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 (131)
2008 (169)
2009 (193)
2010 (156)
2011 (142)
2012 (166)
2013 (142)
2014 (133)
2015 (94)
2016 (103)
2017 (120)
2018 (96)
2020 (48)
初去上海,听上海人说肉馒头、菜馒头,不知为何馒头里要加肉和菜?后来,明白了上海人把包子称为馒头,故而肉馒头便是肉包子,菜馒头实乃菜包子。
上海人似乎对一种小肉包他们称为生煎馒头的特别得热衷。 上海大街小巷的生煎馒头店少说不下几百家。走进去不大的店面通常都是人满为患,简简单单的桌凳拉开坐下,旁边不久就会有人站着等你的座位。一两生煎馒头通常四到六只。 生煎馒头说穿了便是水煎小肉包,上海人喜欢把肉包子的捏口处往下放,那一面的皮厚,被油煎得金黄香脆,另一面稍薄一点,被水蒸得白白胖胖,再在上面洒上一层芝麻,就一小碟被上海人用水冲淡了的镇江醋,再来一碗飘着香菜末和两三片牛肉片的咖喱牛肉细粉汤,早点、午餐或是下午茶都可以这般吃法。
我在上海读书的时候,周末与同学南京路淮海路地逛,饿了就买二两生煎馒头。那时候,我们常去的是一家国营连锁店,名叫“丰裕”的。
嫁给一个上海人之后,才发现,生煎馒头对上海人有种无法抵抗的“诱惑”!在美国的中餐馆里,但凡看到“生煎包”,那是一定要点的,可是,十有九次,点上来的肉馒头令人倒胃口。偶尔一次,味道还说得过去,可是,人家一看包子的捏口朝上,肯定要评论一番“这个生煎包不正宗!”即使味道过得去,那“卖相”却离家乡的差了十万八千里。
每次回国,在上海的第一个早晨,睁开眼就是满世界地找生煎馒头店。“丰裕”小店的招牌还在,却大大的今不如昔了。今天的上海人会对你说:“生煎馒头啊,侬要去吴江路上的小杨生煎去吃! 米道哪能?(意思味道如何?),不要太好噢!(意思是好极了!)”我们自然免不了俗,每次都会去报道!
小杨生煎在南京西路和石门路的交口处,吴江路美食街早已名声在外,其实那里大多是小吃,要想在那里吃国宴是不可能的。 小杨生煎两片小小的店面前永远排着长队,排队买筹码,再等座位,生煎要排队取,咖喱牛肉汤送到你的台子上。那生煎的特色是皮薄肉多,最主要是一咬一包汤,里面的汤汁赛过任何一种灌汤小笼, 那口味却比小笼包香得多!不要提家里的那位上海人是如何沉迷小杨生煎,就连我正宗南京籍的父亲,在上海住了几年之后,也成了小杨生煎的忠实追随者。
小杨生煎
在那里,你大可不必为了有人站在你身后等座位而不好意思,要知道站着等的人极有可能是哪家大公司的老总!所以,上海人说“侬不要拎不清哦!伊拉白领妹妹一样着套装裙拎了小皮包立了小杨生煎的门口头,排队等奈咳。”
前年在上海,陪着家里的那一位在虹口区闲逛,想找寻他童年外婆家的踪影,多年前的虹口弄堂,早已被一栋栋大楼所取代,童年梦难觅!但是,却让我们撞到一家生煎馒头店“金彪生煎”,名字取的怪异,但是那生煎包真是没得说。感觉比小杨生煎还棒!
在美国,我没事时喜欢做菜为乐,学会了做面食之后,就开始向生煎馒头发起进攻。一回生,二回熟,如今我自创的生煎馒头时不时也能凑凑数。上海来的家公吃了我发明的健康版的生煎馒头,一个接一个连说话都忘了,吃完才想起问了一句:“拿各德有生煎馒头卖呀?(意思:你们这里有生煎馒头卖呀?)”,看来我赶上生煎馒头店的大师傅了,也算稍有功成了!是不是?
自创健康版生煎
生煎菜谱和做法,请点击下面的字:
千里共婵娟:中秋词歌食 (只把白面换成一半白面一半全麦面就行了)
美国没有正宗的上海生煎包,再配一晚小馄饨,就象活神仙了.哈哈..
口水。。。。一起流。。。。
金彪生煎在四川路和咋铺路一带。吃得好记得带两张照片回来。
周末见啦!
自己做啦,我的文后附有菜谱的。
我也是从虹口区来的。我家老房子在山阴路上。
妹妹提的这个“金彪生煎”在哪里呀?请告知具体地址,谢谢。
我夏天要回去战高温了。一定要吃的DD有:生煎,杨梅,茭白和香无森。。。呵呵。。。
不过,说实话,回国的时候,也不敢象小时候那样,把生煎当饭顿顿吃,很担心现在的生煎里有什么不明物质。
哎,以后有机会找个菜谱,自己做
是肉的原因吗?还是手艺的问题?
那一家生煎馆在美国算不错的了,你说得没错,比丰裕毫不逊色,不过,比小杨还是差一截。
那句话可是一位上海老太太说的哦。:)
是地,感觉回到大学生宿舍,那会儿我们都用搪瓷盆打饭吃。
牛肉锅贴还没攻下来,等我有了成就一定帖上来。
方大侠又神龙见首!你来湾区可早来,晚了我可消失了哈。
呵呵,嗲来,80后MM 讲的上海闲话嘛。
阿拉小时候吴江路美食街还是小菜场,现在不谈了,好吃的东东不要太多哦,馋唾水嗒嗒点。
那搪瓷盘子看起来也很亲切。
让人思念在国内的生活。。。
海云如果知道怎么做牛肉锅贴的,麻烦帖上来哦。我试了几次,皮倒是脆脆的,里面味道完全不对啊。
牛肉锅贴不算上海小吃,但可以算是金陵小吃。下次你去南京品尝牛肉锅贴,夫子庙或铁心桥的牛肉锅贴美味无比。我也是粉丝之一。
是啊,八十年代初中期的上海可谓领导全中国的时尚风潮。什么衣服说是上海买的,那大多错不了。润先生那会儿也是时尚青年哦。
瞧你的网名也够生猛的!估计生煎馒头你可以一口两个。
挺好滴!
生煎好。找时间去寻寻。
1984年,头一次到上海,早晨去餐馆,要四两油条,一大碗豆浆,人家问几人吃,我还奇怪。后来,我一人守着一捆油条大吃,海人们都来瞅一眼。看来“东北佬”就是生猛。
那时,粮票有半两的,我就奇怪,因为一两都是塞牙缝。
this is good, old ti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