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原创

唱给月亮的歌 宁静是一种 慈悲 是魅力也是 震慑 天上宫阙不闻 何年依旧 奈得圆缺 拎两盒打包的 月光 酥皮五仁的另装
博文
(2008-06-14 20:08:39)
以前的文章中曾提到“袈裟”的本意,即∶百家,融和,融汇,容纳,化百家缘,穿百家衣。

中日两国都使用“袈裟”这个佛教词汇,但是,如果是在“袈裟”二字前加之“大”字,那么日语和中文的意思可就“分道扬镳”了。
“大袈裟”在中国人眼里,是“袈裟”加大了尺码;而在日语中的含意则是∶夸大、夸张、虚张声势、自我膨胀。
大袈裟,说白了,就是[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2008-06-14 20:06:05)
20多年前刚到日本的时候,觉得这里什么都好,怎么同样是人,而人家活得就那么像人?
后来一年又一年,两边情况都发生了变化。
每次回国,发现中国“什么都好”的事情越来越多了起来,首先是中国人不必像日本人那么拼命,也都好吃好喝,住上了大房,开奔驰宝马车,一下子,大家好像都过上了从前中国人潜意识里的“共产主义”生活。
说共产主义,那是夸张[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2)
日本总理福田康夫夫人福田贵代子随夫访华,在济南遥墙机场接受中央电视台水均益采访,被问及“您眼里的福田总理总理大臣是怎样的男人?”时莞尔凝神,笑而不语。
  yahoo日文网上传阅福田貴代子小档案,摘译如下∶
  福田贵代子,1944年生,旧姓∶岭,第91代内阁总理大臣福田康夫之妻,政治家樱内幸雄之孙女,茶名“宗贵”。
  东京出身,庆应义大学[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1)
(2008-06-14 20:00:15)
出来(国)的人打招呼常问∶“你来几年了?”就像问“你几岁?”那样自然。
年数似一张隐形标签,标识着一个人的“随俗”程度――语言、阅历、资质,春樱秋叶,一年又一年,我们到底有多少改变?
从前听留美的人说过,(留美)第一年大苦,第二年小苦,第三年不苦,花三年时间将心情摆平,好像比留日的相对“速成”。
然而不论去那个国家留学或者移民,多数人的[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2008-06-14 19:56:57)
听讲
余秋雨到访“凤凰有约”是华商大会第二天议程的重头戏,容纳692人的“神户国际会议场”1楼大礼堂黑压压一片,席位全满。
余秋雨回答完最后一个有关“企业精神”与“商业文化”的提问,在一篇浓烈的掌声中起身,微笑,与《凤凰卫视》主持人曾子墨有说有笑,走向后台。
静候
杨振宁博士和他的少妻还有余秋雨来到后台的休息室。
近距离的感官让人[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2)
她们一共12人。
中学二年级学生。
都没去过中国。
她们的提问,是她们所在的中学主办的一项“国际理解活动”的一环,在“活动访问预订日”2周前,这份提问就事先用传真发到报社来了。
传真的内容是∶访问时间(省略)、访问者人数(省略)、访问者汉字姓名及读音(日本青少年资料受严格保护在此无法公开)。
访问提问内容(第一组,5人),访问目的∶了解世界[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1)
(2008-06-14 19:46:01)
“禅流”在日本悄悄盛兴,与“浮世的喧嚣”分不开。
“禅流”进餐馆,便成就了高雅的“精进料理”(吃斋),美丽的拼图(红漆木盒套餐)寓示着比“裹腹”更浪漫的是“欣赏”;
“禅流”脱鞋踏上“玄关”,迎面而来的是“精心裁剪”之后又镂空芯部的浓绿色竹筒,里面水灵灵地滋润着绽放的百合;
“禅流”入世,让“女心”悟得,把“逝去的时间写在心上”,[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1)
(2008-06-14 19:42:46)
几个月没回国,发现国内又多了一个流行词汇――忽悠。
电视剧、e-mail、各路人的博客,“忽悠”一词出现频率极高,甚至刚刚回国度完暑假的留学生,回大阪也将“忽悠”兜回来,拎下飞机,拎出关西国际机场,“忽忽悠悠”地,在华人圈里传播。

忽悠?
忽悠的实意到底是什么?网络词汇呗!
留学生解释说,嗨,现在的网络词汇名堂太多了,几天就出一个新的[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从前留日的人似乎远远比现代留日人留得辉煌,真叫精英,不是一个,而是一群,名字响当当,振天价响,因为留日,他们改写了自己的人生,也改变了中国命运。

翻开《留日百年名人录》,有一串串不同凡响的名字被归五类∶
一、共产党名人(23人)。
其中我们熟悉的有∶周恩来、陈独秀、李大钊、陈望道、董必武、王若飞、张闻天、廖承志。
二、民党及政界[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3)
(2008-06-14 19:32:48)
出国有太多精彩的故事,而我们却走不进向往的情节,所有的日子,都只能交给窗前的风铃去祝福......
这是一首很动听的歌,在网上悠扬的传播,你可以一边在电脑上干活,一边欣赏那支很美很美的歌,把歌词像挂项链那样挂在脖子上,让曲子在你打字的指缝里纤细的跳跃,然后,风来了,阳台上的风铃响了,歌声也停了,风铃的脆响刚好踏在曲子的最后一个音符[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5)
[1]
[2]
[3]
[4]
[5]
[>>]
[首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