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调也可重弹

外面的世界很精彩,外面的世界很无奈.不要问我从哪里来,揣支毛笔漂四海.
个人资料
  • 博客访问:
正文

快乐的童年 (回首往事1)

(2007-01-17 08:35:44) 下一个

                     快乐的童年

        和许多同龄人一样,我的童年是在“少年不识愁滋味”中度过的。我的记事则随着年龄的增长而与时俱进。

        依稀记得是在 1951 年春暖花开时节,母亲带着我离开家乡乘船坐车,几经碾转到了江苏沙洲县,前来接我们的是一个大高个儿、穿着军衣的英武军人,他就是我的父亲。那年我 5 岁,这是我第一次出远门,一切都感到新奇。每到周末父亲就带我们去看戏,看武戏我还兴趣盎然,看文戏就打瞌睡,经常是父亲把我背回家来。过了没几个月,父亲调到江苏海门,我和母亲带着简单的行囊也跟着到了海门。

        1952 年我上了小学,这一年,我有了第一个弟弟。

        1954 年父亲又调到江苏如东,母亲带着我和弟弟也到了如东,接着又增添了两个弟弟。

        1957 年秋天,母亲响应军官家属回乡参加生产劳动的号召,带着我和三个弟弟,告别了军营,回到了分别六年的故乡江苏启东。

        回到乡下的第一件事就是翻修老屋,把原来的三间草房翻成了坐北朝南的三间瓦房,那是我们全村最漂亮的房子。

       记忆中的家乡很美,典型的田园风光。我家的四周是一条两丈宽的河沟,淘米洗菜的水桥边是一棵合抱的垂杨柳,树下是一丛菊花。一条直路从场院里通往村前的横路。沿着直路再往南走 300 米,便是一条横贯全县东西的大运河。我家屋后是一片茂密的竹林,左侧是两棵柿子树,一棵桂花树和一棵腊梅树。右侧是一溜猪羊圈、鸡鸭棚和柴禾屋。母亲极爱干净,窗明几净,收拾得一尘不染。受母亲的影响,我们兄妹几个从小就爱干净,这个习惯一直保持到现在。母亲是个左撇子,干什么活儿都是左手。她的手很巧,纺纱、织布、裁剪衣服、做鞋子、绣花,样样都行。母亲很重视节气,每逢二月二、三月三、清明、端午、七月七、中秋、春节、元宵节,都要做好吃的。我跟着母亲学会了蒸年糕,做元宵、青团、酒酿,包粽子,炸巧果。

        在外面转悠了几年的我,回到乡下一切都感到新鲜。我在自家的河沟里种上了菱藕,栽上了一溜杨柳和桃树。第二年春天桃红柳绿,引得蜂飞蝶舞。

        学校离家有六里地,母亲按多年的老规矩每天给我 5 分钱自己买了吃。可我舍不得吃,把钱攒起来,买自己喜欢的连环画。那时即将面临考中学,每天上学时,母亲总要嘱咐我好好学习。我那时贪玩,学习不算最好,但有一样比较突出:毛笔字写得不错。每次写大字,我总得好多红圈,倍受老师夸奖。那时也不懂书法,只是涂鸦而已。由于喜欢书画,到了北京工作以后,结交了许多中国书画界的前辈和朋友,此是后话。

        每天放学回来,便和一帮小伙伴打猪草。说是打猪草,其实就是疯玩,不是放风筝、弹玻璃球,就是“清兵抓强盗”,“抬花轿”,不玩到夕阳西下、倦鸟归林不回家。那时我特别喜欢放风筝,拿一张纸交叉插上两根芦花,就是一个最简易的风筝。没有线怎么办?好办。脱下袜子拆开就是纱线。我经常光着脚回家,母亲问袜子呢?我说丢了。夏天,晚饭后和伙伴们提着煤油灯、背着背篓去运河边上抓螃蟹。在我们家乡还有一种类似螃蟹的蟛蜞,这小东西和螃蟹一样趋光性很强,把煤油灯放在河岸边,它自己爬过来,伸手抓就是。一个晚上能抓到大半背篓。用葱姜炒着吃很鲜美。或者把它捣成酱,加上料酒、精盐、葱姜,早饭当小菜吃,也是别有风味。

