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理人欲是两个不同的方向,存在于所有人心中。东方人有这两样,西方人也有这两样。
不同的是,中国人围绕天理发展出了一整套意识形态。人欲在这个形态中是一个话题,但不是主题。
西方人围绕人欲发展出了一整套意识形态。天理在这个形态中也是一个话题,但不是主题。
围绕天理产生的意识形态中个体的独特性多被忽视,因为天覆地载,没有个体差差。
围[
阅读全文]
新文化的两面旗帜是德先生和赛先生。
这两位先生其实是西方的两位护院门神,并不是西方文明的正神。
正神是二元对立的思维方式及相应地对独立的推崇。
因为对个体独立性的尊崇才有协商式的德先生。
因为个体对对象的征服冲动,才有探索的赛先生。
如果把赛先生抽象一下:就是开拓精神(向物质规律的开拓是科学,向其他文明的开拓就是殖民与掠夺)。
[
阅读全文]
二本,大意有两个根本,两个宗旨,不分主次。
如一山二虎,迟早出问题。
比如普世价值与政治利益。二者结合的时候威力无比,万众敬仰。
二者一旦矛盾,就不好办了。
a.互不想让,分裂,斗争。
b.普世价值让位给利益,则给人以虚伪的印象,两个根本都会动摇。
c.利益让位于普世价值,想多了,这是不可能的。政治操作从来是利益优先。
这是现在以色列[
阅读全文]
确切地说是仰望神仙法,即所谓炼精化气。
玄不玄?
其实只是人以为玄。
一个字一个字解释一下就不玄了。
精,不是生殖细胞,而是人心中的成式,套路,习惯。这个习惯让我们成为我们之所是。
炼,就是拿火烧。啥火?就是能量,具体地说是注意力。一般人的注意力被习惯驱动,烧不着习惯。如果把注意力放在习惯本身,让它丧失驱动力,就相当于把它炼化了[
阅读全文]
有一个词叫人口红利。
这种引申虽然形象,但是不知为啥,俺觉得这两个字显得小气、低俗。
比如人口红利:因为人口而得到的好处。而且感觉还不是人口创造的价值,而只是因为人口而产生的价值。
这种说法之小气,是“红利”成为重点;之低俗,是似乎没有看到人口素质的作用,素质人口的前提与代价。
这种说法特别象一个服务员说“小费收入”,[
阅读全文]
如果画的不是形象,或者表达的东西不是形象,成见就懵了,它的第一反应是:这是啥?
成见在寻找形象。
而人家画的根本就不是形象,而是意象,情象,感象。
人人对这些都有感应能力,但是成见会停在那里不停地干扰:是啥?看不懂。。。。
于是结论就成了看不懂。
所以,这类作品就成了超越成见的人才能创造,超越成见的人才能欣赏的东西了。
不是普[
阅读全文]
欣赏艺术没有外行内行,都是感觉。
谁的感觉也不浅,谁的感觉也不深。说懂与不懂,都是基于经验而不是基于欣赏本身。
所谓行家的经验,可以拿感觉对比来替代。
比如没有经验的人看一幅一般的画觉得好。看得多的人可能笑话他外行。
但拿一幅好一点儿的和一般的放一起,没有经验的人还能分出高低。
可见这不是外行内行的差异,而是经验阅历的差异。
[
阅读全文]

先抄一段:
宋.周越《法书苑》:晋.卫夫人(注:卫铄字茂猗,工隶书,为晋代书法家,学书于钟繇,王羲之少时曾拜她为师)看舞剑回环击刺之状,大悟其诀,遂工于书。
再抄一段:
《幼学琼林》卷二“女子”:“看舞剑而工书字,必是心灵;听弹琴而辨绝絃,无非性敏。”
以上两段引用地址:https://www.cidianwang.com/lishi/diangu/2/31842si.htm
心灵不[
阅读全文]

点画延伸成长画。没错啊,俺认识一位只学了三次楷书的美国友人也发现了。
其实点画延伸理解透了,中锋之类的也就理解了。
但是把点后的延伸说成是“铺展"并用来概括唐晋差异就过于简单。
俺曾拿瓜藤来提示“笔法”。瓜藤能缠绕向上,是因为有“自旋”。
笔的自旋是一个体系,不是随便捻个管转个笔就成。
俺把这个略称为”手法&ldquo[
阅读全文]
通泰,因通而泰。
这个简单而不机械,并不容易做到。
比如五个朋友,大家各有所长。合伙开公司,创业阶段,每人都不计回报,共同目标之下,无私付出,合作无间,苦乐与共。
这就是通泰的状态。
公司壮大,五人各掌一个部门,利益有所不同,私心渐起。还可以合作,但是已经不能无间。
通泰的状态就消失了。
身体也是一样。
通泰状态下,每个细胞都[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