盖时,我如何开车出门?老先生说他有个用了很多年的铲雪工人,非常称职,可以介绍给我们。我心里依然没底,家里那位从太平洋彼岸的大都市来的人对这种乡村生活一下子莫名的热衷,我问他常期居住在这里,会不会寂寞?他大摇其头的回答:“这不是你要想要的‘桃花源’吗?”可我那是做做梦而已,我是向往“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闲情逸致,可真要我“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般的生活,那还是有距离的。我知道我这个人的问题所在,我一直都是游离在梦幻和现实之间的。
不管怎样,那间房屋成了我们可以考虑名单上的一个。
第三天,我们接着看,这次去的是叫“Livingston” 的小城。那个小城据说华人(或亚裔)比较多。出来之前曾征求过儿子的意见,是否在乎亚裔不多的学校。 儿子在加州可能从没有经历过真正的所谓”少数族裔”的生活,加州湾区的亚裔虽然比白人少,但是在经济能力和社会地位上从来比其他的少数族裔要高很多,至少我很少感觉自己是异类。 儿子比较成熟,知道东部的社会结构与西部差别很大,回答我说:“我当然不希望自己是班级里唯一的一个亚洲人面孔!”所以,去Livingstonz看一看,主要是为了儿子。
那个小城的房价比前面两个小城要便宜一点,我们看到一栋六十五万的全新房屋,车道还没造好,与我们加州圣何西的房子有点接近,四间睡房,客厅家庭间正规餐厅一应俱全,还有一个非常大的阁楼, 只是没有地下室。但是全新大约两千八百尺,厨房里的Sub-Zero 巨大的Build-in 冰箱,电器都是一流的牌子,要价才六十五万。可是,这座城市实在乏善可陈,我们自己逛了两圈,觉得毫无特色,没有特别吸引我们的地方。中学是不错,高中部新造的大楼气派宽敞,只是家里那位对这个城市不大感兴趣,加上他觉得既来东部,房子怎么可以没有地下室?我们于是基本上划除了这个小城做我们未来家园的可能性。
第四天开始,我们有一系列的与四个城市的高中部约谈的约会。我们来之前就开始与中学联系,希望能参观校园,还能从学校的人员那里了解一些情况。家里的那位是个非常严谨的人,所有学校的AP课程和学生种族比例以及师资情况,他都作了一番研究,我们有备而来,决定我们是否搬迁的另一个重要因素就是孩子的教育问题。
待续
前一篇: 近纽约情怯…再访新泽西 上
冰青:好久不见,一切可好?
Thank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