        我最大的兴趣是钓鱼,看浮漂就能判断是什么鱼在咬钩。春夏的每个星期天早晨我都要钓鱼,一早晨能钓几斤鲫鱼。那时鱼多,也不稀罕吃,就是有种满足感、成就感,这种感觉日后强烈地反映在工作上。

        我是个电影迷,尤其喜欢看打仗的电影,如《智取华山》、《平原游击队》、《铁道游击队》、《渡江侦察记》、《山间铃响马帮来》、《英雄虎胆》等等。郭振清演的李向阳是我最崇拜的英雄。那时农村里很少有电影,只要打听到哪儿放电影,就和伙伴们去看,走多远的路都不怕。也许我是在城镇上长大,跟随父母亲走过一些地方,相对地“见多识广”,所以成了“孩子王”,还挺有号召力,男孩儿女孩儿都听我的。

[ 打印 ]
阅读 ()评论 (19)
评论
林贝卡 回复 悄悄话 我一直认为,童年的经历会影响人一生的性格。
阁老 回复 悄悄话 秀才兄,希望早点贴上,一定拜读。
边城秀才 回复 悄悄话 阁老:
大约一个月前就读过你这篇文章,之后,与你通过信,到江南专栏看了你的照片及两种作品,印象越来越鲜明,今天再来读这篇,感觉比从前亲切多了。
然后,又读到罢了的帖子,讲他幼年的事,那性格和今天一样。
大概,童年的经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人一生的性格,阁老的“童年是在少年不识愁滋味中度过的”,这就决定了阁老对世界对人生抱有一种理性的宽容态度。从你专栏中读到你写那些人物,你是那样真心地爱他们,爱他们的才华,爱他们的情感,而你又是那样珍重那些情感,这些都使我不断了解了你的心。
我读人物传记,最爱读他的童年,比如保尔啊、高尔基啊,等等,我记得他们童年的事比记得他们成年以后的要清楚得多,而我写自己也往往爱写童年。过几天,我把我几年前写的一篇关于我的童年的散文帖在网上,请阁老、罢了、沈漓等朋友们去看看。
鱼忆 回复 悄悄话 阁老的童年很丰富啊,我试想回忆我的童年,想不出来什么,只想出若干次考试:(
风中秋叶 回复 悄悄话 听故事来了。
问好!
尔尔 回复 悄悄话 呵呵,我喜欢这儿,我以后要常来。:)
sweetie遐思 回复 悄悄话 DUMARTINI:

不是永嘉路,而在西面的永嘉路附近.:)
云林 回复 悄悄话 阁老您这儿跟开茶话会一样大家都争先恐后发言,怕是都和俺一样冲着你的年糕元宵青团酒酿粽子巧果来的吧。

桃红柳绿,蜂飞蝶舞。好一片江南风光。不过钓鱼抓螃蟹放风筝买连环画这和俺也没什么区别啊。俺不过是没有你写得字好看罢了。幸福的经历都是相似的。等着看下一回。(声明不是黄世仁逼租啊,写字很累人的,您注意身体才是)
DUMARTINI 回复 悄悄话 SWEETIE,是说那条幽静的永嘉路啊..

我小时候喜欢看小朋友在弄堂门口玩捉人游戏,那时南昌路科学会堂一段很清静,有很多荡马路的情侣.逃的那个小朋友就从那一对对情侣中间穿过,拆散他们,吓他们一跳,然后我们没胆量这样做的小女生就在旁边笑,很BT对吗..

我们的童年生活确是很丰富的.累得气喘吁吁回家父母都不知道我们干了些什么,其实七宝捉了蟋蟀,漕河泾捞了蝌蚪,已经兜一大圈回来啦,顺便地头上的甜芦黍摘点吃吃.嘿嘿

迫切等第2段.会越来越沉重对吗阁老
Sweetie遐思 回复 悄悄话 阁老的童年悠悠然也,就像在读小说,纯朴自然......

罢了的童年让我回到了那时光,也许幼时都市的游戏不外乎这些,太熟悉了.那时我虽是女孩,也蛮贪玩的,除跳绳,跳像皮筋,踢毽子外,我还喜欢和哥哥及邻居男孩玩"两面抓人"的游戏,由于我们居住区很僻静,晚上几乎无车辆过,因此在马路上玩,设两司令部点,分两边人,谁被抓住就在对方司令部等待自已人来救,现在想想也没什么好玩的,就是跑啊抓啊的,但确给童年生活带来异彩.
阁老 回复 悄悄话 欢迎尔尔朋友,你可是稀客,先坐下喝茶,在听我慢慢侃。
尔尔 回复 悄悄话 “扬州狮子头" 是我最爱吃的东西之一啦!

