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花小鹿

贲者,文饰也。以白为贲,也许是什么也没有,或者,什么都有……
博文

文/刘庭风
日本与中国的关系始于汉代,日本古代女皇卑弥呼派遣使者于汉景初三年(公元239年)入汉称臣,中日关系史话从此开始,这些历史详载于中国的史书之中。
  日本历史分成古代、中世、近世和现代四个时代,每个时代又分成若干朝代。园林历史阶段亦据此而分成古代园林、中世园林、近世园林和现代园林四个阶段。古代园林指大和时代、飞鸟时代、奈[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8)
 三、奈良时代园林(公元711年至794年)
  奈良时代定都于奈良的平城京,该朝历时不过84年,后十年迁都长冈京,相当于中国唐睿宗李旦景云二年到唐德宗李适贞元十年,历元明(女)、元正(女)、圣武、孝谦(女)、淳仁、称德、光仁和桓武八帝。虽然贵族内部不断发生政治斗争,班田收授法收效甚微,但大化改新和班田制的实行标志着日本进入封建社会。在外交[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1)
原文:
太行之阳有盘谷。盘谷之间,泉甘而土肥,草木藂茂,居民鲜少。或曰:“谓其环两山之间,故曰盘。”或曰:“是谷也,宅幽而势阻,隐者之所盘旋。”友人李愿居之。
愿之言曰:“人之称大丈夫者,我知之矣。利泽施于人,名声昭于时,坐于庙朝,进退百官,而佐天子出令。其在外,则树旗旄,罗弓矢,武夫前呵,从者塞途,供给之人,各执其物,夹道而疾驰[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3)
(2007-03-04 21:07:11)
一  说起中古时期的“曲水赋诗”,很容易让人想起另一个与特定环境相关的文化现象,即先秦的“登高赋诗”传统。“登高赋诗”本来是指春秋时期的诸侯卿大夫在交接邻国时,登上高高的台阶、升堂入室开展外事活动的过程中,援引《诗经》诗句以应对酬酢、伸发志意、展示才学的一种特定礼仪,《诗经》毛《传》说,“登高能赋,可以为大夫”,可见“赋诗”——实[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3)
(2007-03-04 21:06:39)
二  从文献的记载看,三月三的曲水春游,是非常热闹的。晋成公绥《洛禊赋》载:“考吉日,简良辰,祓除鲜禊,同会洛滨。妖童媛女,嬉游河曲,或渔纤手,或濯素足。临清流,坐砂场,列垒樽,飞羽觞。”梁宗懔《荆楚岁时记》也说:“三月三日,士民并出江渚池沼间,为流杯曲水之饮。”不仅民间老少咸集于水滨,帝王贵族也都车马辐辏络绎不绝地赶来,以示“与[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4)
(2007-03-04 21:05:31)
三  如果说,诗人文士们在曲水集会上“酒酣耳热,仰而赋诗”,还是一种兴之所致的自然抒发的话,那么后来流衍而成的“三月三日曲水赋诗”现象,便成了一种官方发起的、人为的创作活动,因而带有“应制”色彩。颜延年《应诏燕曲水作诗》注引《水经注》云:“旧乐游苑,宋元嘉十一年,以其地为曲水,武帝引流转酌赋诗。”裴子野《宋略》记载此事说:“文帝元[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2007-03-04 21:04:26)
四  上文说过,曲水赋诗现象源于上古的巫祝习俗,与生殖崇拜乃至水崇拜有着直接关系。这是从民俗学角度对这一现象的文化追溯。现在,我们可以把话题展开:当曲水赋诗由特定礼俗演变为日常的创作场景时,其间有着怎样的文化心理基因?对水的咏叹作为一种文学主题,它的哲学依托何在?我们先来看沈约《俗说》里的一则记载:  郗僧游青溪中,泛到一曲之处,[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2007-03-04 21:01:56)
一.引言
  《山海经》既是一部挑战性的古书,又是我们民族某些根深蒂固的观念的渊薮。
  在古代,它以异端邪说之渊薮的性质对"不语怪力乱神"的正统思想方式提出挑战,对通行的经史子集图书分类法构成某种潜在的威胁;在现代,它又给既定的学科划分和专业界限造成很大的麻烦。无论是中国古时候的知识分类还是现代国际通行的学科体制,都无法使它对号入[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2)
(2007-02-27 18:33:00)


《世说新语》是南北朝时期(公元420年~公元581年)有关东汉到南朝刘宋人物轶事的杂史。作者是宋的临川王刘义庆(公元403年~公元444年),梁朝的刘峻(字孝标)作注。在汉代时,刘向曾写《世说》,但已散失。《世说新语》原名也是《世说》,所以为和刘向的区别,又叫《世说新书》,宋代之后改为现在这个名字。
编著者刘义庆(403~444)﹐南朝宋宗室﹐袭封临川王﹐[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1)


声音之道,丝不如竹,竹不若肉,因为渐近自然.而饮食之道,脍不如肉,肉又不如蔬,大概也是因为渐近自然吧.宝宝妈之作,草衣木食,蔬肉之道,如腹中之菜园,不在多寡,只在一份慧心巧思......
1.红白合道
有人说:"食肉者鄙",其实,鄙其食肉,不如说是鄙其不善谋也.食肉得当,红白相间,清洁自如,芳馥自然.
2.夫妻双烩
白的是君,绿的是妾.君藏土里,妾立枝头,今日一会,回味无穷.[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3)
[1]
[2]
[3]
[4]
[首页]