阁老描述的童年好象电影里的画面一样,自然,清丽,优美。这种在大自然中读过的无忧无虑的童年对于很多孩子来说已经不可及了。
罢了 回复 悄悄话 看到阁老把他宇宙中的碎片拼了起来,弄得我也有点手痒,不由也生出了一些拼碎片的兴致来。

我小时候也和阁老一样,特贪玩(现在还是)。作业总是等到最后一分钟才会去做,为了这个不知挨了我姑姑叔叔多少骂,当然,毛笔作业除外。记得当年描过不少“描红簿”,我的“描红”作业总是又快又好,常常得到语文老师的表扬。

我小时候最喜爱的游戏是“撞拐”,两群孩子分成两个阵营,大家用手将一条腿搂起,用一条腿蹦来蹦去的,最终目的是把对手撞倒,并到对手的领地里抢他们的“码”。“码”通常是一块小石头,放在用粉笔画在地上的方框中,抢到了敌人的“码”就意味着胜利。我常常是那个抢“码”或守“码”的要将,我“撅”和“压”的本事很大,勇猛无比的我常常深入虎穴,单刀直入一手劫得“虎子”,凯旋而归,或是顽强无比的阵地坚守者,其勇敢顽强比黄继光还黄继光。就在写字之时,我耳边还响着当年孩子们的吆喝:“搁起来,不搁起来就作废,一、二、三”。。。

小时候第二喜欢的就是斗蛐蛐。一般蛐蛐都藏在石砬子缝里,或是房基地的砖缝里,雄性的俗称“二妹子”,喜互相搏斗,雌性的称“三妹子”不喜博斗。我发现,青石板下生存的蛐蛐通常个大牙齿锋利,斗起来特别凶悍勇猛,我一般只要听到蛐蛐的叫声,便能辨别它的好坏强弱。其实斗“油葫芦”比斗蛐蛐更好玩,那东西看起来和蛐蛐差不多,但体积要大多了,斗起来那个勇猛拼命,让观看的人都忍不住摩拳擦掌。

其实,最让我怀念的还是儿时我太姥姥做的东西。她做的扬州狮子头至今没有人能超过她,她做的南瓜面疙瘩汤和小米饼也非常好吃。在我记忆里,那狮子头又松又嫩,南瓜面疙瘩汤又浓又鲜,小米饼又香又脆。或许,留在我记忆里的不仅仅是食物的味道,还有故乡的味道,童年的味道,亲人们的味道。
苏乡门地 回复 悄悄话 "。。。但有一样比较突出:毛笔字写得不错。每次写大字,我总得好多红圈,倍受老师夸奖。"

想必那位心灵手巧的母亲相当的引以为豪吧。

记忆中的练字是从铅笔临摹仿宋体开始,然后是用毛笔“描红”,
然后便是临摹《多宝塔》等等,等等。

顺便提一下,我不用茶,端茶上水什么的没问题。
清静莲花 回复 悄悄话 以前的人重视过节,记得小时候外婆在的时候,一到节日必定有应节的东西,吃的、摆的,认真得很。可惜到了我这里,那些东西基本上没了,传统没继承下来,惭愧。

阁老的童年好开心阿,我相信童年的经历会影响一个人的一生。

继续阿,很好听的故事。
阁老 回复 悄悄话 Lunamia,罢了的好茶还有,这次在上海,专门给了两罐碧螺春,和一罐贡茶。咱这就去泡茶。你和杜马先喝着。
DUMARTINI 回复 悄悄话 我经常光着脚回家,母亲问袜子呢?我说丢了。
---听阁老爆料.哈
lunamia 回复 悄悄话 阁老:

您这六十年的自转肯定是一部长篇回忆录...
坐小板凳来听不够舒服,咱自带picnic 折叠椅子来了,争取回回不拉下。。。小声问一句,罢了的好茶还有剩下的吗?
DUMARTINI 回复 悄悄话 我坐沙发喽!!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